視頻標簽:植株的生長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植株的生長》遼寧省 - 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植株的生長》遼寧省 - 大連
《植株的生長》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課題 植株的生長(第1課時) 授課學校 大連市第二十六中學 授課年級 七年級 授課時間 2016.11 課 型
新授 課 時
第1課時
作者信息
劉斐
作者單位
大連市第二十六中學
二、對本節課的基本認識與理解 本節課的性質、在教材中地位與作用
本節選自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二節《植株的生長》,在本單元中起著呈上啟下的作用。植株的生長的兩個方面,幼根的生長和莖的生長。本節為第一課時“植株幼根的生長”。根尖的結構是微觀的,學生分析理解比較困難,如根尖各個區域細胞的特點。若只是采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教師講授,缺乏直觀的觀察和實驗,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安排學生觀察實驗。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知識基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的分裂及分生組織的特點,種子的結構與萌發。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及實驗動手能力,思維較活躍,好奇心重。
教學目標
1.概述根的生長過程。
2.描述根尖的四個區的結構。
2.使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縱切的永久切片
3.通過觀察根尖縱切的永久切片,分析分生區和伸長區使根生長的原理。 4.通過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的描述,提高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尖四個區域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難點
根尖四個區域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 顯微鏡、放大鏡、已長出幼根的種子(玉米、小麥); 微課、UMU互動學習平臺; 運用POE教學策略、小組合作
三、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與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宗旨與意圖
引入 根毛 根尖 根尖的結構: 成熟區 伸長區 分生區 根冠 引入 新課: 實物觀察 問題 問卷 使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縱切永久切片 任務驅動法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 討論 合作學習 檢測 觸發器,隨機 回顧種子萌發過程,引出課題 提供萌發的種子 提出問題: 根的生長是否和頭發一樣? 開啟調查問卷 怎么證明你的觀點? 發放根尖縱切的永久切片。 班級群內提前上傳微課: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任務結束后請學生描述觀察到的根尖的結構或特點。 板圖 大致可分成幾個區域 提示關注點 要求寫出細胞特點 在可移動的小黑板上書寫細胞特點 在公布正確答案后移到正確的區域圖后面 回顧種子萌發過程。 活動一: 觀察萌發的種子的幼根 思考問題 手機填寫調查問卷 設計實驗 活動二: 觀察根尖顯微結構 任務1: 顯微鏡觀察根尖縱切的永久切片 利用手機學習平臺,拍照上墻 忘記顯微鏡使用方法的同學可以到班級群內觀看微課復習。 任務2: 從細胞的大小、形狀、結構排列等方面描述構成根尖的細胞各有什么特點 獨立填寫觀察表 任務3: 小組交流,匯總。結合總結的各區細胞特點,再次使用顯微鏡觀察 活動三:匯報+檢測+作用 1.每組一人,描述根尖某一區域的細胞特點,全班其他同學推測,他(她)描述的是哪一區域。 在學習平臺上作答。 實物觀察,事實性知識 了解前科學概念 科學的思維 初步觀察、了解根尖結構 簡短微課,利用手機,保證個別忘記顯微鏡使用方法的同學回憶起來,又不用耽誤全班同學的時間。 具體觀察、了解根尖結構 合作交流,思想碰撞 小檢測 看合作學習效果 使用觸發器,不局限學生匯報順序
根尖四區功能: 成熟區:吸水和無機鹽 伸長區:細胞體積增大,使根生長 分生區: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補充伸長區的細胞數量。 根冠:保護分生區 演示 小結
在每一區域細胞特點公布后, 出示相應的證據得出作用: 根冠形狀 洋蔥根尖細胞分裂過程 實驗1:有無根毛吸水量比較 實驗2:根哪部分生長最快 請學生寫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引導總結作用,并規范名稱
小結:
根據觀察到的根尖的特點,總結根的生長主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2.總結根尖四個區域的作用。 實驗1: 有無根毛吸水量比較 實驗2: 根哪部分生長最快? 觀察實驗 寫出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 在平臺上獨立作答 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獨立思考,組織語言, 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的訓練 課堂練習 能力培養
課堂小結 我們研究了種子的萌發,了解了根的重要作用,一株小苗破土而出,當綠色裝扮了春
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其中又蘊含什么奧秘,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促
使著這一切的發生,讓我們以一個生物學科小科學家的身份下節課繼續我們的探究之旅。
四、板書設計
植株的生長
--幼根的生長
成熟區 細胞大、疏松、有突起(根毛)----吸收
伸長區 細胞下小上大、長方體------------伸長、細胞體積增加 根尖
分生區 細胞小,核大、緊密--------------分裂、增加細胞數目 根冠 細胞較大、不規則、不整齊--------保護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整體運用POE策略,預測(predict)--觀察(observe)--解釋(explain),在觀察
環節,以任務驅動的形式,通過三次觀察,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根尖四個區域的細胞特點。提供實物實驗,以豐富的事實性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概念。
整節課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隨時提出問題,有問題意識,貫徹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關于文化基礎方面的科學精神這一維度中的批判質疑這一基本要點;本課中根尖四個區域的作用均是由證據得出,希望學生能夠尊重事實和證據,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這符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關于文化基礎方面的科學精神這一維度中的理性思維這一基本要點的要求;要求學生設計實驗,希望學生能大膽嘗試,勇于探究;課程以配樂視頻朗誦結束,希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課上回答部分使用手機互動學習平臺,希望學生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符合自主發展方面,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素養的要求。綜合上述,本課主要從兩個方面、三大核心素養、五個基本要點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