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彈力,彈簧測力計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彈力 彈簧測力計》江西省 - 贛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題名稱
彈力 彈簧測力計
學段和科目 八年級下冊物理 教材版本 教科版 課時 1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第三節的內容,前面已經學習了力和力的描述。彈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對彈性形變的認識已經比較直觀豐富,因此教材安排學習的第一種力就是彈力。彈簧測力計的學習為后面測量重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內容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 了解彈性、塑性和彈性形變的概念,理解彈力是如何產生的,初步判斷彈力的方向。 2. 認識微小形變產生的彈力。
3. 了解彈簧測力計構造,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經歷實驗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2.通過學生體驗活動和教師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2.將彈力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彈力的產生條件。
2.實驗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3.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1. 判斷彈力的方向。
2.認識微小形變產生的彈力 。 四、器材準備
1.演示形變用的橡皮泥、細鐵絲、彈簧、氣球、橡皮筋、紙團、鐵架臺、激光器、平面鏡、玻璃瓶、橡膠塞、細玻璃管、紅墨水等。 2.學生探究實驗用的帶長度刻度的刻度板,彈簧、鉤碼、指針、掛鉤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通過視頻導入新課
用亞運會我國跳水運動員的跳水視頻導入。
提出問題:跳水運動員跳水前有什么動作?作用是什么?
學生觀看視頻后,思考的得出:運動員起跳前都會向下壓跳板,作用是使
1.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入彈力新課
跳板發生形變,從而獲得一個反彈的助推力。
2.學生實驗體驗彈性和塑性
教師提供的器材有:氣球、橡皮筋、彈簧、鐵絲、紙團、橡皮泥。
讓學生對這些物體施加力,使其形變,然后松手,觀察有什么不同?
學生體驗性實驗,學生思考回答后,引出彈性和塑性、彈性形變的概念。
學生親身體
驗彈性和塑性的不同,印象深
刻。
3.教師演示實驗引入彈性限度
教師演示:將一根彈簧
拉伸超過限度后不再縮回。
學生觀察后
分析得出,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也不能完全復原。
通過演示實
驗讓學生親眼看到用太大的力拉彈簧的后果,加深對彈性限度的理解。 4.學生體驗活動,討論分析
彈力的產生和方向
提出問題:手拉彈簧、手壓氣球時手有什么感覺?這種感覺是怎么產生的? 學生體驗手
拉彈簧、手壓氣球的感覺,并思考分析彈力是如何產生的,分析彈力的方向
學生通過實
驗,親身體驗彈力的產生和彈
力的方向。
5.教師演示實驗,將微小形變放大
教師演示實驗,將微小形變放大
1.桌面的微小形變: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在桌
子上放上鏡子,用激光筆照射,且固定好位置并能反射到黑板上,然后用手按桌子,隨后松手。 2.玻璃瓶的微小形變:在一玻璃瓶中放入油顏色的水,瓶口上用木塞堵住,在木塞上插入一根細小空心玻璃管連接到內部有顏色的水。接下來我會用手擠壓玻璃瓶,讓學生觀察玻璃管內水柱的升降情況
1.學生仔細觀察反射光斑是否移動。
2.學生仔細觀察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變化。
學生通過直觀的實驗觀察,更容易理解微小形變產生的彈力。
6.彈力在生活
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彈力?
學生練習生活經驗舉例說明彈力的應用。 讓學生將物
理與生活實際聯系。
7.實驗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學生通過自己實驗并記錄數據,根據記錄的數據畫出描點作圖,得出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圖,從而得出結論。
學生通過自
己動手實驗,自己記錄數據,自己畫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8.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標定
已知彈簧伸長量,請標出對應的力的刻度。
根據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成正比的關系,已知彈簧伸長量,標出對應的力的刻度,制成一個彈簧測力計。
通過學生自
己標力的刻度,加深對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的理解。 9.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簡單介紹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原理
1.請學生自主閱讀書上的彈簧測力使用說明書,并回答相關問題 2.請學生用自己標好
刻度的測力計測量豎直提起彈簧需要多大的力。 1.自主閱讀書上的彈簧測力使用說明書,并回答相關問題
2. 用自己標好刻度的測力計測量豎直提起彈簧需要多大的力,讀出力的大小
1.培養學生
的自主學習能
力。 2.用自己標好刻度的測力
計測量力的大
小,更有成就感。
10.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 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11.彈力小游戲PK賽
請兩位學生參與彈力知識小游戲比賽
學生參與彈
力知識小游戲比賽
將彈力的知
識設置成小游戲的方式,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
六、 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的亮點:
1. 設計學生體驗性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彈性和塑性的不同,親
身感受彈力的產生和方向,建立豐富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彈力.
2. 教師自制教具進行演示實驗,將桌面的微小形變和玻璃瓶的微
小形變放大,讓學生更好理解微小形變產生的彈力。 3. 自制平板測力計的刻度板,刻度板的左邊刻度測量長度,右邊
刻度測量力,但力的刻度沒有標出,讓學生運用此器材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后,自己將對應力的大小標出,這樣學生有成就感,且加深對測力計原理的理解。 4. 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中運用希沃投屏技術,將實驗過程
和現象現場投屏,效果直觀。同時運用希沃將學生的實驗數據上傳投屏,便于現場處理實驗數據。
5. 課堂的結尾用希沃白板5的備課模式中的課堂活動設置彈力
知識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探究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時,使用的是同一規格的彈簧,可以改為不同規格的彈簧,這樣畫出的彈簧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圖線的斜率會不同,由此學生標好力的刻度后會發現測力計的量程不同,從而豐富對測力計量程的認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