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溜冰圓舞曲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溜冰圓舞曲》北京市海淀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上冊《溜冰圓舞曲》北京市海淀區
《溜冰圓舞曲》教學設計
黃菲菲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積極參與到《溜冰圓舞曲》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并對以后進一步探索其他舞曲音樂產生興趣。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聆聽、演唱、對比、分析等活動中,感悟音樂主題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夠掌握圓舞曲節拍的特點;
2.能夠跟琴演唱樂曲第一圓舞曲主題a;
3.能夠用節奏和旋律分析和感悟第一圓舞曲和第二圓舞曲的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欣賞《溜冰圓舞曲》,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
(二)教學難點:學習用節奏和旋律分析和感悟第一圓舞曲和第二圓舞曲的音樂形象。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啟發、講授
學法:實踐、體驗、感受、討論、自學、互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為主的活動
學生為主的活動 設計意圖
一、
聆聽 樂曲
1. 直接導入
2. 讓學生跟隨結構提示圖聆聽全曲并提出問題:
⑴ 在音樂中感受到了什么畫面?
⑵ 這是一首幾拍子的音樂作品?
3. 在學生回答時提示學生圍繞標題展開想象。
1. 認真聽講
2. 跟隨結構提示聆聽全曲(附圖1) 3. 思考問題,展開豐富的想象
1. 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
養,鼓勵他們表達自己對
音樂的感受,并樂于與人
交流分享。 2. 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拍特點。
二、
學習音 樂知識
1. 介紹什么是圓舞曲;
2. 介紹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 聆聽老師的講解、記錄筆記
讓學生了解圓舞曲的概念和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 三、
試唱音樂主題
1.提出問題:音樂中哪句旋律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2.帶領學生看譜跟琴視唱; 3. 帶領學生劃拍子演唱并強調三拍子強弱弱的節拍特點,; 4. 帶領學生用手擊掌或拍腿的方式來配合演唱;
5. 提示學生關注連線在音樂中的兩種用法,并正確的演唱出來。
1.思考問題,積極回答
2.初次視唱主題 3.劃拍演唱主題
4.打節奏演唱主題
5.再次演唱時關注不同連線的用法
1. 熟悉音樂主題,體驗并掌
握圓舞曲節拍的特點。
2. 模仿過程是學生審美體
驗的過程。
2
四、深入感受
樂曲的音樂形象 分析第一小圓舞曲的音樂要素,感悟其音樂形象
1. 帶領學生對照兩個主題的 樂譜,比較節奏的寬松與密集,旋律的平穩與跳躍;
2.提示學生關注休止符在音樂中的作用;
3. 提示學生樂曲中節奏和旋律等音樂要素的變化會讓人感受到:舒展、優美、輕快、跳動、活潑、旋轉的冰上舞蹈者的形象。 1. 認真聽講,記錄筆記
2.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根據提示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學習并運用節奏和旋律分析感悟樂曲的音樂形象。
分析第二小圓舞曲
的音樂要素,感悟其音樂形象
1. 提示學生在聆聽后經過獨立 思考、小組交流后總結出不同主題間節奏和旋律的變化以及感悟到的音樂形象并填寫表格; (附圖2)
2. 引導學生關注樂譜中的細節, 例如:第一主題中連續上行后向下的大跳,第二主題中大量的倚音和休止符在音樂中所起的作用。
3. 引導學生圍繞溜冰時的情景 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1. 聆聽音樂 2. 獨立思考 3. 小組交流 4. 總結并填寫表格 5. 思考樂譜中的大
跳、倚音等細節在音樂中的作用 6. 根據提示展開豐
富的聯想與想象
學習并運用節奏和旋律分析感悟樂曲的音樂形象。
五、理解提升
——音樂與生活的關系
1. 介紹作曲家 2. 欣賞相關視頻(花樣滑冰與芭 蕾歌舞)
3. 提出問題:為什么《溜冰圓舞 曲》深受人們的喜愛,至今仍運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
4. 總結學生的回答,課堂小結: 純熟的創作技法 + 細致的觀察生活 + 真心的熱愛音樂 = 經典
之作
1. 認真聽講,記錄筆
記 2. 欣賞
3. 思考并回答問題 4. 回顧本節課內容
了解作曲家,體會音樂與生活的關系。
附圖1:
附圖2:
第二 小圓舞曲
結 構 節 奏
旋 律
音 樂 形 象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教學評析:
3
本案例是在學習《學科教育心理學》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斟酌和修改而成,以下將運用學科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理論或概念對該教案進行具體、深入的自我評析: 一、 抓住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教育理念
在《學科教育心理學》一書中,關于音樂學習的意義與教學目的中談到“音樂教育屬于美育的范疇,它對于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感情,振奮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娛樂人的身心,發展人的審美心理„„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多種教育功能”。因此整節課樹立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觀念,時刻滲透美育的教學思想,為學生樹立了良好審美意識,課堂實施中突出音樂欣賞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音樂;
整節課從初始聽唱——體驗美,到分段探究——賞析美,再到深入思考——感悟美,最后學生互談收獲——提煉美,一系列的美育活動由淺入深,逐漸樹立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并通過對這首作品的學習,使其能觸類旁通,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掌握一般的音樂欣賞方法,提高音樂審美的能力,并最終能遷移運用到其他的作品中。 二、 合理運用圖表總結歸納知識
本案例在知識的學習和欣賞能力的培養上,運用《學科教育心理學》一書中關于圖式的學習,“在一個圖式中,往往既有概念或命題網絡,也有客觀事物的表象,它是圍繞著某個主題組織起來的認知結構或框架。”因此,在此案例中我運用表格,讓學生自主探究音樂的“美”。學生通過自主嘗試分析音樂要素,深切地感受音樂形象,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填寫以下表格;教師需要做的只是在學生的回答、爭論、迷茫、困惑中及時點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體驗、思考后尋找出音樂的本質和藝術的魅力。教師可點撥時提供幾張滑冰的圖片或視頻資料,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旋轉跳躍等較難的冰上動作;或在學生思考倚音的作用時,教師用鋼琴對比有無裝飾音的效果,從而感受它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性。這種直觀、簡單易行的教學策略針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很高的實效性,學生能快速化繁為簡,獲得理解。
第 二 小 圓舞 曲
結 構 節 奏 旋 律
音 樂 形 象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三、 運用問題解決法激發學習興趣
《學科教育心理學》書中提到的加涅八種的學習分類,其中學習在不同條件下應用原理或規則解決問題稱為“問題解決”,是學習種類中非常重要、有效的一種。因此,在本案例中我激趣設疑,讓學生感悟音樂的美。
在分析音樂要素感受音樂形象后,學生對這首樂曲在欣賞層面上已經達到一定的理
4
解,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考層面,感悟音樂文化與生活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難點;诖耍竟澱n首先從了解音樂作品的曲作者、文化背景入手;繼而,在欣賞《溜冰圓舞曲》運用于花樣滑冰與芭蕾歌舞中的視頻片段后讓學生思考:《溜冰圓舞曲》為什么會受到大眾的喜愛?為什么至今仍運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作曲家是如何創作出這部經典之作的? 在學生回答中,教師不斷以開放式的問題進行點撥,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諸如:圓舞曲和溜冰運動是怎樣在民間流行起來的?作曲家如何創造美的?他是怎樣把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美”和音樂藝術結合起來的?音樂文化與生活有什么關系?
在欣賞、分析音樂之后設計以上的思考環節,旨在更好地促進學生個體思維的發展和理解力的培養,創建課堂有意義的交流,同時通過學生的思考,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音樂中的“美”。
總之,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并將其運用于我們學科的學與教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轉為主動,使學生真正在音樂中獲得了快樂,音樂的美會觸動了學生心中的美好情緒,音樂課肯定也會成為學生享受美的樂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