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鶴的故事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音詩音畫《黃鶴的故事》浙江省 - 寧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音詩音畫《黃鶴的故事》浙江省 - 寧波
課題:黃鶴的故事
年級:初二
【教材分析】
交響詩《黃鶴的故事》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教科書(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音詩音畫》,是施詠康1955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
這部作品取材于我國一個正義戰勝邪惡的民間故事,音樂內容隨著故事情節而展開,這個故事雖說帶有一些童話色彩,但其內容卻含有深刻的寓意:揭露封建官僚的貪婪、兇殘和無恥,歌頌了人民群眾反抗封建壓迫的智慧、才能和勇氣。作品汲取了西方音樂的創作手法,是單樂章曲式,采用奏鳴曲式寫成,全曲主要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組成。作曲家采用了大量富有中國元素的音樂語言,展示了中國交響詩的音樂風采。
【學情分析】
交響詩這一體裁的作品學生普遍接觸較少,不了解它,面對這類大型音樂體裁,初中生很可能會遇到欣賞音樂以及認識其文化內涵方面的困難,但它卻具有結構宏大、意蘊深廣、音響豐富、能夠通過多種音樂形象的變化發展來揭示人們的思想感情、心理狀態、生活體驗和社會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的優點,學生可以在欣賞中認知樂隊編制、各種管弦樂器音色、及這種單樂章標題音樂和文學、歷史、地理等的聯系。而這類音樂所具有的標題性質,凸顯了樂曲的敘事性、情節性和描繪性特征,也給聆聽者在欣賞音樂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線索。《黃鶴的故事》一課則為學生感受體驗、認識了解中國交響詩作品提供了方便。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通過欣賞交響詩《黃鶴的故事》,知道“老馬”、“黃鶴”的音樂主題及豎琴、曲笛音色。 二、重點目標:
1.聆聽交響詩《黃鶴的故事》,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的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中國音樂元素,關注音樂的情節性、描述性及樂曲所表現出來的民族風格。
2.初步了解交響詩及其一般特點,探究發現作品的中西合璧之美,感受作品交響民族化的特點。
三、拓展目標:通過中國交響詩作品的賞析,從“民族音樂交響化”角度,更深層次地體會作品在運用西方創作技法的同時,將中國傳統五聲調式及民族樂器融匯其中的創造性發展,引起學生對中國管弦樂作品的關注。
【教學重難點】
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的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中國音樂元素,關注音樂的情節性、描述性及樂曲所表現出來的民族風格。 【教學方法】合作、體驗、視聽結合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PPT出示課題+故事梗概
師:今天袁老師為大家帶來的一個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瀏覽下這個民間傳說! 2.圖片+音樂感知段落結構 [設計意圖]用文字、圖片和幾段不同情緒的音樂片段直觀地從視覺、聽覺上勾起學生對作品的興趣,利用故事情節理清段落結構,對作品概貌進行適當聯想,并順勢拎出聆聽音樂的線索,在思路上有助于交響詩的聆聽。
二、歌曲簡介及交響詩概念、奏鳴曲式結構圖
師:引子部分為我們描繪了風景如畫的江南水鄉,你還記得故事中出現的第一個角色是誰嗎?[生:老馬],這就是我們的主部主題——老馬主題。 三、老馬主題片段
1.你聽到哪兩件樂器在陳述?[生一般能準確聽出竹笛,不一定能聽出豎琴]
2.出示竹笛圖片,復聽,師:讓我們(再仔細來聽一聽另一件樂器是什么?)一邊聽一邊把笛子的旋律線用手指畫一畫。
3.豎琴圖片,豎琴是通過撥奏來發聲的,讓我們隨著音樂來撥一撥。[三聽,模擬豎琴撥奏,用圖形來表示。]
師:豎琴的撥奏聲仿佛讓你來到了„„
4.看譜找音,師用鋼琴連接彈奏G宮調,指出是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的常用音階。 5.再聽,師:讓我們拿好笛子,再次品味悠揚笛聲所帶來的江南絲竹風[模擬吹笛]。 四、黃鶴主題片段
1.師:主部主題之后是一個短小的連接部,[播放音樂]鋼片琴一連串的華麗音型似乎把我們帶到了童話世界,在裊裊仙氣中,我們迎來了呈示部的副部主題,聯系故事劇情,它是誰?
2.初聽,副部主題與主部主題之間是延續還是對比?[生:對比] 師:對比在哪?表現的是一個什么情景?[生:黃鶴跳舞]
3.師:讓我們自然地隨音樂動動身體,看看能不能找到它的韻律。[復聽,師舞]
4.師:民族舞蹈鶴舞中有一個“提、落”的動作,還加上了身體和呼吸,能不能請你把你的“小翅尖”借給我,我們也來簡單模仿一下。[師哼唱生身勢律動]
5.[三聽,師帶生一起律動,隨音樂哼一哼旋律]師:我們會發現這個節拍既有(二拍子特點)又有(三拍子)特點,特別適合表現鶴舞。這個節拍就是八六拍。
6.出示曲譜,唱一唱。師:好唱嗎?[生:難。]請生觀察節奏型,師:短短一個樂句中就出現了如此多不同的節奏型,舞步玄妙讓我們嘆為觀止,這呈示的就是我們的第二位主角——一只富有靈性的黃鶴。 五、官老爺主題片段
師:展開部是呈示部的繼承和發展,聯系故事劇情,這個時候還會出現誰?[生:官老爺]
[播放音樂]師:音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會用怎樣的圖形來表示?[師鋼琴上彈奏E大調12356不協和和弦]
師:音樂刻畫出的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殘暴又丑角化] 六、黃鶴主題變形
師:官老爺形象出現后,隨之而來的是這樣一段音樂,描述的是誰?怎么了? 對照黃鶴曲譜,師:去掉了第一個音,改變了節奏,黃鶴的形象隨之改變,這里的黃鶴„„[師動作提示,生:抱頭鼠竄]這里用了一種作曲手法——主題變形[師板書]。 [設計意圖]始終遵循學生感知——認知規律,學生可以在欣賞中認知樂隊編制、各種管弦樂器音色、知道“老馬”、“黃鶴”的音樂主題及豎琴、曲笛音色,能關注音樂的情節性、描述性及樂曲所表現出來的民族風格,并以故事為線索,從微觀上分部展開欣賞,感受、體驗樂曲中的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中國音樂元素。 七、總體賞析
1.再現部再現了哪些主題?
2.復習交響詩定義,師:這是一部“中西合璧”的佳作,它的“中”體現在哪里? 生:中國民間傳說為題材、融合了中國的音樂元素(民族樂器、曲調素材等)。
師:這種“洋為中用”的音樂創作是值得贊賞的,愿這只承載著民族音樂交響化之夢的黃鶴越飛越高!
[設計意圖]學生在初步了解交響詩、標題音樂及其一般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從宏觀上認識整部交響作品及中國交響詩作品在其風格上的主要特點,通過全曲賞析,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教學亮點】
個人認為,本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大型作品骨干化,緊緊抓住“中西合璧”這個教學點,“中”——中國民間傳說為題材、融合了中國的音樂元素(民族樂器、曲調素材等),“西”——交響詩的主要特征(單樂章管弦樂作品、奏鳴曲式、主題變形創作手法、文學題材等)。
一、導入環節——“西”的教學
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感知段落結構,文字、圖片加幾段不同情緒的音樂片段直觀地從視覺、聽覺上勾起學生對作品的興趣,利用故事情節理清段落結構,對作品概貌進行適當聯想,并順勢拎出聆聽音樂的線索,在思路上有助于該交響詩作品的聆聽。——
二、通過音樂實踐活動感知“中” 學習老馬主題時,采用了聽——出示圖片——邊聽邊劃旋律線——邊聽邊模擬樂器演奏——看譜找音——再聽的順序來開展,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感知主題。
三、利用黃鶴開展“主題變形”教學
先通過哼唱和身勢律動感知黃鶴主題獨特的節拍特點和節奏型,在熟悉主題的基礎上,通過聆聽片段和對照曲譜的方式,指出主題變形這個創作手法,最后在再現部聆聽中讓學生去尋找再次變形的黃鶴主題。
始終遵循學生感知——認知規律,學生可以在欣賞中認知樂隊編制、各種管弦樂器音色、知道“老馬”、“黃鶴”的音樂主題及豎琴、曲笛音色,能關注音樂的情節性、描述性及樂曲所表現出來的民族風格,并以故事為線索,從微觀上分部展開欣賞,感受、體驗樂曲中的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中國音樂元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