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愚公移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愚公移山》新疆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愚公移山》新疆
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把握愚公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
3、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獨立完成課下文言字詞的理解和積累。 2、在合作學習、討論中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我國古代文化,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積累文言詞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把握愚公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
難點:1、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
2、了解我國古代文化,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的精神,從而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歷史上誰跑得最快?曹操,有俗語為證:說曹操,曹操就到。
中國人中誰最不怕困難?愚公。有成語為證:愚公移山,比喻有毅力、不怕困難。
愚公早已是我們中華民族頑強毅力的化身,是敢于挑戰困難、堅持不懈奮斗的人的代名詞。今天,我們就來重溫一遍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了解作者、作品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戰國前期思想家。
《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黃帝神游》、《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節比較簡單,篇幅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商定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把握愚公的形象,理解課文寓意,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培養頑強的毅力和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3、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 三、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爭當“一字之師”) A、字音 B、詞義 以殘年余力 投諸渤海之尾 吾與汝畢力平險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叩石墾壤 而山不加增 C、通假字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一厝朔東
無隴斷焉
D、詞類活用 畢力平險: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面山而居:
E、一詞多義
且 :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
2、感知寓言寓意
通過愚公立志移山,終于搬走兩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我們只要下定決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恒,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合作學習
北山愚公者,面高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北山愚公曰:“吾之子孫無窮盡,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后三年,愚公死,子孫承其志,世代挖山。時至今日,尚未休矣…… (一)問:對比原文,原文好還是修改后的好?為什么?
(提示:刪掉了對大山的描寫,刪除了家庭會議,刪掉了愚公妻、小孩,刪改了愚公與智叟的對話,改變了原文的神話結尾
要求:四人一組,組長分配任務,一人讀,一人翻譯,一人解讀) 明確:1、藝術特點/寫法
(1)對比、襯托,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中心更加突出,主題更加明確,在對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藝術形象的塑造。
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強調矛盾可以互相轉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確,就以“子子孫孫無窮匱”與“山不加增”對比;為了表現移山時不畏艱險的氣概,激勵人們去掌握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的家庭,“始齔”的助手,與“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對比;為了說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顯示這一哲理思想所產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開始的“笑而止之”與被駁后的“無以應”對比,等等。
(2)故事情節的安排比較巧妙。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卻寫得曲折多姿,波瀾起伏,加之行文緊湊,筆墨舒灑自如,令人讀后興味盎然。文章擺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寫愚公“聚室而謀”,全家人紛紛表示贊成,接著就該是行動起來一起移山,誰知愚公之妻獻疑,產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不解決,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決。經過討論,商量了辦法,出現了移山勞動的盛況,接著就該是苦戰不休,不料跳出來個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礙,老愚公就和智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這樣既突顯了愚公精神的可貴,同時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2、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
愚公:有毅力、不怕困難、目光長遠、積極奮斗、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智叟:安于現狀、目光短淺、自私、冷漠逃避、用片面的、靜止的眼光看問題 妻子:關心、支持、善于思考(發現問題) 遺男:說明關注的人多、支持的人多、精神代代相傳 3、神話結尾
A、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鼓勵我們踏踏實實做事。 B、不僅沒有損害愚公的高大形象,相反,恰恰反襯出愚公堅強的毅力令人欽佩。 (神話:1. 敘述人類原始時代或人類演化初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 2.傳承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
3. 必須是遠古族群的人們集體創造并且流傳下來,如果是個人創造,并且沒有透過傳承而且群眾的成員對其創造的參與,這故事再怎么神奇均不屬于神話。) (二)從愚公身上學到的品質 1、做事不畏艱險。
2、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3、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
愚公的精神:迎難而上,排除一切艱難險阻,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精神。 (三)“山”的含義
象征困難,寓言結尾是讓山神將山搬走,這告訴我們要不怕困難,要有堅定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五、課堂檢測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義 始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懲山北之塞 畢力平險
雜然相許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荷擔者三夫 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 其如土石何 亡以應 懼其不已
2、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并翻譯) (1)反映愚公移山艱苦情形的句子是: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3)愚公能夠移山的原因是:
3、根據課文內容,將下面一段話補充完整。
愚公移山,所移之山可謂( )矣,愚公之力可謂( ),移山之人可謂( )矣,往返路程可謂( )矣,然愚公移山之目標可謂( )矣,計劃可謂( )矣,信念可謂( )矣,誠心可謂( )矣。嗟乎﹗后人頌之而不學之可謂( )矣。 4、發揮想象,豐富故事內容
山神告狀
“玉帝,老神有本要奏!”山神拄著拐杖一瘸一拐的來到大殿上。 “有本早奏!”玉帝不耐煩的說。 ……
六、教師結語。
其實,愚公移山非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癡。他的成功,可以讓我們想起三句名言:“知其不可而為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相信,有著無數經典人物的引領,有著無數經典文化的熏陶,我們投向未來的目光一定會更加的明澈、更加的堅定。
七、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持之以恒、不怕困難 困難 (對比、襯托)
大膽合理的想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