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山地的形成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第二節 山地的形成(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褶皺的概念和基本形態,掌握正確判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理解褶皺山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1、閱讀褶皺示意圖,分析褶皺的成因及地貌表現。
2、通過讀圖分析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能
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析各種山地的成因,初步培養讀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地殼的變遷是有規律可尋的,是可以被認識的。
【教學重點】
1、理解褶皺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態特征;
2、正確判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教學難點】
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
2、閱讀褶皺示意圖,分析褶皺的成因及地貌表現。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幾幅圖片(從山之外形美切入,展示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
華山、廬山、泰山等山地的圖片)。大自然的山形狀萬千,有些山有巨大的陡崖,山體平地拔起格外險峻;有些山綿延千里,嶺谷相間;還有的形狀渾圓,像個圓錐,風景秀麗··········你知道這些山是怎樣形成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山岳的形成。
【講解新課】
一、褶皺山
1.褶皺
學生實驗:兩手拿課本或練習本,用力向中間擠壓,觀察課本或練習本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褶皺是巖層在強大的擠壓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
教師設問:
(1)、在正常狀態下的巖層有什么特點?巖層的新老關系有什么特點?
(2)、當水平的巖層受到地殼水平擠壓力的作用時,巖層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演示討論,回答(略) 教師歸納(略)
教師提問: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結合圖,你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判斷背斜和向斜?
從形態上看:
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 從地貌景觀上看:
教師設問:
這些方式都可靠嗎?
展示圖片,否認地貌景觀的判斷。
教師提問:
為什么背斜由山變成谷,而向斜由谷卻變成山呢? 學生演示
用橡皮擦演示背斜和向斜的受力情況,并播放相關動畫。
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石疏松、破碎易被外力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致密、堅硬,不易被外力所侵蝕,而保留下來形成山嶺。
活動
完成課本74頁活動
2.褶皺山
(1)含義:由背斜或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地或谷地的總稱。 (2)褶皺山的分布舉例:
(3)褶皺山成因:觀看視頻,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3、板塊學說的基本觀點 教師講述:
(1)、巖石圈可以劃分為六大板塊,且之間還有若干小板塊 (2)、板塊位于軟流層之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 (3)、板塊內部相對穩定,交界處活躍,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 (4)、板塊的相對運動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 學生觀看視頻動畫得出結論
板塊與板塊發生背離運動:裂谷或海洋 板塊與板塊發生相向運動:高大的褶皺山脈
學生活動
世界主要的褶皺山脈形成的原因。
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褶皺山的原理及形成原因,在學習是應多與實際相聯
系,便于只是的掌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