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太平天國運動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課標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江蘇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一第四單元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國際分校
課題:太平天國運動
學習目標
1.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 2.理解《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內容和作用。
3.認識農民起義的作用與局限。
重難點:對《天朝田畝制度》的認識
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和失敗的必然性
課前準備:PPT、學案
教學過程
板 塊 展開教學的問題串設計 學生活動串設計
目標達成反饋串設計 板 塊 一 、 太 平 天 國 運 動 的 背 景
【導入】 圖片金田起義浮雕
一、太平天國運動緣何會發生?
材料一
昔日賣米三斗,輸一畝之課有余,今日賣米六斗,輸一畝之課而 不足。
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洋布、洋棉排擠了土布、棉布:“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而閩產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滯不能出口。 材料三
腐敗的清政府,為支付2100萬元戰爭賠款和彌補戰爭
中7000萬元的軍費開支,極力進行搜刮,不斷加捐加稅巧立
名目。1841年至1849年的八年之間,僅地丁稅就增加了330
多萬兩。勞動人民實際負擔比以前增加好幾倍。
材料四
洪秀全宣稱“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人人都是上
帝的“赤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西方的耶穌是上帝的
“長子”,他是上帝的“次子”,特地下凡除妖。他指出清政
府實乃“閻羅妖”……
看圖
閱讀材
料、思考
問題
閱讀材
料、思考
問題
閱讀材
料、思考
問題、聽講
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簡單了解洪秀全,意識到歷史人物個人命運也是歷史的動因之一
能運用已學的鴉片戰爭的知識
學生對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有基本的認識
板 塊 二 、 太 平 天 國 運 動 的 過 程
探究問題: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如何兌現當初的承諾,將人間變為“天國”? 最初的設想:《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材料二
凡當收成時,兩司馬督伍長,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則歸國庫……
后期的想法:《資政新篇》
材料一
《資政新篇》認為立政的關鍵“惟在乎設法用人之得其當”,所謂設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張建立以機器工業為主的經濟體系,發展金融事業;主張設學館;(外國)謹看書本上地圖,整理歸納
閱讀材料,歸納
通過對示意
圖和課文的學習,對天平天國的史實在時空上有基本的概念。
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加上教師的點撥, 認識到《天朝田畝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守天規之人皆可來訪。
太平天國的人們對《資政新篇》中由“百萬家財者”設立銀行,“準富人請人雇工”等,不用說是極為刺眼的。 附注:《資政新篇》的提出者洪仁玕,為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曾輾轉到達香港。在香港,洪仁玕以教書為業,同時學習和研究西方政治、經濟、社會等學說。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誕生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和資產階級,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依舊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分析對比:太平天國的兩個綱領性文件,內容是否一致?“天國”建成了嗎?
閱讀材
料、思考問題
認識到《資政新篇》的進步性,但缺乏相應的土壤
學生初步意識到太平天國兩個治國方案的失敗,預示著運動最終的失敗。 板 塊 三 、 對太 平 天 國 運 動 的 反思
探究三:
“天國”里的刀光血影,從天京變亂看太平天國的失敗
太平天國取得軍事上的全盛的同時,就發生了領導人的內訌,使得太平天國的形勢急轉直下。
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本質問題?天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還有哪些?
合作探究:怎樣全面客觀地評價太平天國運動? 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驅逐異族,雖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
看忠王府圖片、討論思考
回顧以往的農民起義,提煉出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敗論英雄也,因深慕其為人。 ——孫中山
材料二
“太平天國即純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為專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孫中山
材料三
“在分配土地問題上主張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它的性
質是反動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澤東
材料四
“(太平天國)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惶比給予舊統治者們的驚惶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象僅僅是用丑惡萬狀的破壞來與停滯腐朽對立,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才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馬克思《中國記事》(1862年)
材料五
“1851年至1864年,中國人口銳減40%,絕對死亡人數一億六千萬。而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至少在一億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七千萬以上。”
——田秉鍔著《大國無兵》
分析材
料,提煉
史論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培養史料分析的能力。
總
結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仍是農民起義,帶有明顯的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但是新舊交替的時代賦予它既要反封建又要反侵略的新內容。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表明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救國的道路仍在探索中。
思考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為后面的學
習做鋪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