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河南省 - 平頂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一節 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2節第二課時的內容,課
程標準中對應的要求是“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需要理解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本節課是生物新課程中具有挑戰性的內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點、難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2.理解“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2.通過構建轉錄和翻譯自制模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分析轉錄和翻譯的過程,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通過積極思維活動,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養成質疑、創新的批判性科學態度。
3.認同人類探索基因表達奧秘的過程仍未結束,激發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難點: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所教學生為我校宏志班學生,學習欲望強烈,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圖文信息轉化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略有不足,模型構建等探究實踐活動較少。
第4章 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 平頂山市一高 陳輝輝
2
五、設計理念
融入新課程理念,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發現問題,主動探索解決之道,讓核心素養的培養悄然落地。 六、教學流程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歸納總結,拓展加深
構建模型,鞏固舊知
交 流 討 論
破譯“密碼”
分組探究,構建模型 上臺演示,突破難點
課堂檢測,課外延伸
第4章 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 平頂山市一高 陳輝輝
3
七、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的組織與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情景 引入
播放“熒光鼠”視頻,提出熒光蛋白基因和熒光蛋白之間的關系? 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鞏固
舊知
以表格形式復習轉錄相關知識:合成場所、模板、原料、配對方式及產物。
學生思考并回答。
通過問題形式鞏固轉錄相關知識,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模型構建一:利用黑板上粘貼的DNA卡紙模型讓學生模擬轉錄過程。要求:以熒光蛋白基因的L2鏈為模板鏈,將mRNA序列填寫在空白紙條相應位置。
各小組用教師提前準備的教具模型,模擬轉錄過程。完成效果好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
通過構建mRNA模型,學生運用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解決問題,并為后面模擬翻譯過程準備材料(mRNA做模板)。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探究堿基與氨基酸之間對應
“破譯密碼箱”游戲: 展示自制的“密碼箱”; 密碼箱每個旋紐上有A、G、C、U四個字母代表密碼。如果密碼箱分別由一個、兩個和三個旋紐決定,密碼各有多少種? 學生積極參與破譯密碼箱的游戲活動,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通過游戲,激發學生
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寓教于樂,突破教學難點。
第4章 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 平頂山市一高 陳輝輝
4
關系
探究堿基
與氨
基酸之間對應關系
提出密碼子的概念,并
破譯“AUG”密碼。設疑:mRNA上密碼子數目以及對應的氨基酸? 學生理解密碼子的概念,并利用密碼子表找出密碼箱上“AUG”和熒光蛋白基因轉錄的mRNA對應的氨基酸。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密碼子的概念密碼子表的查閱方法。 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合作探究:
展示問題串;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密碼子的數量,種類,與氨基酸對應關系,最后歸納密碼子的特點(簡并性和通用性)。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并分析相關問題,選派代表回答。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
理解;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的科學思維方式。 提出tRNA和反密碼子的概念,分析反密碼子與tRNA的種類及對應關系,并查找tRNA攜帶的氨基酸類型。 思考討論,找出反密碼子對應的密碼子,再根據密碼子表查出對應氨基酸。 通過設置不同類型、
不同梯度的問題,
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模型構建二: 請大家結合密碼子表查出5種tRNA模型所轉運的氨基酸,然后并將氨基酸模型粘貼到tRNA的相應位置。 并總結tRNA與氨基酸的關系。
學生分組將氨基酸模型粘貼到tRNA模型的相應位置上。并選派代表上臺演示。
通過模型構建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第4章 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 平頂山市一高 陳輝輝
5
蛋白
質的
合成過程 模型構建三:
分小組以熒光蛋白基因轉錄所得的mRNA為模板,用手中的模型材料包來模擬翻譯形成熒光蛋白的過程。
要求:分組模擬動態過程;粘貼在黑板上對比;講臺上演示;簡述翻譯過程。
①用模型模擬翻譯多肽鏈的過程。②各組將氨基酸模型粘貼成多肽鏈以后,粘貼在黑板上。③各小組對比,完成效果好的小組選派3名代表上臺,演示并解說翻譯
過程。 通過自制教具對翻譯過程進行模擬,將原本動畫演示的快速過程分解為一個個慢動作,更有助于學生掌握翻譯過程,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
在模擬翻譯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考并解決相關問題:翻譯的起始位點和終止位點?離開的tRNA去向?核糖體移動還是mRNA移動?各組所得到的多肽鏈序列是否相同? 各小組在模擬翻譯的過程中找出相關問題的答案。 。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形成模型與建模的科學思維方式。
播放動畫: 展示轉錄翻譯的完整過程,并對動畫中的細節進行解釋和強調。 觀看動畫,解決疑點,突破難點。
通過完整的動畫,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拓展
加深
展示多聚核糖體的圖片,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問題:mRNA和核糖體的數量關系是?4條多肽鏈的起始翻譯時間和序列是否相同? 觀察圖片,思考回答問題。
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第4章 第1節《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學設計 平頂山市一高 陳輝輝
6
歸納總結 通過表格比較轉錄和翻譯在模板、原料、產物和堿基配對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和聯系。 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通過歸納總結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反饋 練習 展示兩道檢測題,考察轉錄、翻譯相關問題。 獨立完成練習。 及時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課外延伸
設疑:水母中的熒光蛋白基因是如何轉入到小鼠體內的呢?用到了什么技術呢?怎樣讓熒光蛋白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表達呢?并提供網站和資料,引導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找出問題答案。 課下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找出問題的答案。 通過課外延伸的問題,為以后學習基因工程做鋪墊。 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能利用網絡進行快捷高效的學習。 同時讓學生明白人類探索基因表達的奧秘并未結束,激發
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八.教學反思
為突破轉錄和翻譯過程這一重難點,課前我利用卡紙 、磁力貼等材料制作了教具模型,并給學生準備了多套模型材料包;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分組利用模型材料包模擬轉錄和翻譯過程,對此過程理解更深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突出。本節課還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使其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起來,從而促進教學手段的最優化和教學效率的最大化,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