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系統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內蒙古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設問探究,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掌握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內容,理解食物鏈、食物網的概念及營養級、消費級的確定。
2學情分析
雖然學生學過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間結構,但這些都不足以讓學生明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有機聯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統”的含義。這節課開始我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教學難點】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展示一幅草原生態圖,要求學生觀察,請同學們觀察圖中小草生長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
草原上的一只東亞飛蝗,所有東亞飛蝗,所有生物,所有生物和它們所生活的無機環境分別屬于生命系統的哪個層次?
活動2【講授】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1.定義: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2.空間范圍: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最小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生態瓶,鼓勵大家制作生態瓶,學完本節內容就知道生態瓶應該包括哪些成分。
3.種類:學生閱讀P.88小字
根據生態系統的成因: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
注意: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屬于人工生態系統
列幾句詩歌讓學生判斷分別屬于哪種生態系統。
活動3【活動】1.探究:結合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成分和食物鏈、食物網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探究:結合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其作用
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讓學生閱讀課本P.89-P.90,四個學生為一學習小組,思考并討論:
(1)池塘中哪些成分是沒有生命的?它們對生態系統來說重要嗎?
(2)池塘中有哪些生物?它們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一樣嗎?試著將它們歸類。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并板書總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師生一起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后,課件展示問題,讓學生判斷:
①產者一定是植物。
錯誤,生產者主要是植物,還包括藍藻,光合細菌;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
②動物都是消費者。
錯誤,如蚯蚓、蜣螂是分解者;
③所有的植物都只是生產者。
錯誤,菟絲子是消費者
④所有的細菌都是分解者
錯誤,分解者是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從結構上看:在自然系統中,三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從物質循環上看: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產者、分解者
小結:聯系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的兩個橋梁是: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可加快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
(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
(1)食物鏈的實例
食物鏈
青草 → 蝗蟲 → 青蛙 → 蛇
生物成分
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三級消費者
營養級
第一營養級
第二營養級
第三營養級
第四營養級
(2)探究:食物鏈
食物鏈中包含生態系統中的哪些成分?
起點和終點分別是什么成分?
消費級和營養級不一致的原因?
2.食物網: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
(1)食物網形成的原因
①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多種植食性動物的食物
②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多種植物,也可能被多種肉食性動物所食。
探究:食物網
課件展示一張食物網圖片,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食物網中共有多少條食物鏈?
2.最長的食物鏈是哪一條?
3.蛇占有的營養級?
4.鳥和蜘蛛之間是什么關系?
5.若將蜘蛛全部除去,對青蛙和食草蟲生存影響大嗎?
思維拓展:
在食物網中,一種生物因某種原因大量減少時,其他生物的數量變化規律:
①處于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減少,其他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都將 減少 ;
②“天敵”減少時,被捕食者的數量將 先增后減,再趨于穩定 ;
③處于“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減少時,最高營養級生物的數量在短時間內 不變 ,依據是 以中間環節少的食物鏈,從高營養級到低營養級的方向和順序考慮 。
活動4【練習】課堂練習
1.在生態系統中連接生物和無機環境的兩個重要組成成分是( )
A 生產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消費者和有機物質
C 生產者和消費者
D 生產者和分解者
2.在“植物→蟬→螳螂→黃雀→鷹”這條
食物鏈中,第三營養級是( )
A 鷹 B 黃雀 C 螳螂 D 蟬
3.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此成語所隱含的食物鏈具有的營養級數至少有( )
A 2個 B 3個 C 4個 D 5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