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態系統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吉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一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吉林市第一中學
生物新課程標準對“生態系統的結構”一節的具體內容標準要求是“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依據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本節課的具體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如下: 一.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態系統; (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3)嘗試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2.能力目標
(1)嘗試運用系統分析法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2)通過指導學生制作圖表,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整體的系統;
(2)初步形成生態學的觀點,確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和科學的世界觀。
二.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教學難點:說明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 三.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幾張有關“環境主題”的漫畫
2.學生分析:造成這種后果的主要原因。
3.總結:這幾張漫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所面臨的環境和資源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與我們第5章要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 幻燈片展示本章章題及學習的主要內容如下所示)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范圍 ◆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功能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二)新課學習 1.生態系統的范圍
(1)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探討”,構建其中“生物與非生物關系”模型。
(2)通過分析模型中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引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3)通過以下幾條途徑剖析生態系統的概念。
i 提出問題:要成為一個生態系統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ii討論:教材第88頁的 “?”
iii判斷:一個池塘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是不是一個生態系統? (4)播放一段時長3min的影片“生態系統的類型”,讓學生了解一些主要的生態系統及其特點。 2.生態系統的結構
(1)以“池塘生態系統”為例,組織學生合作探討教材第89頁 “資料分析”中的問題1、3、4、5、6。(將問題3中的“食物鏈”改為“非生物”)
[引導學生復習以下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第5題中“生物的營養類型”]
自養型生物 光能自養型生物 化能自養型生物 綠色植物(主要) 光合細菌 化能合成細菌
(如硝化細菌、硫細菌等)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引導學生逐一回答上述問題,總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3)多媒體展示“池塘生態系統”的圖片,教師剖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重點突出它們各自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4)多媒體展示兩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第1組:
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屬于生產者? i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屬于消費者? ii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屬于分解者?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整理,歸納一些常見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什么成分。)
第2組:
i所有的綠色植物都屬于生產者嗎? ii所有的動物都屬于消費者嗎? iii所有微生物都屬于分解者嗎?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整理,提醒學生要注意對一些易錯點的掌握。) (5)在理解“生態系統各成分作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構建“生態系統結構”模型,以突出生態系統在結構上的統一性。 (三)課堂小結與反饋練習(課后練習與學案精選例題分析)。 四.課后反思
(一)成功之處:回看這一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成功的。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現:
1.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多種手段相結合,實現三維目標。
(1)讓學生分析“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僅引出了本章的課題,更重要的是使“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這一情感目標得以實施。 (2)通過模型構建,學生既認識到了“生態系統結構”的統一性,又培養了他們運用構建模型的方式來搭建知識網絡的能力。 (3)通過“分析模型――引出概念――提出問題――討論――判斷”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準確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及構成生態系統的條件”。
(4)組織學生合作探討教材中的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與同伴的合作學習中,不僅尋求到了問題的答案,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意識,培養了自己的合作能力。
(5)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引導復習 “生物的營養類型”;剖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歸納一些常見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屬于什么成分;整理一些易錯點;進行課堂小結等,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有“畫龍點睛”之功效。 2.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教學中,我只是將“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該用時則用,不該用時則不用,較好地發揮了“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的功效,沒有把自己變成“影片”的播放者或解說員。
(1)首先通過“多媒體” 播放幾張有關“環境主題”的漫畫。主要是借用課外資源盡快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播放一段時長3min的影片,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識,同時也可以使緊張的教學氛圍得以緩和。
(3)用“多媒體”展示設置的問題、課堂練習,有效的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增加了課堂容納量。
(4)將本課時的教學綱要、重點知識板書在黑板上,避免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道這一節課學過什么的尷尬局面。 3.充分運用了教材資源
教材本身就為學生的自學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作為教師,我很注意利用教材中“本章引言”、“問題探討”、“資料分析”等教材資源,與學生共同分析,從分析中領悟本節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