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蔡)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教學視頻_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蔡明富)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節的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轉錄和翻譯過程都是微觀的、分子水平的,教學中無法用肉眼看到,比較抽象和較難理解。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把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微觀的生命過程變得形象化、具體化,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有利于學習;另一策略是在教學中通過創設一系列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發現新的問題,如此不斷地進行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如利用電影片段創設情境、利用精美的圖片創設自然的生物情境、生命現象情境,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愉快地、自主地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總結等活動,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感受生物世界的精彩、生命活動的精妙,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生命觀念;通過創設數學分析情境、討論判斷情境、抽象思維等情境,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通過創設模擬科學家的探究性實驗情境,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感受科學家通過質疑、探究、創新、實踐等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感悟科學家偉大的社會責任感。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斷得到收獲和肯定,感受成功和滿足,從而熱愛學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并發展了學科的核心素養,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新課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和進化”的第4章“基因的表達”的第1節課。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包括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第1章“遺傳因子的發現”,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但是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第3章“基因的本質”,學生學習了基因的定義,但是基因中的遺傳效應是怎樣表達的。學生都希望盡快得到答案。所有答案都將在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這一節找到。同時本節課也為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第5章“基因突變和其他變異”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將影響必修2“遺傳和進化”的整體學習效果。
三、學生學情分析
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個學段的學校都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力。因此,本節課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創設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核心素養”。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掌握DNA、RNA的異同,建立生命的物質觀;
2.能概述DNA轉錄、翻譯過程,比較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異同,感受生命活動過程的精妙和復雜,形成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觀念;
3.在探究轉錄與翻譯的過程中,感受基因表達信息傳遞的高效、準確,體會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4.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訓練理性思維的能力;
4.在自主學習中發展學生的觀察識圖能力,分析歸納和推理判斷的能力;
5.通過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訓練抽象思維能力;
6.通過探索實驗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7.在學習中感受科學家通過質疑、探究、創新、實踐等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感悟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
8.認同人類對基因表達的探索仍未終結,生命科學研究還大有可為的社會責任感;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包括發生的場所、模板、原料、產物。
(二)教學難點
1.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的動態過程;
2.轉錄和翻譯過程遺傳信息如何傳遞;
3.密碼子的概念和特性;
4.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相關計算題。
六、教學方法
1.創設教學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策略
2.創設教學情境,發展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七、教學過程
學習環境創設式教學設計
知識點 | 教師創設學習環境進行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過程性評價 | 教學設計意圖 |
問題探討 引入新課 |
播放《侏羅紀公園》電影片段,引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現在科學家能不能,利用滅絕生物的DNA,使生物復活呢? 2.利用恐龍的DNA使恐龍復活,你認為主要要解決什么問題? 欣賞一組美麗多彩的生物圖片,體會精彩的生命 提問: 3.那生命為什么如此多姿多彩?(老師引導) 生物多樣性是通過什么來體現的?——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體現者。 問題情境1: 觀察成龍和房祖名臉上的明顯特征?(鼻子大) 引出問題: 4.兒子為什么具有與父親相似的性狀? 5.性狀是怎么體現的? 6.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狀的? 總結基因控制性狀 指導合成↘ ↓體現 蛋白質 引出課題: 第4章 基因的表達 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
觀看《侏羅紀公園》電影的某些片段激發興趣,思考討論: 1.學生激烈討論 2.需要使恐龍DNA上的基因的遺傳效應表達出來,表現恐龍的特性。 學生回答: 3.蛋白質 4.基因 5.蛋白質 6.基因控制性狀 指導合成↘ ↓體現 蛋白質 |
認識基因的本質,分析、討論現實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評價) |
1.激起興趣引入新課, 2.引導學生思考DNA在生物體內有哪些作用?如何發揮作用的? 3.引入基因表達的含義 4.感悟生命的復雜、珍貴,感受生物世界的絢麗多彩,形成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生命觀念。 |
一、遺傳信息的轉錄 |
『探究問題』基因是怎樣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呢? 問題情境2: 課件展示:真核細胞結構示意圖圖,提問引發思考(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在在哪里?) (新問題與舊知識的矛盾) 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而蛋白質的合成是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中進行的。那么,DNA攜帶的遺傳信息是怎樣傳遞到細胞質中去的呢? |
[自主學習]
基因_____蛋白質_____來____性狀。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__________者 性狀的形成離不開________的作用,
[自主學習]
1.基因是有_____的____片段; DNA 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而蛋白質的合成是在______中進行的 2.細胞核中的DNA如何指導細胞質中的蛋白質的合成? 以_____為媒介 |
提問:舊知識 復習回憶已有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
4.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回憶舊知識,引起知識沖突,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 |
問題情境3: 課件展示:DNA雙螺旋結構與蛋白質空間結構示意圖: 2.介紹科學家早期的猜測 有人假設:認為DNA結構中,在不同的堿基對之間形成形狀不同的“窟窿”,不同的氨基酸插在這些窟窿中,就能連成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 |
分析科學家的猜測 |
從科學家的猜測中得到啟發,思考新問題 |
感受科學家在科學發現過程中,獲取信息,大膽假設,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意識。 |
|
問題情境4: “DNA存在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中,而絕大多數蛋白質都在細胞質中,另一類核酸RNA倒是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RNA和DNA的成分很相似”。 3.克里克提出:遺傳信息僅僅體現在DNA的堿基序列上,還需要一種連接物(RNA)將堿基序列和氨基酸聯系起來。這個“連接物假說”,很快就被實驗證實了。 探究情境: 4.探究RNA與變形蟲蛋白質的合成是否有關?(材料略) 實驗思路: 提出假設: 對照組: 實驗組: 自變量: 因變量: 結果: 結論: 教師總結、補充、評價: |
學生分組(兩人) 討論進行探究學習:設計探究實驗,寫實驗思路等 |
小組回答、交流 | 創設探究性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合作,嘗試進行探究性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 |
問題情境5: “1955年(Brachet)用洋蔥根尖和變形蟲進行實驗,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細胞中的RNA,蛋白質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去除RNA酶,再加進RNA,則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數量的蛋白質。” 5.該實驗我們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 問題情境6: “1955年拉斯特(Laster Gold)變形蟲進行換核實驗” 6.該實驗我們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 教師總結、補充、評價: |
學生自主思考回答:RNA與蛋白質合成有關 學生自主思考回答:RNA是在細胞核合成,然后轉移到細胞質中。 |
提問評價 |
通過分析實驗,總結結論,訓練分析歸納的能力 |
|
問題情境7: 7.為什么RNA適于作DNA的信使?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思考RNA的特點,以及與DNA的比較。 教師總結、補充、評價: RNA有三種: 1. 信使RNA,也叫mRNA; 2. 轉運RNA,也叫tRNA; 3. 核糖體RNA,也叫rRNA。 |
閱讀思考、小組討論,分析歸納RNA的特點: 7.RNA是另外一種核酸,也是由4種核苷酸組成,也可以儲存遺傳信息;RNA是單鏈,能通過核孔轉移; 能與DNA堿基互補配對傳遞遺傳信息。 |
提問評價 | 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就舊知識,討論歸納RNA作為遺傳信息信使的特點。訓練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 |
問題情境8: 8.DNA的遺傳信息是怎樣傳給mRNA的? 引導思考:DNA如何把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DNA? 播放轉錄過程的動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每個過程的變化特點。 轉錄和翻譯過程比較抽象,在觀看動畫后,讓學生閱讀課本,再結合動畫過程,讓學生對該過程有感性的認識,然后要求學生總結轉錄的概念、過程、條件等。 教師總結、補充、評價: ①DNA雙螺旋解開,DNA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其中一條鏈提供準確模板; ②游離的核苷酸隨機地與DNA鏈的堿基碰撞,當核苷酸的堿基與DNA的堿基互補時,兩者以氫鍵結合。 ③新結合的核苷酸連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④合成的mRNA從DNA鏈上釋放,而后,DNA雙鏈恢復。 |
學生回答: 8.通過DNA半保留復制的堿基互補過程 學生觀看動畫,結合課件中的問題思考,閱讀教材、并得出答案。 場所: 模板: 原料: 產物: _______ 能量:_________ 酶:___________ 學生完成課堂鞏固作業: 8.寫出一段DNA的轉錄產物: 回答轉錄過程的堿基互補配對的種類: 遺傳信息傳遞: |
提問評價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小組派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書寫回答問題。 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評價手段。 學生獨立完成,當堂鞏固知識 |
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獲得新知識。 根據動畫及觀察轉錄的圖解,歸納總結轉錄的步驟 (同時板書)。 1.明確轉錄的概念,認識和理解轉錄的過程。 2.訓練觀察、識圖、閱讀能力 |
|
二、遺傳信息的翻譯 |
問題情境9: 9.RNA如何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呢?遺傳信息傳遞到RNA之后如何繼續傳遞到蛋白質? 教師啟發: 轉錄得到的RNA仍是堿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質。那么,RNA上的堿基序列如何能變成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序列呢? 小組討論: 9.一個氨基酸的編碼至少需要多少個堿基才能夠決定20種不同的氨基酸? 〖提示〗 如果一個、或兩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最多能編碼多少種氨基酸? |
學生思考、討論 9.如果一個、或兩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最多能編碼4、或16種氨基酸。所以至少需要3個堿基。 |
學生分組討論,請小組同學代表談談討論和分析的過程,即為什么要3個堿基決定一種氨基酸。 | 通過學生談討論和分析過程,能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
問題10: 10. mRNA如何將信息 翻譯成蛋白質?翻譯的概念? 教師介紹: 展示tRNA示意圖 (1)比較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和反密碼子。 (2)根據圖解結合課件動畫演示:總結翻譯的過程。 1.氨基酸進入核糖體; 2.核糖體移動; 3.翻譯的位點; 4.肽鏈形成; 5.翻譯與轉錄過程的比較 鞏固練習 完成該題,意在檢測轉錄和翻譯過程,以及密碼子、反密碼子等概念。 |
觀看動畫、思考 通過觀察,了解tRNA的特點。 看圖思考、總結翻譯過程: 翻譯的過程: 場所: 模板: 原料: 產物: 條件: 堿基互補配對: 遺傳信息傳遞: 課堂鞏固: ![]() |
通過觀察、討論、閱讀,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構建知識的能力。 |
||
課堂小結 |
問題11: (1) 轉錄與DNA復制有什么共同之處?這對保證遺傳信息的準確轉錄有什么意義? (2)轉錄成的RNA的堿基序列,與作為模板的DNA單鏈的堿基序列之間的堿基序列有什么異同? (3)根據板書提綱進行課堂小結:比較轉錄和翻譯過程 |
課堂小結讓學生來說: (1)轉錄與DNA復制都是以DNA為摸板并嚴格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能保證遺傳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下去。 (2)轉錄成的RNA的堿基序列是以模板DNA單鏈的堿基序列互補配對的,與DNA另一條鏈的堿基序列基本相同。 (3)列表比較轉錄和翻譯 |
讓學生來作小結,既能鞏固知識,又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 |
課堂練習 |
練習鞏固: 1. 某基因中含有1200個堿基,則由它控制合成的一條肽鏈的最多含有肽鍵的個數是 ( ) A.198個 B.199個 C.200個 D.201個 師生一起分析討論: DNA的堿基、mRNA的堿基與氨基酸個數的關系? DNA的堿基數:m RNA的堿基數:蛋白質的氨基酸數= 6:3:1 |
學生獨立完成 師生討論 |
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 通過練習鞏固知識和啟發思考 |
課外思維拓展 |
布置課外思考,拓展和延伸知識: 科學家如何通過實驗證明: (1)三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 (2)如何破譯氨基酸的密碼子! |
學生課外查閱資料、思考、討論,增加學習的形式和空間。 | 布置課外思考題,創設課外學習的環境,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 |
板書設計 |
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 ![]() 場所:主要在細胞核 細胞質(核糖體) 產物:RNA 多肽鏈 模板:DNA分子一條鏈 mRNA 原料: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酶: RNA聚合酶 酶和tRNA 能量:ATP ATP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