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所屬欄目:高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2-6.1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2-6.1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天津市武清區天和城實驗中學
§6.1 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傳感器在當今科技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發展,對傳感器教學提出明確要求。《課程標準》強調傳感器教學側重從技術應用角度展開物理教學。強調物理學科與技術的結合,著重體現物理學的應用性、實踐性。
二、設計思路:本節課通過生活中自動門、自動干手機、探測器具體實例啟發學生思考,自動化實現的依據是什么?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演示實驗神秘盒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學過程主要以實驗探究為主,通過學生實驗、觀察、討論、分析,讓學生了解傳感器如何將非電學量轉化為電學量。基于學生思維能力不成熟,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光敏電阻和熱敏電阻特性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教學時力避深奧的理論,側重于聯系實際,讓學生體會傳感器對生活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學習熱情。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傳感器的用途
(2)了解常見傳感器元件(如:光敏電阻、熱敏電阻、霍爾元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3)了解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進行問題分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實驗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從而理解光敏電阻、 熱敏電阻、霍爾元件特性及原理。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傳感器元件特性和原理
難點:理解非電學量轉換為電學量的技術意義。 五、教學準備[
干簧管,磁鐵,光敏電阻,多用電表,二極管小燈泡,多媒體課件等 六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播放的自動門、自動干手機、探測器的圖片。體會自動化生活的便捷。
提出問題:自動化的實現主要依靠什么呢? 回答:自動化的實現主要依靠傳感器。 今天讓我一起來學習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二)新課教學
一、傳感器
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實驗,盒子外面沒有控制開關,當磁鐵放在盒子上時指示燈變亮,磁鐵遠離盒子時指示燈熄滅。
提出問題:盒子里面有什么裝置?
回答問題之前讓學生觀察下面演示實驗,用6V直流電源將干簧管和二極管小燈炮串聯,連接電路時提醒學生二極管單向導通特性,應將電源正極與二極管正接線柱相連。電路連接完讓學生觀察燈泡狀態,燈泡處于暗狀態,然后將條形磁鐵靠近干簧管,觀察小燈泡狀態,小燈泡處于亮狀態。現在同學們想想盒子里面有什么裝置。 回答:干簧管
提出問題:什么是干簧管?干簧管是怎樣工作的呢? 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干簧管的結構圖,干簧管由充有惰性氣體的玻璃管和兩個磁簧片組成,當沒有磁鐵時,兩磁簧片的觸點斷開,當磁鐵靠近干簧管時,磁簧片被磁化從而異名磁極相互吸引,觸點吸合。干簧管將磁信息轉換為電路的通斷,常應用于電子電路的自動控制開關,像干簧管這樣能夠將非電學量(力、熱、聲、光、化學成分)轉換成電學量(電壓、電流、電路通斷)的裝置我們稱為傳感器。 二、常見傳感器元件 1、光敏電阻
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光敏電阻元件。設計實驗探究光敏電阻特性。 實驗儀器:多用電表和光敏電阻。
實驗目的:用多用電表測量遮光、自然光、強光照下光敏電阻阻值并記錄實驗數據。
實驗結論:光照強度越強,電阻阻值越小。
提出問題:為什么光敏電阻會有這樣的特性呢?它的工作原理如何? 利用多媒體播放光敏電阻工作原理動畫。 回答:光敏電阻由半導體材料制成,光照強度弱時,半導體內的載流子數量少,導電性能差因此電阻較大,當光照強時,半導體內載流子數量增多,導電性能好,因而電阻減小。
光電計數器實例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讓某組學生說明分析結果,教師進行補充說明。
2、熱敏電阻和金屬熱電阻
多媒體播放探究熱敏電阻特性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教學視頻總結熱敏電阻特性。
提出問題:同學們發現熱敏電阻將什么非電學量轉換成了什么電學量,并且有什么特性?
回答:熱敏電阻將溫度轉換成電阻,隨著溫度升高熱敏電阻阻值減小。
以上只是對熱敏電阻進行定性分析,下面我們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繪制熱敏電阻和金屬熱電阻隨溫度的變化圖像,研究熱敏電阻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并將熱敏電阻與金屬熱電阻進行對比。
根據繪制圖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熱敏電阻和金屬熱電阻,熱敏電阻靈敏度好,穩定性差,測量范圍小;金屬熱電阻靈敏度差,穩定性好,測量范圍大。 設計針對性練習,讓學生加強對熱敏電阻特性的認識。
3、電容式傳感器
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電容器部分,影響電容器電容的因素有極板間正對面積、間距、板間電介質。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常見的四種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提出問題:上面四種電容式傳感器通過改變什么因素影響電容,若經信號處理裝置后他們分別可以測量哪些非電學量?
回答:第一種通過改變極板間正對面積改變電容,可以測量角度;第二種通過改變極板間正對面積影響電容,可以測量液面高度;第三種通過改變極板間距離影響電容,可測量力;第四種通過改變電介質影響電容,可以測量物體位移。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電容式鍵盤和手機屏幕進行分析,簡單介紹其工作原理。 總結:電容式傳感器將面積、角度、距離變化轉換成電容變化,若經過信息處理再將電容變化轉換成可以測量的電壓或電流變化,通過電容式傳感器我們可以測量角度、面積、力、位移等非電學量。
5、霍爾元件
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霍爾元件工作原理圖,在磁場中電子受到洛倫茲力發生偏轉
一側極板帶上負電,而另外一側極板由于失去電子而帶上正電,因此兩極板間產生電勢差,此時電子不僅受到洛倫茲力還受到電場力,當二力平衡時電子不再發生偏轉,從而獲得穩定電壓,我們把這個電壓稱為霍爾電壓:
說明其中K是霍爾元件系數,d霍爾元件厚度,若電流I一定的情況下,測量霍爾電壓就可確定磁感應強度。 (三)課堂小結
1、什么是傳感器
2、常見的傳感器元件: 3、今天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傳感器元件如何將非電學量轉換成電學量,并體會到傳感器技術的重要意義。 (四)板書設計 一、傳感器
非電學量 傳感器 電學量 二、常見傳感器元件
光敏電阻 光照強度轉化為電阻 熱敏電阻 溫度轉換為電阻
電容式傳感器 電容轉換為電壓或電流 霍爾元件 磁感應強度轉化為電壓 (五)布置作業
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練習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