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Your Bike
所屬欄目:高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模塊3 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泉港一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泉州市中學英語課堂實錄比賽(北師大版)北師大版模塊3 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組 別 高中英語
設計主題:北師大版模塊3 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教學設計內容 | |
設計主題 |
北師大版模塊3 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 |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 |
整體設計思路: 本課是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模塊3 Unit9 Lesson 1 On Your Bike。本課時的教學設計選取第一課時,即側重于對課文的理解,了解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的發展過程及自行車帶來的益處。即以語篇為載體,以閱讀策略指導為依托,在核心素養視野下,設計了讓學生閱讀文本內容——處理文本信息——用英語進行思維活動——用英語進行創作的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即通過明確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框架,獲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和細節信息,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上,針對本土的實際情況,而設計相關話題作文,通過構建作文框架,翻譯相關段落、簡單創作句子到完成整篇文章的連貫寫作的語言輸出形式,最終學生能夠學會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使用方法、傳達的理念和所帶來的好處,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題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指導依據說明:課堂教學理念深入落實2017年修訂的《高中英語課 程標準》所定位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來落實。課堂教學設計遵循先語言輸入后語言輸出的語言教學理念,貫穿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屬于生成性教學。訓練了學生的讀、說、譯、寫等能力。 |
|
2.教學背景分析 | |
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北師大版模塊3第9單元的第一課On Your Bike,為本單元的閱讀課,本課的主要內容講述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的發展過程及自行車帶來的益處,是單元話題“Wheels”中的一個重要子話題,為后面課文的其它子話題的呼之欲出做了很好的鋪墊。文章篇幅適宜,詞匯難度適中,講述話題與所延伸的相關話題都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教師通過本課教學內容特點,將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定位為讀寫課,閱讀服務于寫作,學生可以在閱讀之后,沉淀自己的想法,組織語言,完成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過程,即在理出課文脈絡提取課文具體信息的基礎上,通過了解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車發展史,再聯系實際,能夠對課文延伸出的相關話題進行語言輸出性活動,即學會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使用方法、傳達的理念和所帶來的好處,來培養學生節約能源、低碳生活的環保理念,進而懂得選擇健康、正能量的生活方式。 學生情況分析:本班學生為高一(2)班的48名學生,學生有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并對學習英語有濃厚的興趣,然而,不管是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還是課堂參與度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這也跟學生的個體性格差異有很大關系。不過,經過前面兩個模塊的學習,再加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學習技能,學生對本課教學中運用的閱讀策略和讀寫課型并不陌生。 |
|
3.教學目標分析 | |
1、語言知識目標: (1)詞匯: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以下重要詞匯和短語:flat、benefit、convenient、low carbo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icycle parking 、bicycle path 、 improvement、 computer chip 、insert 、park 、short journey 、unlock、positive 等; (2)語法:學生能夠通過翻譯句子,體驗模仿課文中出現的現在完成進行時的句子,為第二課時做鋪墊。 2.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目標: (1)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如學生能夠通過文章的副標題,借助5w-,1h-,開頭的特殊疑問詞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預測,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提升自我預測課文內容能力;通過略讀驗證預測內容,并弄清文章各段落大意;通過細讀,回答文章的細節問題,提取課文細節信息; (2)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如,與學習伙伴交流、復述課文的能力;從對文章的結構框架進行整體設計,再由段落翻譯到對課文段落進行模仿、自我簡單創作兩個句子再到運用關聯詞把所翻譯句子,所創作句子整合為文章的能力。 3.文化意識及情感態度目標: (1)學生了解了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在的發展過程,也了解了本土共享單車的圖標設計理念,即“綠色出行,樂在‘騎’中”,熟知自行車的益處及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學生能夠樹立低碳環保意識,選擇健康、正能量的生活方式。 |
|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 |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能通過詳細的閱讀任務,理清課文的結構,了解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的發展過程及所帶來的益處; (2)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聯系本土實際,運用課文所學知識完成 “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寫作設計任務。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運用課文所學詞匯、詞組,模仿課文段落,完成具體的寫作設計任務,最終形成一篇 “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完整性話題作文。 |
|
5.教學過程設計 (中文為主 + 所教學科目標語言) |
|
步驟1:Lead-in:talk about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Show some pictures of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to the students and let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o on the shared bikes , the idea it expresses and the lifestyle it recommends us to have) The logo of the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is “a smiling face”. It expresses the idea of “ out-travelling, Bicycle-riding”.(綠色出行,樂在‘騎’中).It recommends us to have a/an life.(use as many adjectives as possible) 設計意圖:老師通過提供泉港共享單車的圖片,引發學生關注本土共享單車的圖標設計—笑臉,及所傳達的理念,老師并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說出描述低碳、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的相關形容詞,為后面的寫作任務做積累相關詞匯的鋪墊,也成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力,激活了新課文的主題——自行車,自然導入文本閱讀。 步驟2:Reading :skim for the main idea 教師先借助5w-,1h-,特殊疑問詞引導學生圍繞課文的子標題Return of White Bikes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膽預測,然后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驗證預測是否準確,并且把段落序號與段落大意進行連線。 Para 1 A Benefits of the white bikes Para 2 White bikes began in the 1960s Para 3 Amsterdam --the “City of Bicycles” Para 4 “White bikes” return 30 years later 設計意圖:通過5w-,1h-,的形式讓學生圍繞課文的子標題 Return of White Bikes,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隨之讓學生通過略讀核查自己的哪些預測與課文內容相符,并弄清課文各個段落的主要大意,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框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文本細讀做準備。 步驟3:Reading :scan for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步驟4 Reading :retell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mind map ![]()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的內化課文的信息和語言,讓學生尋找自己的學習合作伙伴—同桌,來進行交流,相互激發、過濾互補、增進合作,以復述課文的形式進一步熟悉課文的主要脈絡和內容,并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自由組織語言,也是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以讀促說。 步驟5 Writing: design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topic“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文章,復述文章了解了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車的發展過程及自行車帶來的益處之后,聯系本土實際,延伸到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話題上,先讓學生設計文章結構,構建寫作的大體框架。 步驟6 Writing: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People (一直享受著)the (益處) of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since 1st , June,2017 . It is a good district for (騎自行車)because it is flat and (便利的)for bikes,which has plenty of places for (自行車停放). 2. Shared bikes are (停放)at special parking plac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短途旅行).To (解鎖)a shared bike , you can (插入)a special rental card or (使用)Wechat to scan the QR code. 3. The logo of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is “a smiling face ”,which was (漆成)green. The logo designers were (希望)that it would help to raise our awareness of .(保護環境)It recommends us to have a (低碳生活) and keep a (正能量的) attitude towards our life. 設計意圖:通過翻譯句子形成的段落,不僅引導學生運用及模仿所學的課文詞匯、詞組、語法結構,而且從泉港是個騎自行的好地方、如何使用共享單車、了解共享單車圖標的設計意圖這三個方面來進一步學會如何介紹泉港共享單車的話題,相當于為后面的寫作任務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支持,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不再對寫作感到畏懼心理,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關注環保交通工具,增強節能、低碳意識。 步驟7 Writing: write two sentences about the benefits of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My Show Time Shared bikes can help to save energy , reduce pollution , which provide us with an alternative form of green public transport. Now there is already less traffic in Quangang, because locals , especially the young people have been using shared bikes over the few months.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模仿課文的最后一段句式寫出兩個句子關于共享單車給泉港帶來的益處。課堂上選取兩三個學生的創作的句子與全班同學共同欣賞并且當場點評,最后展示出教師自己創作的句子,供學生參考,模仿。這個環節意在為學生在課堂上當場完成的初步作品提高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也許時間倉促寫得不是很理想,但是對于作品能被展示出來的學生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肯定,再加上展示教師自己創作的作文范本,也間接為其他學生指導了寫作技巧,明確了作文的修改方向,也便于他們修改自己的句子,給自己的句子潤色。 步驟8 Homework 1. Form a complete article about “shared bikes” in Quangang with the above sentences (use linking words) 2. Rewrite the passage --“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 ” in your own words. 設計意圖:兩個作業都是對本節課教學任務的延伸與升華,第一個任務承接本課時中的讀的任務,由對話題作文“shared bikes” in Quangang的段落設計到段落翻譯,到段落的簡單創作再到運用關聯詞形成完整性文章,一氣呵成,連貫自然;第二個任務是讓學生由復述文章到把所復述的內容寫下來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由說及寫,也是很好的一個過渡。 |
|
6.教學評價設計 | |
評價內容:這節課遵循學思結合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以思維為主線,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目的展開教學活動。由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本堂課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問答法、學生作品分析法以及制定形成性評價表,其包含了“自我評價”、“同桌互評”、“教師評價”,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從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態度、參與活動程度和他們的語言使用狀態做出判斷,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增強評價主體意識,培養他們養成通過評價反思來調控自己學習、主動去協調與他人關系的習慣,從而形成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師通過觀察每個個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抓住時機,適時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表現欲。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