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漢族民間舞蹈,英歌舞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高中音樂選修音樂與舞蹈《中國漢族民間舞蹈—英歌舞》廣東省 - 江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中國漢族民間舞蹈——英歌舞
上課時間: 9:25-10:05
教 材:人音版《音樂與舞蹈》 課 型: 綜合課 教學年級:高一年級13班 教學用具:英歌槌、鼓等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極具嶺南特色的潮汕英歌,使學生能夠逐步產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喜愛,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民間文化藝術的學習中去。 2、過程與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資源展示英歌舞的風格特點,通過學生小組探究和討論,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3、知識與技能:了解英歌舞的起源,掌握英歌舞的基本動作和造型,初步把握英歌舞背后的文化意涵。
學情分析:縱觀高中校園,街舞和嘻哈文化占據了整個校園,許多學生對于本
民族舞蹈文化了解少之又少,秉承中國舞蹈先驅人物—戴愛蓮先生倡導的“人人跳”思想,在高中音樂與舞蹈教學中傳播和推廣本土民間舞,使民間舞回歸質樸本真的同時,為張揚生命而服務,讓當代學生都能享受民間舞蹈的快樂和美感。因此,在眾多的民族民間舞蹈中,選擇了獨具魅力又極具本土特色的嶺南舞蹈代表—英歌舞作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英歌舞的基本特征,學習英歌舞的步伐、轉槌動作。 教學難點:運用學到的英歌舞基本動作進行簡單的舞蹈創編。
導 入
問答法導入,引出具有嶺南特色的漢族民間舞—— 英歌舞。
新 課
一、英歌舞簡介
1、流傳于潮汕地區,以潮陽英歌和普寧英歌為代表。 2、歷史起源:“及時雨說”、“秧歌說”、“儺舞說”。
開僑中學2019年春季普通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二、欣賞英歌舞表演,各小組從英歌舞的道具應用;舞姿造型;隊形變化等三個
方面探究英歌舞的風格特征。 A、英歌舞的道具應用——英歌槌
學生自主探究英歌棒的使用技法,教師補充。 技法一:花槌;技法二:敲擊。
B、造型舞姿特點
1、角色扮演——按照梁山好漢的形象裝扮。 2、武術套路——南拳動作。 3、動作起伏大、跳躍動作多。 學習基本步伐、跳躍步伐。
C、隊形變化特點
人數眾多,一般分兩列,隊形復雜多變,有四虎并驅、孔雀開屏、蝴蝶采花、卍字陣等18種套式。
三、伴奏形式
大鼓、銅鑼、海螺號、镲等樂器。鼓點急促、節奏緊湊的特點 四、創編和展示
利用基本步伐、動作,根據老師提供的配樂,各小組自由完成舞蹈組合。 五、課后拓展
請同學們課下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同樣具有嶺南特色,流行于汕尾地區的漢族民間舞——錢鼓舞,嘗試模仿幾個舞蹈動作。
小 結
通過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英歌舞的轉槌和基本步伐,同學們也嘗試運用這些舞蹈的基本動作進行編創實踐,充分感受到英歌舞粗獷有力、氣勢磅礴的風格特點。一節課時間很短,老師只是為同學們打開了學習英歌舞的一扇窗,同學們可以在課下繼續英歌之旅,感受英歌“力”與“勢”之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