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表現主義音樂,勛伯格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音樂鑒賞《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表現主義音樂第二十二節(jié)勛伯格》河北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高中音樂必修音樂鑒賞《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 表現主義音樂》河北省優(yōu)課
傳統風格體裁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表現主義音樂
設計者基本信息
教學設計基本信息
課題 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十二節(jié) 勛伯格
年級 高一
模塊
音樂鑒賞
教科書版本
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鑒賞》
1.整體設計思路
本課指導思想是引導學生鑒賞勛伯格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作品,體驗勛伯格十二音技法,挖掘音樂與繪畫的聯系,正確審視20世紀表現主義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現代主義音樂的接納和包容意識,提高西方音樂素養(yǎng)。
《音樂學業(yè)課程標準》中指出:聆聽世界各國優(yōu)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親身體驗,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將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在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關注學科綜合的教學基礎上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并評價其音樂表現作用。
2.目標設計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勛伯格音樂的欣賞和學習表現主義音樂相關知識,學生正確審視20世紀表現主義音樂文化,增強學生對現代主義音樂的接納與包容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音樂鑒賞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表現主義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學生欣賞《華沙幸存者》,了解十二音技法的創(chuàng)作理念,體驗十二音技法特點。 (三)知識與技能
通過作品鑒賞,學生感受、體驗表現主義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風格特征;了解無調性、十二音技法;體驗十二音技法特點;探索表現主義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的關系。
3.學習內容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本課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十二節(jié)《勛伯格》 勛伯格是表現主義音樂時期的代表人物。表現主義音樂,是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引起了20世紀音樂翻天覆地變化。 2、具體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教學從兩首樂曲片段對比,引出傳統音樂風格的調性音樂和無調性音樂開始,學生了解表現主義音樂的歷史背景、代表人物以及所處音樂史中的地位。通過 不同音樂作品的賞析,感受、了解表現主義音樂的特征和勛伯格不同的創(chuàng)作時期。并用iPad體驗十二音技法的特點,分組討論,嘗試創(chuàng)作無調性音樂,更深入了解無調性音樂特征。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初步了解表現主義音樂的特點以及勛伯格的創(chuàng)作特點。
難點:表現主義音樂特征;無調性音樂表現手法;體驗十二音技法特點。
4.學情分析(學生現狀與需求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大部分同學在初中階段都有接觸過一些著名的西方古典音樂名曲,如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莫扎特的《弦樂小夜曲》等,一部分同學還聽說過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有小部分同學能掌握與西方音樂相關的歷史、文化等。對勛伯格普遍不是很了解,這給本課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要讓學生理解表現主義主義音樂,就需要補充表現音樂歷史的起源和發(fā)展的相關知識內容。
5.教與學的過程設計(課堂教與學的每個步驟的情境任務及其意圖分析)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兩首音樂作品片段 ,感受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引導學生進行調性音樂與無調性音樂對比 ,了解題目:《傳統音樂風格的解體——現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 (二)新課教學
1、通過課前留的預習,學生談對表現主義音樂歷史背景的認識。 在音樂中感受并了解表現主義音樂 。 2、認識勛伯格,賞析五首管弦樂曲第一首《預兆》 ,了解表現主義音樂特征及表現手段。 3、通過聆聽對比,了解勛伯格的創(chuàng)作時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分析音樂本體,感受作品的情緒情感。 和學生一起探討、總結表現音樂時期的音樂特征及表現手段。 學生體驗、探索十二音,并分組討論、創(chuàng)造無調性音樂。 (三)分組討論、體驗
初步了解十二音技法,在iPad上體驗十二音基本原則,分組討論、創(chuàng)造一段無調性音樂。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來求證學生對無調性音樂風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推薦幾種現代主義音樂流派。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6.教學設計特色分析(教學設計的特色或個人風格分析)
1、注重將音樂作品和歷史、文化以及其他學科等形成對接,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整體的理解,在音樂本體分析基礎上提高對作品的審美,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聽某一個作曲家的作品本身。 2、通過不同角度理解勛伯格以及他的作品的偉大之處。 3、通過課堂練習,實際了解對重點、難點的解決情況。
以學生為主體,發(fā)展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緊緊圍繞音樂實踐能力、音樂情感體驗以及音樂文化理解等方面貫穿導賞,讓學生不僅學習的是音樂本身,更多是在學習一段音樂歷史和文化。
7.實踐反思(生成性成果與具體問題及改進措施)
本課教學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也很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為和作品相關的其他信息量大,要在一節(jié)課里完成這首作品難度還是比較大,但通過合理利用多媒體,以作品相關的歷史文化做鋪墊,使教學內容一下子變得層次清晰明朗而簡單易懂。
當然,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不足和遺憾之處。本課內容雖是一節(jié)管弦樂作品欣賞,但這樣的一部作品包含在一個音樂時期里,與歷史、繪畫等領域息息相關,要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大致理解這個時代的音樂風格,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音樂鑒賞能力、文化基礎素養(yǎng)和問題思考能力才能達到。在課堂中,由于時間不足,讓學生聽完作品后進行討論和思考就顯得捉襟見肘,只能以個別方式來提問,難免以偏概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教學中準備了大量的圖片和音頻、視頻來加深對音樂風格的理解和把握,本課的亮點是最后的學生分組討論,并用iPad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結果是,他們對音樂的記憶力和敏感度讓我感到驚訝,上課前曾經問有誰知道表現主義音樂和勛伯格?大部分學生是迷茫和搖頭不解,而本課的最后,他們卻能準確地辨識音樂,并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令人喜出望外!讓我對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教學充滿了信心和展望,只要將音樂融入他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和現代的生活形成對接,現代主義音樂就不再是難聽、丑陋的了。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