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少數民族民歌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文藝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三單元中國少數民族民歌探究-江蘇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課 題 中國少數民族民歌探究 上課日期:2019年4月16日
課 時
需 1 課時,第 1 課時
課 型
鑒賞課
教學目標
1. 通過S1、2的賽歌導入、風格對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各少數
民族音樂風格特點,探討民族風格形成的原因與表現形式。
2. 通過S3、S4的舉例探究、互動體驗,讓學生具體理解音樂民族風格的形成與
社會生活的關系。
3. 通過S5總結提升、達標檢測,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與運用能力,樹立多元的
文化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與辨別本課不同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特點
難點:探討音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是如何通過旋律、節奏、調式等音樂要素表現出來
板書設計
中國少數民族民歌探究
作業布置
在課余收集一些少數民族人文、地理、風俗圖片、音響、樂譜等方面的資料在班上交流介紹或演唱、演奏,加深對音樂與人民生活、勞動習俗等關系的了解。
教學反思
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本課堂圍繞新課標的“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要求記述了鑒賞課《1812序曲》的課前分析與教學過程,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筆者提出,“分步遞進·分層達標”是應對學生差異,提升學習信心的一種有效策略。“分步遞進”體現在教學設計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分層達標”體現在根據學生能力分層,體現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分層最終的目的是共同提高,縮小層次差異。一節好的音樂課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設計多元化的音樂體驗活動、體現“立德樹人”的學科貢獻。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提示”中指出: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感受音樂的美。如對主題的視唱、在音樂中律動、音樂編創、合作探究、音樂表演等。通過多種方式的參與,加深學生對音樂體驗。
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文化理解”作為的核心素養中的一部分。指出“學生能從感知和表現的具體作品中,理解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構成,從文化的角度關注音樂作品和音樂現象,認真作品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風格特征;熟悉和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創造成果,探究其獨特風格和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能以開闊的視野體驗、學習、理解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樹立平等的文化價值觀,擁有尊重文化多樣性的人文情懷”。 高中生的文化知識水平、獨立認識、理解分析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音樂審美經驗都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因此在教學中常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利用
揚州市第一中學高一音樂‘SL’教案
2
其直接審美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聆聽比較不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引導他們探究音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主要是通過音樂的基本要素表現出來的。
教學中設計了許多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他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再派代表發言。這樣及完善了個人意見,有體現了組內的協作與小組之間的競爭。因此,這種學習方法更適于初步具有成人心里的高中生?傊惶贸晒Φ囊魳氛n它一定要是一堂尊重學生主體,體現師生平等關系的課,也許課堂上他們能接受的東西有限,但重要的是,他們對此產生了興趣,并愿意以后繼續探討音樂的話題。
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設計
(情境創設、問題預設、教法學法、訓練安排、多媒體使用等)
學生活動設計
(提問、板演、展示、討論、練習等)
Step1. 賽歌導入 激起興趣
S1.1 學生演唱熟悉的少數民族歌曲。 引出課題
——中國少數民族民歌探究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儲備。
Step2. 整體感受 風格對比 S2.1比較欣賞四首民歌,提示學生注意聽他們的節奏、節拍、曲調以及情緒,并比較它們不同的風格特點。 多媒體播放: 《酒歌》
《歌唱美麗的家鄉》 《阿里郎》 《牡丹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并根據其直接審美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風格特點。情緒最容易感受到,所以放到第一個提問。
S2.2 簡介音樂的民族風格。 PPT
S2.3探究問題
音樂的民族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學生對音樂的欣賞由感
學生活動1
演唱熟悉的少數民族歌曲。 B層學生:能說出一首歌名或者能積極參與互動
A層學生:能演唱一首少數民族歌曲
學生活動2
學生帶著問題聆聽、比較,并將答案寫在紙上,歸納總結出: B層學生:說出音樂的情緒
A層學生:說出旋律、節拍、音色的特點
學生活動3 討論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①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
揚州市第一中學高一音樂‘SL’教案
3
性上升到理性。
Step3. 精講分析 舉例探究
Step3.1歌曲《贊歌》簡介 PPT
Step3.2賞析全曲
分析音樂的節奏、音色、調式、旋律、速度、節拍等音樂表現要素對音樂風格的表現作用。
Step3.3總結歌曲的音樂特點。
Step3.4介紹蒙古族的音樂與生活。(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娛樂活動等。)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音樂了解民族文化,反過來又通過了解當地文化進一步理解音樂。
Step3.5
分組討論、歸納:音樂風格與民族性格聯系
Step4.歌舞互動 感受音韻 感受民族音樂的韻味 歌唱《贊歌》
設計意圖:加強對音樂風格的體驗與理解。
Step5.總結提升 達標檢測 1、提出問題:
通過本堂課的音樂體驗,你認為音樂的民族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音樂作品中的民族風格主要是通過哪些要素表現出來的?
②社會生活和民族習慣 ③語言文化和民族性格 A層學生: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4 鑒賞《贊歌》
1、邊聽音樂邊畫旋律線。
B層學生:選擇出相對應的旋律線 A層學生:能畫出兩種不同的旋律線 2、結合感受到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情緒,談音樂在具體表現形態上有什么特點?
B層學生:前一部分為自由長調,后一部分為節奏規整的短調
A層學生:音樂的情緒很豪邁,曲調悠揚,柔中帶剛,歌曲音色高亢有力,調式為五聲羽調式。
學生活動5
分組討論、歸納:
1. 談蒙古族的性格特征
B層學生:勇敢、強悍、粗獷、豪放 2. 討論與交流:
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與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 A層學生:因為蒙族人的性格是粗獷豪邁的所以音樂也是很深層,雖然曲調悠揚婉轉,但是有陽剛之氣,柔中帶剛。
學生活動6 學生演唱旋律,同時體會蒙古族舞蹈的律動,感受柔中帶剛的風格。 B層學生: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準確演唱歌曲
A層學生:能夠唱出音樂的民族風格,并且在舞蹈律動中歌唱。
學生活動7 總結:音樂的民族風格特點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B層學生:
①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 ②社會生活和民族習慣 ③語言文化和民族性格
揚州市第一中學高一音樂‘SL’教案
4
2、達標檢測:聽辨歌曲 《維吾爾族民歌》《鴻雁》《洗衣歌》《大長今》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不同民族風格的辨識能力。
3.總結 總結:民族風格主要是通過哪些音樂要素表現出來的? B層學生:
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特征體現在構成音樂作品的旋律、調式、節奏、節拍、音色、力度、速度等音樂要素上。
學生活動8 聽辨歌曲,分辨歌曲屬于哪個民族風格 B層學生:說出屬于哪個民族 A層學生:說出答案并參與律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