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北京市 - 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北京市 - 海淀區
政治必修四模塊的標題是《生活與哲學》,這就意味著如何把具體的生活與抽象的哲學有機聯系在一起,如何引導學生用哲學思維對待生活、思考生活是設計課堂的一個重要出發點。除此以外,提高政治課堂的趣味性和人文美感,讓學生能享受課堂的樂趣是我一貫的追求。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育教學的行為統一到育人目標上來,要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本節課我以國家地理雜志的一張年度照片引入情境,圍繞此照片設計不同的問題,學生從談感受到通過現象分析問題、深入理解知識再到試著分析解決身邊的難題,體會哲學的無處不在,提高學習興趣,培養運用相關內容應對各種來自復雜生活情境的問題和挑戰的能力和習慣。
2.目標設計
一、分類與描述
用典型事例說明聯系的觀點并能準確描述聯系的特點;通過從構圖、意境、地理因素等各個角度對照片進行分析與描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預測與選擇
通過對圖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較全面的分析,能夠提高正確歸因的能力,并且學會理性地預測事件后果。根據對課前調查問卷的結果,提取學生存在的關于“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的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加改變現狀的勇氣,提高自主掌控時間、規劃生活的能力。對解決問題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分析和說明。
3.學習內容分析
一、課標要求
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會用聯系觀點看問題。 二、教材內容及內容結構分析
本課《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為人教版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7課第一框的內容,主要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唯物辯證法聯系觀是辯證法的起點,對其他內容有重要影響,可以看作是一個支撐點。唯物辯證法聯系觀既是辯證法的起點,對發展觀、矛盾觀、辯證否定觀有重要影響,又是一個支撐點,聯系的觀點貫穿了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全過程。本框共分為三目:聯系的普遍性、聯系的特殊性和聯系的多樣性。這部分內容既是從唯物論向辯證法過渡的思維節點,也是辯證法各部分的樞紐,在全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
客觀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
2
四、教學難點
聯系的客觀性以及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4.學情分析
學生思維:高二學生初次接觸哲學知識,有一定的興趣,且思維活躍,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學好哲學解決生活問題的美好期望,但是全面分析問題、理性判斷的能力有待提高;
班級特點:這個班具有一定的藝術涵養,對感性的詩歌、圖片、視頻等素材比較感興趣,但是觀察、審美的能力有待提高。
學校實際:我校的高中部比較年輕,這是第二屆高二學生,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待提升,期待看到學生多一些改變的勇氣與魄力。此外,我校政治課沒有文理分班上課,因此上課時既要考慮到側文生的學習需求,也要考慮提高側理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問題。
5.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步驟1:圖片導入 情境體驗
向學生展示國家地理雜志一幅小村莊的照片。 問題一:這張圖片引發了你哪些聯想? 生(談直觀感覺):霧氣、朦朧、湖面倒影很美。 師(話題回到身邊):北京有這樣霧蒙蒙的景象嗎? 生:有霧霾。
師:導致霧霾的原因是什么?霧霾和霧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生:霧是有灰塵的,有顆粒在里邊。
師:總結霧主要由水氣構成,霧霾是由于環境受到污染空氣中含灰塵。 師:對圖片還有沒有其他感受?
生:神秘感,可能是霧給人在視覺上的印象不透徹。 師:主要是霧氣的緣故,而霧氣又和什么有關呢?你們覺得這里按緯度來推測會偏高還是偏低? 生:偏低,因為像南方,不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圖片,并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聯想,最后由生活中湖面樹木的關系、房子與霧氣的關系提升為哲學中的聯系,引出聯系的定義,為理解歸納聯系特點奠定基礎。 步驟2:深入探討 落實重點
首先,請學生舉出的學校的、社會的、生態等各領域的聯系的事例,根據聯系的含義以及大家的觀察引出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特點。然后,我通過否定特朗普總統大選和我之間的關系,歐洲難民和我穿著的聯系說明聯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著任意兩件事物之間都有聯系。 過渡(與學生的對話):我們發現,在普遍的聯系中,有的聯系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如G20峰會,而有的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打擊,如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能否阻擋?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這就是聯系的客觀性。
設計意圖:依托生活,引導學生感知聯系的普遍性特點,并且準確理解聯系的普遍性不等于任意兩件事物間都有聯系,為聯系的客觀性和多樣性條件性奠定基礎。 步驟3:再次追問 化解難點
重溫圖片。提出問題二:如果你是房地產開方商,你會選擇在這里建樓盤嗎? 生1:不愿意,首先人很稀少;其次,這里自然環境很好,人去了會破壞它。 師:你的環保意識還挺強。
但是針對學生第一個理由,引導其細致、綜合分析判斷房地產開發商是否愿意選擇在人口密集
3
的地方建新樓盤。
師:這位同學覺得人少建樓盤不合適,那開發商會選擇一個熱鬧的地方建房子嗎?會涉及到什么問題?比如如果這里住了很多人了„„ 生1:地價。
師:做生意的會考慮價格、成本、利潤,如果有一堆人住在這里,就涉及到搬遷等很多問題,可能把原房子都得拆了,你覺得開發商愿意這么做嗎? 生1:不愿意。
師:還沒有其他的看法?
生2:我要是房地產開方商,我就會在這里建一套別墅,因為總是有有錢人喜歡安靜的地方,可以賣給他們,賣得貴點兒,總會有人買的。
師:„„當我們同學在選擇是否建樓盤的時候,都有客觀地考慮到一些實際條件,如地理位置是否偏,環境如何,是否有人買。也就是說,當人參與到這個環境中去時,建不建樓房不是我們主觀隨意,不是想動就動的。建樓前、建樓的實踐活動中以及建成后的聯系都是客觀的,也就是和自在事物一樣,人為事物的聯系也是客觀的。
設計意圖:再次觀察照片,此時從之前考量客觀自然環境更多地加入人為活動的痕跡,通過學生角色扮演樓盤開方商,在充分思考是否具備在此地開發樓盤的條件時,理解人為事物的聯系也是客觀的。
過渡:不論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它們都是客觀的,我們不能任意地創造聯系,只能根據它的規律建立新的聯系。下面,再讓我們想象另一種場景。 步驟4:激發思維 學以致用 第一部分:繼續圍繞這幅圖提問。
問題三:如果讓你住在這里,你將面臨的難題是什么?你會怎么做? 生:通水、通電、通WIFI的困難,而且沒有超市,沒有馬路。 師:那你會怎么辦?
生:自己造路,搭個橋出去,再聯系下網絡公司裝個WIFI。
設計意圖:為學生設置一個困難情境,一方面,讓學生理解雖然聯系是客觀的,規律也不可改變,但是人的意識有主觀能動性,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想辦法改變;另一方面,課前已預想到學生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如果脫離情境,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學生也許意識不到自己是逃避的態度,觸發其思考,為探討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作鋪墊。
第二部分:根據課前做的一份題為“你認為最近最困擾你的事是什么?”的調查問卷,根據投票結果,抽取其中一個關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難題作分析,并依照學生的回答,向學生推薦關于時間管理的書籍,提出時間管理的建議。
設計意圖是把視角拉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通過分析與困擾事件相關的內部聯系、外部聯系、本質的,非本質的,引導學生理性分析,腳踏實地地提高改變的勇氣,知道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質聯系,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希望通過這兩個部分能讓學生有所反思:改變真的有那么難嗎? 步驟5:作業布置 延伸思考
作業:請你就自己所學,分析目前最困擾自己的一件事,寫一篇小短文。
設計意圖:一來是評價學生是否對課堂所學有所觸動,二是通過成為師生溝通交流的一個媒介,對學生給與適當的精神支持與方法論指導,三是根據學生短文中出現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接下來的教育教學工作。
6.教學設計特色分析
一、本課選取的照片素材反映的都是背后的生活,以照片帶動情境又不拘泥于照片,注重引導
4
學生多個角度觀察分析,課堂有點趣味兒又不乏深意。
二、對話式課堂,學生參與程度較高。且對學生懷著一份真誠的熱愛,能夠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效果較強。
三、根據課前對學生做的調查問卷,抽取其中一題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及時關注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能夠對其的人生態度和行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開放型的課后作業是課下師生之間交流的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既能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指導,又能拉近彼此距離。
7.實踐反思
這堂課我捕捉了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比如當我問“如果你是房地產開方商,你會選擇在這里建樓盤嗎?”的時候,一位學生回答是“不愿意,首先人很稀少,其次,這里自然環境很好,人去了會破壞它。”在假設自己為房地產開方商的情境下,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建樓盤帶來的后果而不是經濟利益,這種品質難能可貴,值得保護。 注重提升語言藝術,努力提高自己的論證能力。
注意提高問題有效性和準確性,減少提問的隨意性。如:針對事物之間聯系,一位學生舉了城市化發展和天氣的事例,我追問:“你在什么樣的范疇內覺得這是事物之間而不是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這句話沒有準確表達我的意思,當時可以看出學生雖然盡力回答我的問題,但面露尷尬之色。可以改為“你判斷這是事物之間聯系的依據是什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