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深圳市小學科學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浮力》第4課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深圳市小學科學優質課《浮力》第4課時
《浮力》第4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學生根據小組制定的實驗記錄單進行分組實驗;
2.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發現:改變物體形狀(空心)、改變液體密度(加鹽)能夠改變物體和液體密度。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物體密度與液體密度改變會影響物體的浮沉情況。
教具:
橡皮泥、氣球、鹽、水槽、水、每組一個浮沉子(教師做好)貼片、白紙、馬克筆、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將潛水艇與沉浮子建立聯系(3-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在課前看了一段關于潛水艇的視頻,在這段視頻里,潛水艇一會沉一會浮。請問潛水艇是通過什么調節沉浮的?
生:氣球(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兩句,但是時間不能長)
師總結:也就是說,在潛水艇一定的空間內,占滿了水它就沉下去了;但如果充入空氣,它就會浮起來。看來,“空氣”是讓物體浮起來的好東西啊!也就是說,如果想讓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我們可以想辦法給物體“充入空氣”(重要過渡句)。【空氣貼片】
師: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像潛水艇這樣一會沉一會浮的例子?
生:魚鰾,浮沉子(學生講不出來老師就直接講學生感興趣的浮沉子)
師:浮沉子在水里一會沉,一會浮的原因會不會也像潛水艇一樣,是在物體中引入空氣呢? 我們來看看同學們上周的實驗設計,其中3/4/5組要研究浮沉子的奧秘;1、2、6組研究物體的沉浮與“水”的密度是否有關。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對浮沉子的沉浮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索《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和奧秘(課題)
二、實驗探究
師:老師根據同學們的記錄單將大家的實驗分成了兩個實驗:
實驗1:探究浮沉子沉浮的奧秘
第一步:觀看制作浮沉子的視頻;
第二步:觀察浮沉子沉浮現象;
第三步:完成浮沉子沉浮現象實驗記錄單。
實驗2:物體的沉浮與鹽、水的密度等因素是否有關?
第一步:小組討論分工;(填寫明確的分工表)
第二步:選擇做實驗的物體:橡皮泥、鹽、水槽、燒杯、回形針等物體;
第三步:按照小組實驗計劃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并記錄。
時間分配:
發材料-3分鐘
浮沉子觀察實驗記錄-5分鐘
橡皮泥實驗記錄-8分鐘
收材料-3分鐘
三、小組匯報
師:首先我們請進行實驗1浮沉子沉浮秘密的探究的小組上來匯報他們的實驗現象,請別的同學仔細聆聽:
生:匯報
師:總結學生實驗現象:(使用投影展示學生的實驗記錄單)
生:【預設學生能觀察到浮沉子是沉浮是因為浮沉子本身的重量變化、形狀不變→平均密度變化(浮沉子密度比水大→沉)導致沉浮】
學生可能會這樣說:吸管里的是空氣-浮;吸管里的是水-沉。
師:總結:浮沉子中的小瓶子也像潛水艇一樣有小孔可以讓水或者空氣流進去,不管是水還是空氣,進入小瓶子內的體積是相同的。因此,當密度較大的水流進去時浮沉子下沉;當密度較小的空氣流進去時浮沉子上升(學生說輕重,老師這里可以換概念到密度,不求學生完全理解,但求日常滲透)。它和潛水艇的原理一樣,都是“充入空氣”讓物體浮起來。
教師:借助潛水艇和浮沉子自由沉浮的原理,你能讓橡皮泥、板栗、回形針等物體浮起來嗎(選擇一種物體進行研究),你是如何做到的?(找幾個典型,比如橡皮泥捏成船型-船上空氣;空心橡皮泥等)
師:請進行實驗2:研究不同物體沉浮原因的小組來匯報:
師:可提問:回形針在鹽水中由沉到浮過程中,什么在變化?(這個實驗姜老師得先試一下,不知道得用多少鹽)
【預設:水的密度,向水里加鹽,水的重量變大,體積不變,密度變大】
橡皮泥的沉浮:可向水中加鹽、或者將橡皮泥捏成餃子裝、船型。
【預設:橡皮泥重量不變,有空氣加入,平均密度變化,】
普通橡皮泥→沉→密度比水大
“加了空氣”的橡皮泥→浮→密度比水小
四、總結(5分鐘)
教師總結,1.請問:像橡皮泥、潛水艇、浮沉子這類的物體,加入“空氣”密度會怎么變化呢?
生:預測(變小。教師事先準備兩只礦泉水瓶,一只空瓶,一只裝水;若學生回答不出來可以展示兩只瓶子。)
2. 向水中加鹽,液體“水”的密度會變大還是變小?(變大)
3.請問,你發現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的奧秘了嗎?(時間多的話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不出來老師總結):通過加空氣的方法降低物體的平均密度,物體就有可能浮起來;或者,通過加鹽的方法增加液體的密度,物體也有可能浮起來。
板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