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方程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類操作,使學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義;能從形式上判別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2.能根據簡單的線段圖、情境圖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師引導下找到等量關系,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進行方程模型建構的過程。
3.在對式子的分類、整理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及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數”兩個關鍵詞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學難點】
方程與等式的關系;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磁性黑板貼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天平,談話鋪墊 教師(出示天平圖):
師: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天平在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天平來學習新知識。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與不等。 1.出示天平圖1。
師:請看,天平怎么樣了?天平平衡說明了什么?誰能用一個數學式子把它表示出來?(請學生寫在黑板貼上,并貼于黑板:50+50=100)
2.(出示天平圖2)
師:再接著看,天平左端放入一個空杯子,你發現了什么? 生:杯子就是100 g
3.(出示天平圖3往杯子里加水)
師:天平又發生了什么變化?你也能用一個數學式子把它表示出來嗎? (寫在黑板貼上,并貼于黑板:
)
師:實驗進行到這一步,該如何操作?為什么? 6.(出示天平圖6)
師:天平終于平衡了,誰能用一個式子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 (寫在黑板貼上,并貼于黑板:)
7.(出示教材第63頁最上面的圖) 師;脫離了天平,你還能找出數量關系嗎?
(寫在黑板貼上,并貼于黑板:)
8. (出示教材第63頁做一做的圖)
(請學生寫在黑板貼上,并貼于黑板: x+73=166)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演示,感受等與不等。同時通過反饋和追問,幫助學生感受等式的意義。為下一環節中式子的分類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準備。從天平到式,再從式到天平圖,在學生的頭腦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關系這一難點做好鋪墊。
(二)分類整理,建構概念
1.觀察黑板上出現的式子,嘗試根據式子的特點找出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行分類。(先請
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進行交流。) 2.交流反饋,請生在黑板上移動式子展示。 預設1:按是否含有未知數分類;
預設2: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類。(補充等式和不等式,并板書:等式) 3.指導學生在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類。
(請生在黑板上移動式子分成兩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和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師: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板書:補充完整方程的概念,并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方程的意義》。 4.先說一說方程的特點,再寫方程。
(請生在黑板寫2~3個方程,其他同學在下面寫。)
師:他們舉的例子是方程嗎?為什么? (主要使學生明確,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沒有未知數。)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關系
1.師:老師這正好也有幾個式子,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
(指導學生說出理由)
找一找:下面哪些是等式?35+65=100
6(Y+2)=423x+3y=48
哪些是方程?
x-14>72
Y+24
5x+32=47
2.師:請看黑板上有等式嗎?請把所有的等式圈在一個圈里?
所有的方程圈在一個圈里?
(請2名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同桌討論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聯系?) 3. 師:你能用你的發現解決這樣的兩題嗎?
1、方程一定是等式。
()
2、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下面的說法對嗎?
√×
匯報交流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并引導畫出集合圖。
【設計意圖】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先通過分類整理讓學生對等式與方程的關系產生直觀、正確的感知;然后通過圈一圈,說一說,判斷正誤,進一步體會兩者的關系;最后,通過韋恩圖幫助學生加以明確。不僅突破了教學的難點,而且滲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實踐反思,鞏固提高
1.師:老師發現全班同學共有40人,女生有14人,如果男生的人數用x表示,你能用
今天的知識表示男女生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嗎?(學生匯報交流)
2.師:像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
(出示練習十四第3題:看情境圖,思考數量關系再列方程)
(1)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據你知道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嗎? (3)學生自行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并進行反饋。
(展示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寫出不同的方程,并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的方程)
【設計意圖】能用方程表達簡單情境中的數量關系,也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內容的要求,為從數量關系到等量關系的轉變做好準備,這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識至關重要。
四、總結回顧,介紹歷史
師:關于方程的研究已經有了很悠久的歷史。(教師介紹方程的相關知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