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乘法分配律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全國小學數學前沿課堂觀摩研訓會創新課《乘法分配律》教學實錄與評析_呂粵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018年全國小學數學前沿課堂觀摩研訓會創新課《乘法分配律》教學實錄與評析_呂粵
40米 |
70米 | 20米 | 70米 | 20米 | ||||||
40米 | 22米 | ||||||||
師:現在還能找到等式嗎? | |||||||||
生:能。 | |||||||||
課件出示: | 70米 | 20米 | |||||||
70米 | 20米 | ||||||||
22米 | 30米 | ||||||||
師:還能嗎? | |||||||||
生:能。 | |||||||||
課件出示: | |||||||||
70米 | 20米 | 70米 | 20米 | ||||||
米 | c 米 | ||||||||
30 | |||||||||
特 | 別 | 報 | 道 | |||||||||||||||||||||||
TE | BIE | BAO | DAO | |||||||||||||||||||||||
師:說得好,通過對圖形的研究我們又 | 2.揭示課題。 | 一步舉例驗證了這個規律,最后用一個等 | ||||||||||||||||||||||||
得到了一組等式。我們除了可以利用計算、 |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今天我們發現 | 式來表示這個規律。其實,這樣的研究過 | ||||||||||||||||||||||||
乘法的意義來驗證,還可以結合幾何圖形來 | 的這個規律就是乘法運算中的一個很重 | 程也可以用于其他數學問題的研究。 | ||||||||||||||||||||||||
解釋驗證我們找到的這些等式是成立的。 | 要的運算定律。(板書:乘法分配律) | 【評析】引導學生回顧整節課的研究 | ||||||||||||||||||||||||
【評析】“買服裝”“、劇場座位”“、長方形 | 3.歸納概括。 | 過程,歸納概括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 ||||||||||||||||||||||||
的面積”這三個素材選取的十分巧妙,學生 | 師:剛才我們用一個等式表示出了乘 | 六、綜合應用,拓展鋪墊 | ||||||||||||||||||||||||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用兩種不同的方 | 法分配律,看著這個等式,請用一句話跟 | 課件出示: | ||||||||||||||||||||||||
法列出算式解決問題,有利于模型的建構。 | 同桌說一說這個規律。 | 36×(99+1)○36×99+36,思考:“○” | ||||||||||||||||||||||||
“買服裝”問題貼近生活,具有現實意義,學 | 同桌交流。 | 里能填“=”嗎? | ||||||||||||||||||||||||
生通過計算發現結果相同,從而得出等式; | 師:翻開教材看一看書上是怎么說 | 學生交流發現右邊算式可以寫成: | ||||||||||||||||||||||||
“劇場座位”問題中點子圖的呈現有利于學 | 的?跟你的意思一樣嗎?讀一讀。 | 36×99+36×1。 | ||||||||||||||||||||||||
生從乘法的意義的角度發現算式相等,得到 | 板書: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 | 師:用哪邊算式運算算得快?右邊的 | ||||||||||||||||||||||||
等式;最后在解決“長方形的面積”問題的過 | 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 | 算式怎樣算才能更快? | ||||||||||||||||||||||||
程中,學生能利用幾何直觀和數與形的結合 | 師:結合字母式來說一說,這句話當 | 學生通過交流認識到利用乘法分配 | ||||||||||||||||||||||||
直接找出等式。依托這三個素材的問題解 | 中的“它們”、“這個數”指的是什么? | 律把右邊的算式轉化成左邊的算式,數據 | ||||||||||||||||||||||||
決,學生經歷從現實到抽象的過程,初步感 | 學生回答。 | 湊整能使計算簡便。 | ||||||||||||||||||||||||
知等式的“相似”,從本質上去理解乘法分配 | 師:分別相乘指的又是什么? | 師:這道題運用乘法分配律就能把數 | ||||||||||||||||||||||||
律并初步感受規律存在的普遍性。 | 生:a 與b 分別和c 相乘。(教師分別在 | 據湊整,可以使計算簡便,如何運用乘法分 | ||||||||||||||||||||||||
二、探究規律,舉例驗證 | a 與c、b與c 之間畫上弧線) | 配律進行簡算,我們下節課會繼續研究。 | ||||||||||||||||||||||||
1.觀察等式特征。 | 【評析】字母式的呈現是對運算定律的 | 【評析】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深化對運 | ||||||||||||||||||||||||
師:小組交流,仔細觀察得出的幾組 | 直觀表達,引導學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規 | 算律結構認識的同時,也了解到乘法分配 | ||||||||||||||||||||||||
等式,有什么發現? | 律,從而抽象得到模型,滲透了對抽象能力 | 律在計算中的應用和價值,為下節課運用 | ||||||||||||||||||||||||
學生觀察、交流,初步得出規律。 | 和模型思想的培養。通過用一句話對規律 | 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作好拓展鋪墊。 | ||||||||||||||||||||||||
2.舉例驗證。 | 進行再次概括,對比教材上關于乘法分配律 | 板書設計: | ||||||||||||||||||||||||
師:剛才發現的這些等式出現的共同 | 的表述,在將規律提煉形成文字的過程中, | 乘法分配律 | ||||||||||||||||||||||||
400 | 合 | 分 | 400 | |||||||||||||||||||||||
現象是否是巧合?規律是否成立呢?僅憑 | 學生對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一詞的意思會 | (60+40)×4 = 60×4+40×4 | ||||||||||||||||||||||||
15 | 個 | 5 | ( ) | = 9×5+6×5 | 9 | 個 | 5+6 | 個 | 5 | |||||||||||||||||
9+6 ×5 | ||||||||||||||||||||||||||
黑板上的例子還不夠,還要舉例進行驗證。 | 理解得更透徹,歸納概括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 舉例驗證 大長方形的面積(70+20)×c | = 70×c+20×c | 大長方形的面積 | ||||||||||||||||||||||
= | …… | = a×c+b×c | ||||||||||||||||||||||||
師:在學習單上寫出含有這樣規律的 | 四、基礎應用,促進內化 | = | (a+b)×c | |||||||||||||||||||||||
= |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 | |||||||||||||||||||||||||
等式,再驗證等式是否成立。 | 1.填一填。 | 【總評】 | ||||||||||||||||||||||||
幾名學生上黑板前舉例列出算式,然 | (1)(16+24)×8=□×□+□×□。 |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要 | ||||||||||||||||||||||||
后全班匯報交流,發現規律成立。 | (2)5×(12+8)=□×□+□×□。 |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 | ||||||||||||||||||||||||
師:除了黑板上寫的,我們每個人都 | (3)6×64+4×64=(□+□)×□。 | 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 | ||||||||||||||||||||||||
舉了至少4個例子,全班將近50名同學, | (4)12×6+6×15=(□+□)×□。 | 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 | ||||||||||||||||||||||||
乘法分配律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模型,相比 | ||||||||||||||||||||||||||
差不多有200個例子,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 2.判斷。 | |||||||||||||||||||||||||
我們還能再舉更多的算式,舉的完嗎? | (1)a×5+b×5=(a+b)×5。 | ( ) | 較前面的運算律而言,由于它包含兩級運 | |||||||||||||||||||||||
生:舉不完。 | (2)(4+8)×25=4×25+8。 | ( ) | 算,變式較多,學生理解掌握比較困難。乘 | |||||||||||||||||||||||
【評析】學生在初步感知得到的幾組 | 【評析】通過填空、判斷讓學生進一步熟 | 法分配律這一知識點是讓學生完整經歷 | ||||||||||||||||||||||||
等式“相似”的基礎上,進一步觀察、對比, | 悉乘法分配律的結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 | 建模過程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如果這節 | ||||||||||||||||||||||||
發現這些等式的規律,接著通過大量舉例 | 律正向和逆向的運用,有效促進知識的內化。 | 課的教學僅僅只是教會學生公式和計算, | ||||||||||||||||||||||||
驗證了這個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 | 五、回顧反思,積累經驗 | 就錯失了一個培養學生模型思想和經歷 | ||||||||||||||||||||||||
分配律這一模型的結構,幫助學生理解乘 |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乘法分配律,一 | 數學研究的機會。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注 | ||||||||||||||||||||||||
法分配律的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 起來回顧一下我們的研究過程。 | 重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方 | ||||||||||||||||||||||||
三、抽象概括,建立模型 | 課件演示研究過程,引導學生回顧和 | 法,就更有利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 | ||||||||||||||||||||||||
1.字母表達式。 | 反思。 | 加深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形成素養和能 | ||||||||||||||||||||||||
師:這樣的例子是舉不完的,你們能 | 師:我們先解決了服裝的價格、座位 | 力,學生也能更好、更準確地將乘法分配 | ||||||||||||||||||||||||
用一個等式來表示這個規律嗎? | 的多少、大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在解決 | 律運用于簡算當中。 | ||||||||||||||||||||||||
引導學生概括出字母式(a +b)×c= | 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幾組等式,發現了這些 | 因此,本節課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 | ||||||||||||||||||||||||
a×c+b×c。 | 等式中含有相同的規律,于是我們通過進 | (下轉第118頁) |
特 | 別 | 報 | 道 | ||||||||||
TE | BIE | BAO | DAO | ||||||||||
師:還可以讓這個公式S=πr×r 更簡 | 師:我們是從哪幾個角度入手考慮的? | 學生的數感,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
潔嗎? | 生:是什么、找關聯、定方法。 | 七、拓展延伸 | |||||||||||
生:r×r 可以等于r2,就是S=πr2。 | 師:在定方法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數 | 師:我們今天用一節課的時間經歷了一 | |||||||||||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用近似的平行 | 學方法? | 場圓的面積的探究之旅,我發現咱們班上好 | |||||||||||
四邊形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老師 | 生:轉化、無限分割、化曲為直。 | 多同學都有當數學家的潛質,不信你們看。 | |||||||||||
用近似的長方形也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 | 師:這中間我們有想象、操作、交流, | 課件演示圓的面積相關數學史。 | |||||||||||
算公式。請一起大聲地把圓的面積計算 | 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 師:最初數學家想要化圓為方,我們是 | |||||||||||
公式說出來吧。(板書:S=πr2) | 【評析】探究之后,教師引領學生回顧 | 不是想到了?數學家想到無限分割,我們也 | |||||||||||
【評析】本環節,教師同樣為學生準備了 | 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梳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 想到了!數學家把圓切成若干個小三角形 | |||||||||||
多種推導方法供學生選擇。面對學生只選 | 這使學生能高屋建瓴地總結自己的學習 | 再拼成其他的近似圖形,我們也都想到了。 | |||||||||||
擇近似平行四邊形推導時,教師尊重學生 | 過程,進一步提煉學習方法和思考方式。 | 你說,你們是不是有當數學家的潛質呢? | |||||||||||
的思維水平,由學生選擇探究單。匯報環 | 六、解決問題,運用公式 | 生:是。 | |||||||||||
節中,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推導 | 師:你能用這個計算公式去解決生活 | 師:帶著數學的眼光和數學解決問題 | |||||||||||
結果,教師將這些結果依次呈現,并給學 | 中的問題嗎?老師的手表的表面是一個 | 的方法去生活中找一找,你還能發現很多 | |||||||||||
生留足討論的空間,讓學生想清楚、辯清 | 圓形,如果告訴你這個圓的半徑大約是1 | 有趣的解決圓的面積的方法。 | |||||||||||
楚,最后教師借助教具,從近似長方形推 | 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 師:老師班上還有學生把16等分的圓 | |||||||||||
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數形結合 | 生:3.14。 | 拼成近似的梯形和近似的大三角形。同 | |||||||||||
強調明確π和r 的含義,照顧不同層次的學 | 師:單位是什么? | 學們可以帶著這個問題回去繼續研究圓 | |||||||||||
生,并引導學生補充進而將計算公式最簡 | 生:平方厘米。 | 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 |||||||||||
化。并且教師通過板演,不僅強化完善了 | 師:(指手表的面)老師手表的表面大 | 【評析】教師多次用“與數學家的理解 | |||||||||||
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也豐富了學生推導 | 約是3.14平方厘米。 | 相同”鼓勵學生,并用數學家解決這一問 | |||||||||||
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感 | 師:老師剛才的問題現在能幫我解決 | 題的思考方式作為一條暗線貫穿始終,課 | |||||||||||
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 了嗎? | 尾又利用數學史的介紹讓學生再次經歷 | |||||||||||
五、回顧梳理,總結提高 | 【評析】教師用課堂中學生看得見又好 | 圓的面積在數學史上的探究歷程,并用 | |||||||||||
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解決了問 | 算的圓形手表面的面積作為課堂練習,讓學 | “有做數學家的潛質”鼓勵班級每一個學 | |||||||||||
題。回顧一下,我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 生運用計算公式計算出圓形手表面的面積, | 生,讓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 |||||||||||
生:求圓的面積。 | 并引導學生觀察3.14平方厘米的大小,培養 | (責任編輯 付 瑤) | |||||||||||
(上接第100頁) | |||||||||||||
數學模型思想的經歷與體驗上,幫助學生 | 有很典型的模型結構,能讓學生用現實意 | 的經驗,培養了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 | |||||||||||
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質內涵,最終歸 | 義來解釋等式規律的存在。“劇場座位”問 | 想。接著,用一句話對規律再次進行概 | |||||||||||
納概括形成數學模型。具體體現在以下 | 題中通過從座位圖抽象到點子圖的過程, | 括,將規律提煉形成文字的過程,學生的 | |||||||||||
幾個方面。 | 有利于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解釋算式 | 歸納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 |||||||||||
1.三個問題情境,從現實到抽象,有利 | 相等。最后在解決“長方形的面積”問題 | 3.練習設計有針對性地突出乘法分配 | |||||||||||
于模型建構。 | 中直接找等式。接著,通過長方形一條邊 | 律的作用。 | |||||||||||
建模需要讓學生經歷將具有相同結構 | 的長度變化,由具體數據到用字母表示的 | 這一環節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來講 | |||||||||||
的現象不斷數學化并抽象出模型的過程。 | 過程,學生不用計算結果,只需利用幾何 | 最主要體現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進一步 | |||||||||||
教材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安排了植樹的 | 直觀就可以進行解釋和說明等式的成立, |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和內涵;二 | |||||||||||
問題情境,這個情境是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 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 | 是突出乘法分配律在計算中的應用和價 | |||||||||||
教學情境的延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建 | 2.讓學生經歷舉例驗證、抽象概括、建 | 值。通過填空、判斷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乘 | |||||||||||
立模型,本節課選擇了“買服裝”、“劇場座 | 立模型的全過程。 | 法分配律的結構,熟練掌握正向和逆向的 | |||||||||||
位”、“長方形的面積”這三個問題素材,與 |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三 | 運用,促進知識的內化。最后一道練習,判 | |||||||||||
植樹問題一樣都具備乘法分配律的結構。 | 組相似的等式,對等式存在的規律有了初 | 斷兩邊算式是否相等,右邊算式怎樣才能 | |||||||||||
但本節課選擇的這三個素材在內容上、數 | 步的感知,這個規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 算的快。學生在思考交流中加深了對運算 | |||||||||||
量上都有了變化,也更能體現從形象到抽 | 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要去舉更多的等式,并 | 律結構的掌握,明晰了乘法分配律在計算 | |||||||||||
象逐步模型化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 | 驗證等式是否成立。整個舉例驗證的過 | 中的應用和價值,為下一節課進一步運用 | |||||||||||
律,有利于乘法分配律模型的建構。 | 程突出模型的建構,學生在進一步熟悉乘 | 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作好了鋪墊和延伸。 | |||||||||||
“買服裝”問題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具 | 法分配律模型結構的同時,也積累了建模 | (責任編輯 付 瑤)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