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孤獨的牧羊人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珠海市香洲區音樂學科評選活動教學課例6《孤獨的牧羊人》珠海市香洲區實驗學校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孤獨的牧羊人》
【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情感內涵和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2、突出音樂實踐,強調能力培養。讓學生主動參與聆聽、歌唱與表演,通過音樂實踐來體驗作品的美。3、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始終。 【教材分析】
《孤獨的牧羊人》是美國音樂故事影片《音樂之聲》的插曲,但與影片內容并無直接關系。它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女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歌曲為表演時所唱,使用了約德爾唱法。歌曲的節奏緊促歡快,旋律活潑跳躍,大跳音程頻頻出現,使歌曲顯得十分輕松,充滿活力。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活潑,對新知識充滿著興趣與好奇。他們喜歡歌唱,
喜歡律動。喜歡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模仿能力強,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也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歌曲活潑、詼諧、有趣的情緒。樂于參與歌曲的演唱與表演,體會音樂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
2、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孤獨的牧羊人,了解與學習約德爾調的唱法。能聽出相同旋律的樂句以及旋律中的大跳。并嘗試用歌聲、木偶律動來表現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3、簡單了解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在聆聽、模仿中掌握歌曲旋律與約德爾特色唱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用歌聲、木偶律動等方式來表現歌曲。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
趣,表演熱情。 【教學難點】
學習歌曲中真假聲結合的約德爾調動襯詞唱法。
2017年度 珠海市香洲區音樂學科評選活動教學課例
2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木偶、節奏卡 【教學過程】
1、律動導入,初步感受音樂,在律動中體驗到歌曲2/4拍的強弱 師:歡迎你們來到劉老師的音樂課堂,今天我想帶大家到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走一走,想去的同學請起立。我們跟著音樂出發吧!(播放原文版的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學生隨節拍做律動走圈)
2、完整聆聽中文版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板書課題。 設問:歌曲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歌里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師生交流聽后感受,并試著談談對題目的理解。介紹約德爾唱法。 4、簡介約德爾唱法的特點,板書歌曲中的兩句約德爾唱法。并引導學生邊打節奏邊學唱。
5、設定情境,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約德爾唱法的用途。并用學唱的兩個樂句進行音樂對話練習。
6、分段聆聽歌曲。
1)聆聽第一樂段,引導學生聽辨出四個樂句當中相同的部分。并能和老師進行接龍唱。
2)聆聽第二樂段,引導學生關注到歌曲中的大跳。并在黑板上畫出旋律線,學生再次聆聽時,能夠用手來表示旋律的大跳,并能理解這樣的大跳能使歌曲顯得十分輕松,充滿活力。
3)聆聽第三樂段,引導學生聽出約德爾的變調唱法。理解約德爾唱法的隨意性。教師可即興進行創編,與學生接龍演唱第一段歌曲。
7、簡介歌曲是美國音樂故事影片《音樂之聲》的插曲,簡單了解電影,欣賞電影中《孤獨的牧羊人》片段。
設問:在影片中,女教師和孩子們是用什么方式來表演歌曲的?(木偶) 8、再次完整聆聽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并讓學生用手中的木偶來表現音樂的高低起伏。完成兩個問題。
問題: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伴奏樂器是什么?
2017年度 珠海市香洲區音樂學科評選活動教學課例
3
9、再次的用木偶和歌聲來參與音樂的欣賞和表演。 10、進行課堂小結,聽音樂邊做律動邊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是美國音樂故事影片《音樂之聲》的插曲,旋律優美動聽,內容詼諧幽默。歌曲描寫了可愛的牧羊人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動聽的歌聲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歌曲中大量運用了使用襯詞演唱的“約德爾調”,詼諧幽默而生動活潑。所以在本課中,我注重對情緒的感受,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參與體驗音樂實踐活動。
此外我深度挖掘分析了教材,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特定的小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使用引導性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去分析理解作品。我把側重點放在了“約德爾調”,學生們在學唱中體驗了解約德爾唱法的特點及功能性。并且使用了木偶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整節課中,我按照教案設計完成了三個方面的目標,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較好的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