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遲到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遲到》晉江市實驗小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遲到-晉江市實驗小學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遲到》教學設計
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 施麗聰 指導老師 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 陳淑端 晉江市實驗小學 李靜瑜
一、教材分析
《遲到》(選自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原文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面對錯誤”主題單元中的第一篇主體課文。作者林海音通過淡淡的筆觸回憶了上學時一次刻骨銘心的遲到經歷:因晚起而賴床并要求家長允其不去上學,由此遭到父親的嚴厲責罰,之后在父親影響及自省下改正錯誤并堅持早起早到。基于本組課文的編排目的和本文的特點,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他們已經掌握一定的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而對于此課中初次提到的情節曲線,是北師大版高年級教材中的一把金鑰匙,在本單元首次出現,只要求學生有感性的認識,不介紹概念。關于表達。(1)《遲到》是第三學段一篇“敘事散文”。所敘之“事”——“遲到”簡單、所表之“神”明白。而從不同方面進行人物的描寫,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基本掌握,可以有所側重。(2)表達方式獨特:一是詳略得當;二是以對話的方式寫。“對話的方式寫”:即琢磨“作者對話的方式寫,有什么好處”是重難點,也是學習生長點。對于五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懂人物的對話內容以及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并不難,但讀懂人物的對話的構段方式,學習表達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若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需要老師適切的閱讀策略如提問、圖示法、對比和連結等來指導。
于是我預設了四個教學活動,一是用比較熟練地根據標題或人物關系圖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二是探討同樣是愛,母親的話為什么輕描淡寫?而用濃墨重彩來寫父親的話?三是為什么作者在前部分(6-13自然段)花了這么多筆墨來寫父親的嚴厲?而對于父親轉身的身影只有一句話代替?這個細節能不能拿掉?四是寫父親“送夾襖”,如果加入對話,好不好?為什么?琢磨“有什么好處”是體會其表達效果,屬于“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標題或人物關系圖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對印象深刻的內容做批注,透過文章細節(人物的語言、動作)
的描寫體會人物情感。
3.通過對比、連結等閱讀策略讀懂人物的對話描寫,學習表達方法。讓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感悟父親的嚴厲與慈愛。
4.由課內到課外,運用品讀人物對話的方法自讀《童年•冬陽•駱駝隊》等選段體會人物對話的妙處,激發閱讀經典《城南舊事》。
三、教學準備
1.與文本相關的背景資料。 2.電影《城南舊事》視頻。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交流預習情況,規范小組學習。
師:待會課堂上有小組合作學習,為了學得有效率,施老師給每個小組成員設定了角色。請看:(ppt:桌長、小天使、小沙漏、總裁)
(1)桌長,請每個小組的1號來當桌長(課前分發預習單)
(2)小沙漏,請2號同學揮揮手,小沙漏在哪里。咦!沙漏和鬧鐘有什么區別嗎?用無聲的語言提醒同伴討論的時間。
(3) 請3號小天使看屏幕,你們的職責是提醒同伴討論的音量。討論的音量應該是(小聲的)只要組內成員能聽見就行。
(4)總裁,4號總裁在哪兒?你覺得總裁是干什么的?(是大老板)就是公司的決策人對吧!今天的“總”裁也有點這個意思。組織同伴有序討論,歸納意見,最后你們的代表小組發言。當然其他成員,總裁發言的時候可以互相補充,爭取為本小組奪星。
2.孩子們:人們常說“嚴父慈母”,你們的父親對你們嚴格?誰來說一說? 師:如果你遲到了,父親會怎么樣? 生:我的父親不會怎么樣?
今天我們將走進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遲到”。板書課題:遲到 (二)整體感知,了解人物關系,概括主要事件。
1. 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遲到》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滲透畫情節曲線的方法)
2.概括主要內容還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當然主要事件可以圈畫關鍵詞。生:概括(打)
師:講得真好,第一件事的關鍵詞是“挨打”,第二件事直接圈畫完整的詞語“遞給”(送)。
3.讓學生根據“圖示”講一講故事的主要情節。(圖示法) 打
我 遲到 父親 出示課文的插圖,并補充鄂教版的插圖,總結:從這一打一送兩個畫面中您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父親?(課件)
【設計意圖: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勾勒文章的主要情節,化繁就簡,幫助學生抓牢讀長文的“要害”,達到長文短教,學會梳理的方法。以“圖畫”和“示范性”批注的策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把孩子的閱讀引向深度閱讀。這種方法避免閱讀的耗散和自主批注的隨意性。閱讀教學的教學應著力文本特點、訓練閱讀能力。此目標的設計真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以自己的說話概括篇章的主要內容 ”、“把握篇章結構”,是基本的閱讀理解力。】
(三)細讀文本,學會自能讀書,發現表達特點。
1.父親的一打一送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邊讀,一邊思考:選擇一幅畫面細讀,在你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5分鐘)
①老師巡視:老師建議,讀的時候可以找關鍵詞,要學會對比著讀 ②指導小組討論。
③ 繼續巡視,請在你剛獲得的新發現前面標一個星號。它是怎么寫的?請寫出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梳理信息以及理解的能力和批注筆記的能力,真正實現自能讀書,個性表達。】 2.交流第一部分,引導學生學會交流感受。
A.她看我還沒有起來,嚇了一跳,催促著我。但是我皺緊了眉頭,低聲向媽哀求說:
“媽,今天已經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學了吧?”
媽媽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當她轉身出去,爸爸就進來了。 B.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來,瞪著我: “怎么不起來?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著頭皮說。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
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 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 ,藤條子在空中一 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生:我發現這段對話共有兩處對比:第一處是:對于賴床不想上學這件
事,我對爸爸和對媽媽的語氣是不一樣的,向媽媽哀求,商量的語氣;而對于爸爸我則是硬著頭皮說。第二處是媽媽做不了爸爸的主,只是催促我快上學,而爸爸則是態度很堅決地命令我,我從“”讀出來„„ 生:我從這段話中讀出父親非常生氣,甚至把我從床頭打到床尾 師:會聯系下文讀書真不錯! 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本環節聚焦人物對話,不僅僅從對話中讀懂內容,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對話的形式上的變化,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積累語言的范式儲備了正能量。其次,注重學生個性化的表達,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潛心會文談真感受。】
探究一:
對于“我”遲到這件事,母親的教導為什么簡單一句話代替?而用濃墨重彩來寫爸爸?
老師根據學生交流梳理出對比的妙處。
A.因為文中第一句寫“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說明父親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
B.這樣寫才詳有略。
C.更能突出父親的嚴厲,但嚴厲中帶著愛。
師梳理小結:對于“遲到”這件事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神態來寫出父親的嚴厲。(板書:嚴)繼續交流,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父親? 3.交流第2部分:
D. 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給我。
生:我從父親的一連串動作中讀出父親其實是很愛我的。 探究二:
寫父親“送夾襖”的畫面,如果加入對話,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生成
A.這樣處理才詳有略。
B.現實中的爸爸不是這樣的,如:
師:你已經跳出書本,連結生活說出自己的理解了真不錯!對啊,如果讓爸爸說話,那爸爸的愛顯得淺表了。人物的語言是貼著人物的性格走的,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在什么場合說話合宜。
C.俗話說“父愛無言”,我想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是啊,父愛如山!這在寫作上叫“留白”,知道什么是留白?回憶一下學過的課文。
《釣魚的啟示》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 “留白”有什么意義?含蓄,耐人尋味!
小結:“留白”無言卻有意!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使文章意蘊深遠,以后習作時可以用好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指導旨在引導學生在質疑中揣摩父親嚴厲的語言對我的影響,以及父愛如山卻無言的溫暖,在對比中提升評鑒的能力。】
生發現E繼續交流. 我猛一轉頭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探究三:
為什么作者用動作、語言、神態詳細寫了父親的嚴厲,而對于父親瘦高的身影只有一句話?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或者“這句話是不是閑筆?” 探究(3)追問:父親瘦高的身影這個細節能不能拿掉? 評價:一筆帶過的細節容易忽略。 生:這句話寫出父親的害怕。 師:說說你的依據!
生:聯系上文說理解(這個環節課件隨機鏈接出示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一邊抽抽搭搭地哭著,一邊撩起褲腳來檢查我的傷痕。那一條條鼓起的鞭痕,紅腫的,而且發著熱。我把褲腳向下拉了拉,遮蓋住最下面的一條傷痕,我是怕同學看見了要恥笑我。)
生:聯系下文說理解發現轉折。
5.教師小結:你們已經學會了連結,讀書就是要這樣思前想后!這樣的描寫才會更感動人,才會更有啟發。
看似閑筆實則有意安排,1.詳略對比。2.聯系上下文讀出嚴厲。3.寫爸爸的威嚴的形象。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指導主要策略是連結和對比。真正的學習策略的指導,就是要引導學生沉浸到文本中去,要調動已知、喚醒經驗來體驗,感受未知或新知,要在體驗過程中,或共鳴之(已有經驗得到驗證),或質疑之(已有經驗碰撞),從而不斷地形成新的認識,調整認知結構。其次,本環節聚焦閱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創新質疑的能力。】 6.談收獲。
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收獲了什么?
生:文章有兩處對比用得特別好——爸爸和媽媽教育“我”遲到這件事上的對比,爸爸的前后兩次對比,我發現了文章寫法上的變化。這樣更能突出詳略。 生:知道什么叫留白,以后習作上會嘗試用好它。 生:學到了閱讀方法比如對比、連結„„
生:知道了課文描寫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師:簡短有力的語言,精準的動作,看似不經意的形象刻畫,我們認識了一個不茍言笑卻愛如山重的父親形象。
作業超市:
孩子們!故文不厭百回讀, 從不同的角度再讀,你會有新的收獲,會產生新的問題。 1.回去繼續探究
課文怎樣真實細致地描寫“我”的心理變化的?
2.
推薦閱讀《城南舊事》
3.林海音在她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如果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能影響在場的五十二位同學,那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下課!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幾個探究性問題以及語用訓練,聚焦的是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有機統整,探究性的問題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文本鑒賞的角度,他們會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變化,學習作者對比的寫法,培養評價鑒賞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遲到”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遲到》晉江市實驗小學”,所屬分類為“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遲到》晉江市實驗小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