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鷸蚌相爭,寓言兩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4課《寓言兩則》《鷸蚌相爭》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附課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4課《寓言兩則》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4課
《鷸蚌相爭》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4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寓言,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寓言兩則》中的第一篇是《揠苗助長》,主要通過人物的動作來講述故事,《鷸蚌相爭》則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來講述故事。鷸與蚌的對話,既推動了故事的發展,又直白地說明了道理,所以這部分內容應該是教學的重點。
寓言故事主要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所以教孩子學會講這個故事是教學目標之一。這和課標中第二學段要求“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是相符合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設置了三個梯度,從講課題到講對話,最后學會講整個故事,層層深入,逐步提高難度。
寓言又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如何讓學生理解寓意,也設置了三個梯度,先借用漁夫的話來說寓意,然后引導學生跳出文本,說說自己聽了漁夫的話后有什么感受,最后聯系歷史故事,明白寓言的作用,感受寓言的魅力。
二、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蚌”“啄”兩個綠線里的生字,會寫田字格生字“弱”。
2.通過朗讀、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威脅”“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會講這個故事。
5.體會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反而讓別人從中獲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直接導入課題。
2. 介紹鷸和蚌的特點。
3 .指導講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書寫生字。
1 .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2 .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抽查難讀的句子。
(2)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評議。
3 .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指導學生概括每小節的大意。
(2)指導學生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 .指導學生書寫“弱”字。
(三)學習第二、三小節。
1. 同桌分角色練讀第二、三小節。
2. 指名讀第二、三小節,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理解“威脅”“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詞語。
3.去掉提示語分角色朗讀。
4.填空式練習讀第二、三小節。
5. 學生自由練習講第二、三小節的故事。
6. 指名講第二、三小節的故事,師生評議。
(四)練習講整個故事。
1. 出示提綱,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2. 指名上臺講故事,師生評議。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指名回答:漁夫,你怎么就能把它們一齊捉住了呢?
2.指名回答:聽了漁夫的話,你想對自己或者別人說些什么呢?
3.蘇代的故事分享。
(六)作業。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鷸蚌相爭
動作 ↓
語言 互不相讓 _ 弱/ 威脅
…… ↓ ﹨ 得意洋洋
一齊捉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