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兩首,小池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12古詩兩首《小池》河南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12古詩兩首《小池》河南省級優課
《小池》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古詩詞是我國瑰麗的文化遺產,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具體規定: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文課程標準》針對低段古詩詞的教學提出:要引導學生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小池》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古詩兩首》中的一首,以清新活潑的語言描寫了初夏荷花池的美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由衷喜愛之情。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并掌握識字方法。在此基礎上,通過情境體驗,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想象等激發學生的情感,借助音樂、畫面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走進詩中,感受詩中初夏的美好,進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 認識“泉、流、愛、柔、荷、露、角”六個會認字,重點指導書寫“愛、樹”兩個上中下、左中右結構的會寫字。
2.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3. 圖文結合,激發想象,初知古詩大意,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1. 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通過多種方法識記字形,指導書寫“愛、樹”兩個上中下、左中右結構的會寫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詩中描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字卡、蘋果和蜻蜓獎卡 【教學過程】
一、認識詩人,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白居易的《池上》,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偉大的詩人楊萬里(出示課件)介紹詩人。 2、情境導入。
八百多年前的一個晴朗的夏天,詩人楊萬里來到一個小池邊,(課件出示課文背景插圖)他看見一道細細的泉水地從泉眼里流出來,沒有一點聲音。柔柔的陽光下,池面上倒映著濃濃的樹陰。池塘里,一些嫩綠的荷葉才剛剛長出水面,只露出尖尖的小角。這時,幾只蜻蜓飛來了,落在荷葉上休息呢!楊萬里被小池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小池》【課件出示古詩】(板書:小池、宋、楊萬里) 請同學們拿起書和老師一起來讀。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講故事的方式,對課文背景插圖進行描畫,引領學生初步走進古詩的意境中,感受小池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認讀字詞,積累語言。
1.自己再來試著讀一遍吧!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
2.這首詩中啊,有幾個生字寶寶急著和大家見面呢!看,它們來了(出示生字卡片)每個字讀兩遍(學生讀字)
3.老師再抽幾個,看大家能不能快速認準。(再次出示生字卡片)
4.調皮的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跑到這兒來了,你還認識嗎?誰來當小老師領讀?(生領讀)識字小火車開起來吧(生:咕嚕咕嚕開起來)(打亂順序,出示生字,開火車讀)
5.有的字可不太好記,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學生說識記方法)相機插入“愛”字的古義。他告訴我們:和別人交朋友只要捧著一顆真誠的心,你就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瞧,了解字的來源,也能幫我們識字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借助已有的識字經驗,采用多種方式識字,靈活識記。適時教給學生通過了解字源來識字的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6. 你們可真是識字小達人呀!下面來做個“摘果子”游戲。請一位同學為字寶寶組個詞,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當裁判,用手勢來告訴他對還是錯。 7.沒有搶到蘋果的小朋友別著急(出示古詩中的生詞),快看,一起讀。 8.同學們,還有一群詞語寶寶等著和你們交朋友呢!(出示課后“讀一讀、記一記”的擴詞練習)你能用你喜歡的詞語說話嗎?(發蜻蜓獎勵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形式的游戲活動,復現鞏固生字的識記。拓展的詞語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讓學生練習說話,便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運用語言。】
三、分層讀文,品讀感悟。 (一)正確讀文,走進美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同學們,讓我們趕緊跟著小蜻蜓也到小池邊看看吧!一起讀。(小池,一二。)誰想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學生讀)
2.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行嗎?(師范讀)老師讀得好不好?(找學生評價)是啊,注意停頓,讀起來會有一種節奏感,很美。男、女生讀,(教師借助手勢引導學生停頓。)
3.來,我們看著書,看是不是能讀好?(學生看書讀)
【設計意圖:從認準字音到正確讀文,從學生自讀到教師范讀,通過反復朗讀,引導學生正確、有節奏地朗讀古詩,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二)圖文對照,欣賞美
1.小池的景色多美呀!大家讀得有進步,獎勵同學們玩個“看圖猜詩句”的游戲。(課件出示)這幅圖讓你想到了哪句詩呢? 2.一幅一幅地出示,指名回答,再出示相關詩句。
(1)泉眼:同學們,我們走進小池。看,那泉水的出口是這樣的。(課件:泉眼)
(2)樹蔭:哦,你看到了樹的影子,就是詩中說的樹蔭。 (3)小荷:小荷,就是沒展開的荷葉。 (4)蜻蜓:就是呀,這小蜻蜓正立在小荷上呢!
4.同學們都好厲害呀,全猜出來了。誰來給這四句詩排排隊?
5.指名回答,并標上序號,其余評判。讓我們欣賞著小池美麗的畫面,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圖片猜詩句是為了降低難度,借助課文插圖,將學生對古詩初讀后的理解巧妙地呈現出來。變枯燥的詩句解析為猜“謎”游戲,不僅學生興味盎然,而且
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又引導學生再次近距離地感受小池的美麗。】
(三)多樣讀文,感受美
讀了這首詩,我們看到了小小的泉眼,清清的細流,看到了濃濃的樹蔭,尖尖的小荷,也看到了可愛的蜻蜓。(課件圈畫:泉眼、細流、樹蔭、小荷、蜻蜓)說說你最喜歡什么呢?
預設一:泉眼無聲惜細流:帶著你很喜歡它的心情,讀讀這句詩吧! (1) 你讀得真好,泉水流得是那么輕,誰再來讀。
(2) 這泉水可是泉眼媽媽的寶寶呀,寶寶要出門了,媽媽好不舍呀,誰還讀? (3) 我們也像他這樣一起來讀——(齊讀) 預設二:樹陰照水愛晴柔 (1) 快來讀讀吧。
(2) 你一定特別喜歡它,臉上都帶著微笑,誰還愿意讀。(生讀) (3) 我也很喜歡夏天里那濃濃的樹蔭。我們一起讀。 預設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 嗯,老師也很喜歡小荷,喜歡蜻蜓,咱倆一起來讀讀。 (2) 我們一起讀讀吧!
(3) 你們猜,小蜻蜓在荷葉上做什么?(出課文插圖)快和你的同桌說說吧!
(同桌交流)
(4) 小蜻蜓在干什么呢?(一只一只地說)
(5) 你能用上這樣的話來說嗎?(出示文本:小蜻蜓飛來了,有的——有的—
—還有的——)
【設計意圖: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華。瑯瑯的讀書聲才能展現古詩詞的美,才是語文課堂的主旋律。教學中還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富有情趣的想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讀書的愿望。在讀書中,將小池的美細細品味,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反復誦讀,留下美
(1)小蜻蜓多可愛呀!我們一起來美美地朗讀這首詩吧!(配樂)小池,讀——
泉水靜靜地流著,濃濃的樹蔭讓人享受著夏日的一片清涼,再讀—— 詩人楊萬里和我們一樣那么喜歡小池,他欣賞著小池的風光,久久不愿離去,
他用詩句書寫著他眼中美麗的小池,接著讀——
(2)閉上眼睛,小池的美一定留在了你的心里。來,讓我們有滋有味地背一背,齊。
【設計意圖:反復朗讀,將感受到的小池的美積淀、回味,從而自然而然地吟誦出來。有助于將詩中的意境,對大自然的深情深深地烙印在學生心中。】
四、指導寫字,發現規律。
1、大家和楊萬里一樣愛這小池,那就讓我們寫好這個“愛”字。
2、愛是上中下結構,想寫好每部分要注意什么呢?(學生回答)要寫得扁一些,這樣整個字才能方正。除了這一點,老師還想提醒大家,下面的“友”橫畫要寫在橫中線上。來看老師寫。
3.請同學們在書上描一個,寫一個“愛”字。
4、來看看這位同學寫的“愛”。書寫正確、干凈,為你加顆星。三個部件寫的扁扁的,整個字寫得很方正,再加顆星。友的橫畫靠近橫中線,加上第三顆星。 5、請同桌兩個人交換書本,互相評一評。看看,他書寫正確了嗎?為他加顆星(學生互評)他的這個字上中下三部分是不是寫得扁扁的,寬寬的。為他加顆星。(學生互評)再看看他的作業是不是干凈,為他加顆星。(學生互評)聽了小伙伴的評價,再來寫一個“愛”,爭取寫得一個比一個好。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逐步互評,不僅有利于學生明確書寫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學生對漢字賞析能力的培養。】
6、“愛”是上中下結構,每一部分要寫得扁寬。我們再看一個字“樹”,也是由三個部件構成的,他的這三部分要注意什么?(瘦一些、窄一些)還要注意中間的“又”,橫撇和點交于中心點上,兩邊的“木”和“寸”高一些,“又”小一些。)好,看老師來寫。(教師示范) 7.請同學們在書上描一個,寫兩個。教師巡視批改。
【設計意圖:“愛”“樹”是第一次出現的上中下結構和左中右結構的會寫字,需要教師重點指導。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字每個部件的寬窄,觀察部件間的穿插避讓以及個別筆畫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漢字書寫規律,學習觀察、書寫的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