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吃水不忘挖井人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1.《吃水不忘挖井人》上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本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1.《吃水不忘挖井人》上海市北京東路小學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學總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吃、忘、井、村、叫、毛、主、席、鄉、親、戰、 士、面”13個生字;認識“心字底、廣字旁”2個偏旁;在老師的指導下, 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吃、叫、主、江、住、沒、以”7個生字以及“橫折 彎”1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說出挖井的原因,體會毛主席“想人民所想” 的品質。
3、在閱讀過程中,理解碑文的意思,明白“飲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3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吃、忘、井、村、叫、毛、主、席、鄉、親、戰、 士”12個生字;認識“心字底、廣字旁”2個偏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 字格中正確書寫“主、住”2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
3、重點學習第1、2自然段,了解毛主席帶領大家挖井的原因,體會毛主席“想 人民所想”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1、出示水井圖片,學習生字“井”字,了解井的作用。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呀?看到過井嗎?知道井是用來干什么的嗎?在沒有水源的地方,有了井,人們就能取用很深很深的地下水了。來,一起讀這個詞
課文
4
語:“水井”。(出示“井”的象形字)古時候的井字是這樣寫的。
評價:井的后鼻音讀得真準!
2、出示課題,借助漢語拼音讀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井有關,借助拼音自己讀讀課題。(媒體不帶序號) 3、理解課題,學習生字“吃”、“忘”、“主”。 (1)學習“吃”:指名讀,齊讀。書空(教師書空指導)
師:“吃水”(媒體標紅)就是“喝水”。(生字卡片)誰來讀?一起讀。(這個時候貼板書)(一邊板書一邊說,注意不要遮掉字。)“吃”,左右結構,左邊口字旁,右邊和老師一起寫,“撇、橫、橫折彎鉤,橫在橫中線,折到豎中線上”。一起讀“吃水”。
評價:整體認讀音節和翹舌音都讀準了。
習慣:小手指——舉起來
(2)學習“忘”(媒體標紅)、“主”
師:(出示詞卡)“不忘”(拿在手里說)就是——不忘記(貼板書),不忘記就是——記住。(做動作)(貼板書“記住”)(出示生字卡片)“住”,左右結構,左邊單人旁,右邊是個“主”(生字卡片),一起讀“主”,先寫點再寫王。舉起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住”。(出示媒體)用心記住就不會忘,所以“忘”字下面是個——心字底。一起讀“心字底”(媒體),和媒體老師一起寫寫“心字底”,小手指——舉起來。
4、齊讀課題(貼板書“挖井人”,加序號)
師: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的人。(貼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板書序號)誰來讀讀課題?牢牢記住——不忘。誰再來讀?一起讀。(教師隨機示范)
評價:要牢牢記在心里,強調“不忘”就能讀好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誰?請大家打開語文書,翻到第17頁,借助漢語拼音自己讀讀課文。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師: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誰呢?讓我們去課文中找找答案吧。打開書,翻到第17頁。聽清楚兩個要求:一、借助拼音,自己輕聲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二、邊讀邊思考: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誰。左手壓書,右手指字,字字過目。開始。
評價:你翻書的速度可真快!
翻好就坐端正了!
小眼睛看著老師準備聽要求了是嘛?
老師不說停,繼續讀課文。
拿到習慣星的小朋友向老師點點頭。
習慣:小耳朵,豎起來。
2、一人一句讀課文,檢查正音。
師:我們先聽聽小朋友們課文讀得怎么樣?開火車一人讀一句。其他小朋友左手壓書,右手指字,認真聽。
評價:字音都讀準了,說明剛才讀得很認真!
有進步了!
習慣:我說停,我就停。
3、交流并出示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時刻想念毛主席。(ppt上出示石碑,旁邊是帶拼音的碑文。)
師: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誰?還有嗎?(如果學生先說毛主席,就不用再問了。)
預設:毛主席。(學生說到“戰士”和“鄉親們”,同樣出示碑文,讀一讀,初步知道課文中說的是毛主席,深入學習后,進一步體會)
評價:小腦筋開動了。
課文讀得很仔細。
(1)朗讀句子
師:石碑上就寫著——自己借助拼音讀讀。誰能讀給大家聽? (2)學習生字“毛主席”,指導書寫“主”,認識廣字旁。
師:瞧,天安門城樓上掛的像就是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誰來讀?(媒體)
板書:我們一起來寫“主”和“席”。“主”就是“住”的右邊一半,單獨寫的時候要寫在田字格的正中央。(邊寫邊說)點、橫、第二橫短、豎在豎中線、最
課文
6
后一橫最長。“席”的偏旁是“廣字旁”,一起讀。廣字旁怎么寫呢?點、橫、撇。一起再讀一遍。
評價:你讀出了對毛主席的尊敬。
毛主席可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代領袖啊,讀出對他的尊敬。
三、深入學文,了解挖井原因,體會毛主席“想他人所想”的品質。 過渡:我們知道了,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毛主席。這口井在哪里呢?毛主席怎么會想到要挖這口井呢?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朗讀理解句子 (1)讀正確
師: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句子很長,能讀正確嗎?借助拼音自己讀。(隨機指導,教師示范讀。)
評價:不但把字音讀準了,還注意了標點的停頓呢!
(2)朗讀理解
出示:瑞金城外/有個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
師:借助停頓符,再來把句子讀好。停頓符號比逗號停頓稍稍短一點。自己在下面練一遍。
評價:你關注到了停頓符的停頓。 沒有停頓符的地方要連讀。(示范)
2、理解“那兒”具體所指 (1)理解“住過”
師:毛主席在那兒“住過”(紅,“過”加點),我們就知道——毛主席以前、曾經住在那兒。
(2)借助地圖,了解“瑞金”、“沙洲壩”、“江西”三個地方的關系,學習“村”。
師:“那兒”(圈出)是指哪兒?句子中說到了這三個地方。我們來讀一讀。 ①讀正確(按順序橫著貼板書) “瑞金”:指名讀、男女生讀(翹、前)
課文
7
“沙洲壩”:橫排火車
“江西”:指名讀、兔寶寶、虎寶寶讀
②借助地圖,了解“瑞金”、“沙洲壩”、“江西”三個地方的關系,學習“村”、“叫”。
師:知道它們在哪兒嗎?我們去地圖上看看。這是中國地圖,就像一只大公雞。這里是——北京,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們住在哪里?——上海。北京東路小學在上海的——黃浦區。
師:江西就在這里(閃出),這里是江西瑞金,這兒是江西瑞金城外(板書: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邊說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換板書) 指導讀好“村子”。
(3)說清楚“當時,毛主席住在哪兒?”
師:現在能說清楚“毛主席住在哪兒了嗎?”借助地圖和板書自己說說看。 預設:毛主席住在江西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里。
師:加上“當時”,誰再來說說?——當時,毛主席就住在江西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
(給予學生時間聽他們說完,再糾正。)
評價:加上“當時”表達就更準確了。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當時,毛主席怎么會想到挖這口井的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一句。【村子里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1)出示圖片了解“沙洲壩”,感受鄉親們吃水的困難。 師:當時,沙洲壩這個村子是什么情況呢?一起看看這幾幅圖。
師:當時的村子里沒有水井,沙洲壩又嚴重干旱,看,土地干得怎么樣了?——都裂開來了。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可能要翻山越嶺,多困難啊! (出示挑水圖)仔細看,發現扁擔怎么樣了?(扁擔加線)——扁擔彎。說明——水重。挑著這么重的水,還要翻山越嶺走很長的路。冬天,下了大雪,路——很滑;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鄉親們——滿頭大汗,你感覺他們怎么樣啊?——累,苦。吃水真困難啊!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自己先試試。 (2)朗讀體會,讀出“很遠的地方”。 出示:村子里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評價:你把 “很遠的地方”讀了重音,讓我們感受到了吃水的困難。 如果你強調了“很遠的地方”,就能把鄉親們吃水的困難讀出來了。
我聽出來了沙洲壩的村民吃水可真困難啊!
(3)想象說話:看到這個情況,毛主席會想些什么。 師:看到這個情況,毛主席會想些什么?
(預設:這樣可不行啊!鄉親們去很遠的地方挑水多吃力啊,要是能幫他們挖口水井就好了。)
評價:鄉親們的困難,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毛主席急鄉親們所急。
2、學習第二句。【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1)理解“帶領”的意思。
師:他總是把人民群眾記在心里!于是他怎么做?你來讀。
師:帶領的意思是?——帶著,領著(引領、指揮)。學校里,誰帶領我們做早操啊?
師:毛主席就是帶著、領著戰士和鄉親們一起挖的井。一起讀:戰士。“士”和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像?寫“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注意上面一橫長,下面一橫短。
讀:戰士。戰士就是戰斗的士兵(出示圖片),文中指紅軍戰士。跟老師讀讀這個詞語:鄉親們。
評價:學過的知識不忘記。 你的小眼睛看得真仔細。
(2)讀句子。
出示: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師:戰士和鄉親們跟著毛主席去挖了一口井。來,讀好它。
3、用上“因為┈┈所以┈┈” 說說毛主席為什么會想到挖井? (貼板書) 出示:村子里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師:用上“因為┈┈所以┈┈”自己說說毛主席為什么會想到挖井。
課文
9
預設:因為村子里沒有水井,鄉親們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所以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評價:學得很認真。
真會思考。
(三)想像說話,體會鄉親們的感恩之情。
1、想象說話:有了水井,鄉親們會對毛主席說什么。
師:有了水井,鄉親們再也不用到很遠的地方挑水吃了,他們會對毛主席說什么呢?
預設:毛主席,太謝謝您了!您真是我們的好主席,事事為我們著想!毛主席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啊。
評價:用上“太”(真、非常),感謝之情就更強烈了!
2、再次朗讀碑文“……”(貼板書:立碑)
師:是啊,為了感謝毛主席,鄉親們在井邊立了一塊石碑,這邊是課題,一起讀——吃水不忘挖井人。這邊呢?時刻想念——毛主席。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3、齊唱歌曲:《吃水不忘挖井人》
師:想不想去那里看一看啊?全體起立,讓我們走近它們,一起唱一首歌曲。小朋友們在音樂課上已經學過了,邊唱邊跟著好聽的節奏動一動。
評價:一坐下就準備好繼續上課了,真棒!
四、寫字指導,學生描寫 1、填空
出示: 主 住 毛
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
過。
師:回到課堂中,接下來,我們要寫字了,有兩個字寶寶不認識回家的路,誰能把它們送回家? 2、教師指導
師:還記得嗎?“主”是個獨體字,寫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注意最后一橫最長。“住”是合體字,左右結構,“主”要給單人旁讓出位子,一豎不能寫在豎中線了。
3、學生描寫,教師巡視,關注寫字姿勢
課文
10
師:看仔細了嗎?打開書,翻到第18頁。
習慣:一二,墊墊板。 三四,拿鉛筆。
五六,坐端正。 七八,開始寫。 身坐正,腳放平,
一尺、一拳、一寸,記在心。
五、布置回家口頭作業 口頭作業:
1、認讀生字:吃、忘、井、村、叫、毛、主、席、鄉、親、戰、士 2、認讀課后“讀一讀,記一記”的詞語。 3、正確朗讀課文1、2自然段。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吃、叫、江、沒、 以”5個生字以及“橫折彎”1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
3、借助提示,說清楚井所在的位置。
4、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理解碑文,感受沙洲壩村民對毛主席的感恩,明白“飲 水思源”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游戲:戴八角帽(復習詞語) 2、師生合作讀1、2自然段。 3、出示三個地名,說清井在哪里。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正確朗讀 2、學習生字“面” 3、學習碑文 (1)讀正確
(2)理解詞語:“時刻”、“想念” (3)理解為什么村民時刻想念毛主席。 (4)指導朗讀。
三、寫字指導,完成練習冊
1、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吃、叫、江、沒、以”5個生字 2、認識筆畫“橫折彎” 3、完成練習冊
課文
12
教學反思: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有感
北京東路小學 邵婷婷
【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把文化知識教授于學生,更要將中華傳統美德植根于學生心中。語文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感悟、體驗的過程,要將語文還原到一個具體的語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學生本原的語感和語用,在感性的實踐過程中發展和形成語文素養。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展開教學,在努力實現情感、價值、態度方面的目標,使學生達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等目標的同時,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考與實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課文,記敘了革命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解決了江西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里老百姓的吃水難的問題。鄉親們為了感謝毛主席,解放后在井邊立碑紀念,飲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意是指喝水的時候不能忘記挖井的人,比喻意義指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時,不忘記它的由來,不忘記根本。通過課文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感受毛主席“想人民所想”的品質,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感恩,懂得珍惜。
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會漢字的特點;在情境中體悟情感,傳承中華美德。
一、在語言環境中隨文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小學低年級應 “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和鞏固識字,在語言環境中擴大和考查識字量”。《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需學習13個生字,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12個漢字。讓學生在生動的閱讀情境中識字,教師做了以下嘗試。
(一)結合具體語境,合理分布
課文
13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生字的學習應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于是,依據教材內容,教師將生字的教學與句子教學結合,與課文理解契合,不割裂對文章整體的閱讀。如:揭示課題時,學習“吃”、“忘”、“井”、“主”;講到井的位置時,相機學習“村”、“叫”;結合了解人物,學習“毛主席”、“戰士”和“鄉親”。生字教學貫穿于課堂始終,在具體的語境中,合理分布,教學的整體感較強,學生也學得有興致。
(二)融合閱讀理解,分步落實
識字始終與閱讀理解相融合,而“音、形、義”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步落實,從讀正確,記住字形到理解意思,學習運用。
揭示并理解課題時,首先,教師出示井的圖片,讓學生讀準后鼻音,記住“井”的字形并了解“井”的作用,為下文學習挖井原因作鋪墊。接著,讓學生理解“吃水”就是“喝水”后,讀準“吃”的字音,跟著老師書空“吃”字,初步識記字形。理解 “不忘”時,引出“不忘”就是牢牢“記住”,指導書空“住”時,認識并讀好生字“主”字。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時,讓學生思考:這個要牢牢記住的挖井人是誰?引出“毛主席”3個生字,結合了解人物,讀出對毛主席的尊敬之情。在讀準字音后,指導學生書空獨體字“主”,而“主”和“住”會在后面寫字指導時讓學生執筆書寫。另外四個生字“戰士”、“鄉親”也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媒體圖片理解,并指導學生借助拼音,教師示范朗讀等方式讀好詞語,讀準字音。
深入學文,講到井的位置時,利用文本中的教學內容,借助地圖,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瑞金”、“沙洲壩”、“江西”這三個地方及其關系,并通過“當時,毛主席住在哪里?”這個問題,結合板書,指導學生按照從大范圍到小范圍的順序進行說話訓練,說清楚“當時,毛主席住在江西瑞金城外一個叫沙洲壩的村子里。”學生也就掌握了“村”和“叫”的音和義。通過這樣的語言重組,識記生字,發展語言能力,得到思維訓練,可謂是一舉三得。 (三)根據生字特點,各有側重
生字教學并非面面俱到,而要依據生字的特點,音、形、義各有側重地教學,突出重點。如通過教師的評價,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吃”的翹舌音,“井”的后鼻音,“村”的平舌音;通過書空“主”和辨析“士”和“土”,記住“主”和“士”的字形;結合學習“心字底”,知道心里記住就是“不忘”。借助圖片了解“毛主席”、“戰士”和“鄉親”的意思。
在語境中隨文識字并采用“合理分布,分步落實”的識字教學策略無疑能夠讓
課文
14
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理解、思維、表達。我想,在識字教學中也要有“聯系”的意識,與拼音聯系,即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與學生習得的舊知聯系…… 因為教學本就應讓學生在融會貫通中習得,并慢慢形成學習的策略和思維的方法。
二、在情境創設中體會情感
這篇文章內容所涉及的年代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甚遠,如何才能讓學生走入那個時代,感受毛主席“想人民所想”的品質,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會感恩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創情境,引領學生在學習的經歷中體驗和感悟。
(一)畫面體驗,感悟毛主席“想人民所想”的品質
學生對當時的沙洲壩的情況并不了解,生活在幸福中的他們更是無法想象村民們艱苦的生活條件,如何讓學生去體會,從而深切感受到毛主席“想人民所想”的品質呢?
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教師通過畫面,讓學生走進當時的沙洲壩,看到土地干裂成塊,沙洲壩嚴重干旱。接著,學生細心觀察圖片上鄉親們挑水的樣子,關注他們肩上被壓彎的扁擔,感受水桶的沉甸甸,吃水的不易。教師還創設了下雪天和大熱天的情境,讓學生想象鄉親們頂著嚴寒,冒著酷暑,艱難地挑水的情景。學生走入文本,在切切實實的場景中,體會到鄉親們吃水的困難。而接下來的說話訓練“毛主席看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想?”便水到渠成。學生很容易體會出毛主席心里的著急,想到毛主席要為鄉親們挖一口井,感受到毛主席“想人民所想”的品質。
(二)引導表達,體會鄉親們的感恩之情
在學習了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后,進行想象說話:“有了這口井,鄉親們再也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了,他們會對毛主席說什么?”
“太謝謝您了,解決了我們吃水難的問題。”“真感謝毛主席啊!”“毛主席,您就是我們的大恩人!”學生學習表達,體會到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恩之情,懂得要學會感恩。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堂中需要設計一些活動讓孩子們動一動。音樂課上,孩子們學唱了與這篇課文有關的歌曲“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學習了課文,有了理解和感悟后,師生看著媒體畫面一起唱一唱這首歌,在樂曲聲中再一次回顧故事情境,懂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整堂課中,教師帶領學生識字讀文,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
課文
15
生感受中華文字的魅力;同時,引領學生走入情境,觀察、體驗、感受,表達,將“為他人著想”的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將“懂得感恩”的傳統美德傳承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素養的提升和文化的浸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