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福建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等高線地形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閱讀海拔和相對高度
2、學生能夠在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洼地。 3、初步學會閱讀和繪制地形剖面圖。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原理。 2、通過親自繪制地形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樂于探究的 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體的各個部位。 【教學難點】
等高線的繪制原理和山脊與山谷的區別 【教學準備】
模型、多媒體課件 【課堂教學】
(新課導入)福建航拍視頻視頻
怎么樣才能在平面圖上完整地表現出整座山的這種高低起伏這種形態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等高線地形圖。
(新課教學)一.海拔和相對高度
(讀圖) 學生看圖回答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1)以海平面為標準,高度為1500米,這是海拔高度 (2)以乙點為標準, 高度為1000米,這是相對高度 圖上乙處的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高度。
(活動)區別珠穆朗峰高度和某幢大樓測量高度。
地面高度有兩種計算方法: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它們都是指垂直距離,但起點不同。在地圖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二、等高線 1.什么是等高線
(師)等高線指的是海拔高度相同的點的連線。我們在山上先測量出若干個海拔高度相同的點,再把這幾個點連成線。有沒有更直觀的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畫出這座山的等高線地形圖。
從山腳開始,假如我先用一個海拔高度100米、200米、300m的平面水平地切開這個山體。我們把這個平面與山表面的交界線連成平滑的曲線,得到等高線。
(展示)將山體模型的等高線畫在黑板上,同時標注高度
(師)這樣我們將這些等高線從立體的變成了平面的,得到了這座山的等高線地形圖。
(師)大家看這座山體的等高線數值從外向內怎么樣變化?
(生)山地等高線數值是從外向內逐漸增大的。許多山山頂我們還用還有一個實心三角符號表示。這個黑色三角就是山頂的圖例。
(師)我們在把剛才的這個過程連續的回顧一遍。 (多媒體)將過程用動畫演示。 2.等高線的疏密和山體陡緩
(師)大家注意比較坡度的陡與緩和等高線的疏密有什么關系? (生):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3
(活動)動手畫等高線
(師)我們剛才介紹了最普通山的,實際當中我們會看到山有許多形態。下面請大家自己動手來畫畫等高線。請同學們根據山的模型自己畫出等高線地形圖。
3、認識下山體不同部位
a、山谷與山脊(展示學生作品:山谷山脊與模型)
(師)比較山脊和山谷等高線形態。請同學們在判斷下那個是山脊,那個是山谷?請一位同學說說,并說明理由。
(師)山脊是等高線彎曲向低處凸出。反之,山谷是等高線彎曲向高處凸出。
(師)假如現在我們想在野外想尋找一條河流,請問是應該在山谷處尋找?還是應該在山脊處尋找呢?
(生)略
(師)非常好。山脊好像屋檐頂部,水是向兩側流走。而山谷的水是往中間匯集的,山谷常常形成河谷。我們在野外如果想尋找河流,要往山谷的方向尋覓。
C、陡崖(展示學生作品:陡崖與模型) (師):為什么這組同學畫的等高線重疊了呢?
(師):在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就是陡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就是緩坡。如果出現等高線非常密集,密集到重疊,是不是說明這里坡度非常之陡,接近于垂直。我們把這個部位叫做陡崖。
(指山體)陡崖我們常常用小鋸齒的圖例表示。
(過渡)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等高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的等高線?
大家伸出自己的左手,握住拳頭。大家看我們的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頂,2個關節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當于山脊,手指縫相當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順著指縫向下流,說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為河流的發源地。小指和大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厝ズ笥霉P在手背上畫等高線,握住拳頭就是立體的地形,把手伸開平扣在桌面上就是平面的等高線圖。這樣山頂、山脊、山谷、陡坡、緩坡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三、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活動)完成學案
(講解)略
(師)看來,大家對于等高線已經有了相當深的了解了。
【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大家一起通過自己動手畫等高線,學會了判斷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相信只要你掌握好了這幾種地形的等高線特點,大家在以后的登山及野外活動中都能自如地運用等高線地形圖為你開路。但是等高線地形圖只是地形圖家族中的一員,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另外一種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