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形圖的判讀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河南省 - 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河南省 - 鄭州
七年級上冊地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背景
面向學生:中學 科目:地理 設計者:劉慶慶 學校:鄭州市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第三實驗中學 授課班級:七(7) 班 學生人數:45人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2016年10月25日
教學課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4節 地形圖的判讀 第1課時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抽象思維方面和空間想象能力較欠缺,經過的一段時間的學習,雖然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一般規律,但是地理知識的歸納能力仍然較弱。針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和認知規律,本節課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生活,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研究,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獲得新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自學教材P24,學會區分海拔與相對高度,并會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通過觀看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說出等高線的概念和特點。
(3)借助自制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能夠識別出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總結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件展示、自制地形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讀圖的空間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等高線地形圖的興趣和熱情。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使學生懂得學習地理知識必須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的分布特點,并會判讀坡度的緩陡。 教學難點:
等高線的繪制原理、等高線地形圖上中主要的地形部位的判讀方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教學之前在網上搜集與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的有關資料,以及教案作為參考,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擬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2)搜索下載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視頻,課堂中放映,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感官享受,讓學生對地形圖產生一定的認識。
(3)設計制作PPT課件,適合課堂使用。 2、學生準備:
(1)學生預習教材24—28頁,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會識別主要的山體部位。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地形圖的資料。
教學方法
1、基于學生已有的學習水平,針對七年級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本節課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自主學習法、講授法、演示觀察法等教學方法,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獲取知識。
2
2、教學中強調地形圖和地形模型結合運用,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參與意識。
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
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冊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4節《地形圖的判讀》。
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
情境
導入
新課
【教師導入】小美遇到煩惱了,你們愿意能幫助她嗎?
【案例講解】風景展示,現狀分析
A.小美生活在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北黃谷村,該村處在群山環抱之中,環境清幽,綠樹成蔭,地質地貌、水體景觀為其主要特色, 全村共153戶
農戶,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為生,人均
收入偏低。 如何讓這方美麗山水給老百姓帶來好處,過
上好日子?小美也想為家鄉出一份力,讓整個嵩山
生態旅游區變成一個開放式大景區,設計以觀光旅游,徒步探險,極限運動一日或多日游路線,全力打造旅游經濟綜合體,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B.北黃谷村的等高線地形圖
【過渡承轉】想要幫助小美,看來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專業知識。
1.問題導入,引出地形圖的重要性,調動學習積極性。
2.熟悉任務,準備解決問題
以創設問題情境, 設置任務的形式來 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解 決問題的意識。
明確概念
夯實基礎 【學習目標】展示學習目標
【懸念設問】活動一:自學課本24頁文字及圖片,獨立完成學案(1分鐘) 1、什么是海拔、相對高度? 2、甲乙兩地的海拔分別是多少米?
甲乙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是多少米?
3、中國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多少?(珠穆朗瑪
峰的海拔為8844.43米,為中國最高峰。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為我國陸地的最低點。)
【課件展示】
1.理解并識記:海
拔、相對高度。
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 思考讀懂圖,培養學 生的洞察能力和比較 能力。教師提示學生 從兩者的相同點和不 同點來進行比較,使 學生明確由于起點 不同,有海拔和相對 高度兩種高度。
3
【歸納小結】 海拔、相對高度的區別。 【解決問題】學生代表發言,教師評價補充。
自主學習 理解原理
【過渡承轉】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同,如何把立體的地形繪制到平面地圖上呢?這就要通過等高線來表示。
師:在地圖上將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叫做等高線。
【設疑提問】 那么, 等高線又是如何繪制到平面地圖上的呢?
【課件展示】 學生觀看等高線繪制原理,理解等高線圖的繪制過程
【歸納小結】 將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線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繪制出等高線地形圖。 【過渡承轉】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那么我們從等高線地形圖上獲取哪些信息呢?
活動二 思考1分鐘后回答
通過觀察P24圖1.35,P25圖1.36,完成下列問題。
1、等高線是曲線還是直線,是閉合的還是發散的?
2、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有什么特點? 3、兩條相鄰等高線的等高距有區別嗎?
1.讀圖理解等高線的定義及特征
2.觀察理解等高線的繪制原理
3. 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的繪制原理
1.學生觀察等高線示意圖,并對照山體地形思考:等高線的疏密與山體坡度陡緩的關系。
實踐活動,鞏固等高 線知識,在實際情況 中應用等高線知識。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 讀,非常枯燥抽象, 因此利用自制動態 課件,依賴學生最直 觀的自身體驗,使學 生主動接受知識。課 件演示繪制等高線 地形圖,讓學生逐步 掌握等高線地形圖 的繪制原理和判讀 方法。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 分析能力
使學生學會觀察總結 ,已達到預定的教 學目標。2.討論歸納: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系稀疏,坡度緩。
理解
原理
找出規律
【過渡承轉】 地表形態千姿百態,但不外乎由山峰、山谷、陡崖等構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應該如何去辨認它們呢?
【課件展示】 課件展示山體圖片,讓學生識別山
體不同部位。
為了讓大家體驗繪制的過程,老師準備了一些模型,請每個小組代表前來領取,繪制等高線地形圖,時間7分鐘,并總結特點 活動三:小組合作繪制等高線地形圖 利用自制模型畫出相應的等高線地形圖 6人一小組,共4組,每組領回一個自制模型,
按著活動要求,繪制出等高線地形圖,并總結其特點。
十分鐘后,每組派2名代表發言,一人指模型,一人指圖。
【歸納總結】 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的等高線形態及判讀特點。
1. 通過圖片賞析,熟悉不同山體部位,觀察不同部分的名稱位置以及表示它們的等高線的特點,即辨別其方法。
2.理解識記: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線形狀及其特點。
讓學生自己發現, 自己總結,多給學生 創造機會,通過學習 的成功感受學習的 快樂。
結合現實,感受地理 在生活中的用處
知識 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獲。 學生發言
板書補充
課件展示等高線地形圖的思維導圖
本節課我們學會了用等高線來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態,并且能表示出海拔及坡度陡緩,便于在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思考拓展的能力。
培養學生不斷反思自我,樹立學習效率意識 ,形成良好的學習 習慣。
5
圖上進行工程規劃設計。
動手
體驗 深化理解
在學案上幫助小美設計旅游開發線路
小組討論5分鐘,代表發言
小組發言后,進行論證,教師補充觀點 各小組描繪的都非常美,有的驚險刺激,有的唯美浪漫,老師希望大家把討論的設計方案發給小美,希望大家的集體智慧能幫助小美的家鄉早日脫貧致富。
學生運用所學內容鍛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實際案例深入理解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
活躍課堂氣氛
板書設計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作業設計 詳見學案設計 課后作業
山峰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6
把你們的設計方案發給小美吧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教學理念,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滿足了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需求。
本節課利用自制教學模型,豐富的學生小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認識。
采用小組討論和啟發引導等各種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教學評價方面,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時給予及時的評價。課堂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達成教學目標,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和判讀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實現學習目的,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本節課體現了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學效果雖然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如:在創設學習情境方面還存在欠缺,可以考慮讓學生采用視頻資料、進行表演等教學方式等。基于以上的認識,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本人將進一步注重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深刻圍繞教學目標,抓重點難點,努力使課堂效果達到良好的效果。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第一課時 學案設計
一、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教材P24,學會區分海拔與相對高度,并會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通過觀看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說出等高線的概念和特點。
3.借助自制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能夠識別出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總結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
二、知識框架
三、作業設計
活動一:自學課本24頁文字及圖片,獨立完成學案
1、什么是海拔、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點高出 的垂直距離,為海拔.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點的 ,為相對高度.
2、甲乙兩地的海拔分別是多少米? 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多少米?
3、中國的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多少?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4.43米,是中國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艾丁湖,湖面低于黃海海平面155米,是我國陸地海拔的最低點。)
活動二:自學課本25頁,課件展示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
1、等高線的概念?在地圖上,將 相等的各點連成的線。
2、總結等高線的特點
3、學會在圖上指出山體的五種不同部位
活動三:活動報告
小組合作:根據提供的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并總結歸納其特點。
(1)繪制,中心點和方向不變,在紙上沿模型塊邊緣用筆描出一條閉合的曲線(從下往上依次取第一塊、第二塊、第三塊),標上相應的高度。
(2)觀察,并總結出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線特點(閉合狀況、凸出方向、疏密狀況)。
(3)標上小組名稱,小組選兩名同學發言,一人表述,一人指圖,要求配合默契。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