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天津市 - 河東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天津市 - 河東區
課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課型:新授課
課時: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在等高線地圖上識別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 2、學會閱讀和使用等高線地形圖,學會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 3、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攀巖、瀑布、河流等形成位置對應等高線地形圖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前情回顧:重溫山體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的定義。 2、預習反饋:認識山體組成部分。
3、利用黏土,對照山體模型示意圖,制作山體模型。 4、截取山體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
4、利用自己做出的山體模型與等高線地形圖做相關練習。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樂于探究的學習態度。
3、通過動手制作模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知識。
三、教學重點: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各部位的名稱。
2、等高線的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各部位的名稱。
2、 等高線的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黏土、紙、筆、學案、3D山體模型flash 六、教學過程
1、視頻導入:“江山如此多嬌”。
2、前情回顧: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定義。
3、預習反饋:活動一:認識山體組成部分——我點你猜
展示山體圖片,指出組成山體的各個部分,請同學根據預習成果作答。
4、活動二:制作山體模型
實驗項目: 利用黏土制作山體模型 實驗對象: 中學生(2人一組)
實驗內容:使用黏土捏出山體各個部位:陡坡、緩坡、山頂、山谷、鞍部、陡崖等山體部位。
實驗展示:請2-3個小組展示本組成果。
實驗目的:讓學生感受山體的整體面貌,為下一步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做鋪墊。
5、活動三:根據山體模型繪制等高線地形圖
(1)、利用3D山體模型,演示山體截取方法以及等高線地形圖繪制流程
(2)、以桌面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體模型的“海拔高度”,
每隔相等海拔用水筆描繪出山體模型的等高線,再用線沿著等高線對山體進行水平切割。(層數最佳為3-4層)
(3)、將切割好的山體模型分層展示到白紙上,從最底層部分開始,沿黏土的切割線進行等高線繪制,繪制完后,將其取走,對其上一層進行繪制,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等高線繪制完成。按黏土的形狀繪制出等高線。每次繪等高線時兩孔對齊,據此畫出等高線地形圖。 注意事項:
(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強,切割時注意保持山體模型原有的形狀。
(2)、以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基準繪制每層等高線,以確保繪制等高線時的精確性。
(4)、請2-3個小組展示本組成果。
(5)、對比觀察山體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辨別陡坡、緩坡的等高線地形圖特點。
實驗目的:學會閱讀并運用等高線圖,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6、走入實際山體
(1)、陡崖:易形成瀑布;可攀巖 (2)、山谷:可觀賞河水、小溪 七、課堂練習:學案
八、總結
板書設計: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一、山體總成部分:陡坡、緩坡、山頂、山谷、鞍部、陡崖。
二、 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三、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攀巖、瀑布、河流等形成位置對應等高線
地形圖位置。
教學反思
一、上課流程
1、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等高線繪制原理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過程比較繁瑣,采用傳統教學時間較長,短時間很難完成任務。那么通過采用Flash動畫演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縮短了教學時間而且學生能非常直觀看到,達到認知統一。
2、首次嘗試組織學生進行山體模型制作與等高線地形圖的截取繪制,直觀感受,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
3、在組織課上活動時,先向學生明確活動規則,并嚴格按規則控制活動流程,不可放松原則。
4、展示每小組作品,照顧各個組,不可單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或小組間互評,鍛煉自我學習能力。
5、實驗過程的細節安排:模型截取會出現變形情況,應找好基準點來確定等高線整體位置,避免三體偏移問題。
6、完善自己的學科語言,用課本和教案中的專業術語,并在課下備課時注意規范自己的學科用語。在課上有意識地培養、強化學生的學科用語。
7、課堂練習環節不能只展示正確答案,要呈現錯誤答案,抓典型。并及時點播,講解,糾正錯誤點。鞏固知識。
8、練習環節先組織學生自主思考做題,而后再進行小組討論,保證練習的效用性。
9、課堂主題不明確,沒有在課堂開始時點明主題,明確課堂任務和目標。 10、課程總結:課程總結不僅要總結課上所學知識,也要對學生活動進行總結,總結要簡練。 二、上課細節
1、板書設計要規范、工整。次重點減縮,重點適當展開。使學生能明確上課內容與重點。
2、課上語言規范、精煉,不能啰嗦,不能過于隨意。 3、總結語言精練,不需要具體展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