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光合作用
所屬欄目:初中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6節光合作用-浙江省 - 紹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2. 了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和葉綠體,了解其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 3. 知道光合作用實驗探究的過程及其原理。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實驗探究,提高實驗探究的技能;
2. 通過問題解決,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光和作用的學習,體會到科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對科學的熱愛;
2. 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和嚴謹的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的原理
難點:光合作用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探究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實驗法、歸納法
學法:實驗法、觀察法、歸納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環節一:情境導入,激趣引新
(打開之江匯)
同學們,大家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過植物冒泡泡的現象呢?老師今天帶來了一瓶水生植物(拿起瓶子):小球藻和金魚藻。(走近學生),大家仔細看,瓶中金魚藻的表面正在咕嚕嚕地冒泡!那么,想必大家和老師一樣有疑問,這個氣泡是什么氣體呢?
學生猜測: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
沒錯,在生活中,大家似乎對光合作用非常熟悉,那么究竟什么是光合作用,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它的原理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學習今天的新課內容。(寫標題)
環節二:交流討論,掌握原理
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作業,讓大家去搜索關于光合作用的資料,并做成思維導圖上傳到了之江匯,大家的作業都很棒,老師選了其中比較有特點的一篇請同學來展示一下他的成果。(之江匯上打開,并走到PPT處)我們可以看到,蘇宏的思維導圖以時間為主線,循著科學家的腳步,向大家展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一個發現歷史。現在請蘇宏同學來解說一下你的思維導圖,你有哪些知識想和大家分享?
蘇宏:(拿著思維導圖上臺,站在PPT前)最早的時候,亞里士多德曾經猜想,植物是從土壤中吸收養料長大的,這個猜想很符合我們生活的經驗。但是后來,海爾蒙特、普利斯特利等等,很多科學家,他們通過一次次的實驗,研究發現了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長的原料,并且能夠產生有機物和氧氣。在1897年的時候,才在教科書里首次被稱為光合作用。
還有同學想要補充的嗎?還有哪些關于光合作用的知識? 預期回答:光合作用的進行還需要光照。
預期回答:光合作用的場所在葉綠體,葉綠體內含有葉綠素等色素,能吸收陽光。
好,兩個小問題:1.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來自于哪里? 學生:大部分從空氣中吸收。 2.水呢?
學生:從土壤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
總結:很好,老師把這幾位同學的回答綜合一下(配合板書):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葉綠體這個場所,在光照這個條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原料,生成有機物和氧氣這些產物。
那么,上述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表示,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上來寫一寫?(學生上臺寫)
這個看似簡單的結論,卻是人們花了將近150年的時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實驗,才得到的成果。所以啊,今天的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看到許多事物的本質。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環節三:實驗驗證,問題解決
現在,我們已經弄清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那么,老師想說,所有的科學定理都是具有可證偽性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到底是真還是偽。我們先從光合作用的產物入手。
回到開課時給大家看的金魚藻,我們怎么去驗證它產生的氣體就是氧氣? 大家先回顧一下,我們通常用什么方法來檢驗氧氣呢?學生:帶火星的木條。所以,目前的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把這些氣體收集起來呢?這個是比較有難度的。(切換到講臺的電腦,放映PPT,站在PPT的位置)我們一起來看課本上的實驗,老師請一位同學來簡單介紹這個裝置:用一個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面,氣體可以從管口出去,再在管口上罩住一個裝滿了水的試管。那為什么要裝滿水呢?學生:排盡空氣。是的,這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然后把裝置放在陽光下,就可以在試管中收集到氧氣。實驗過程其實很簡單。
不過呢,沈謝承和宣淑苗同學提出了一個改進的方案,可以直接拿老師手上這瓶植物進行實驗。我們請沈謝承來展示他的方案,學生表述:(擠壓礦泉水直到水滿)大家覺得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學生:排盡空氣。對,我們也是用排水法的方式進行收集。(蓋上瓶蓋)好,繼續。學生:瓶中的植物不斷產生氣體,會使瓶子膨脹恢復原狀。大家思考一下:這樣的一個設計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示學生:萬一二氧化碳不足怎么辦?學生:加入一點二氧化碳釋放劑,市場上可以買的。所以大家在設計實驗的時候,考慮要更加的全面。很好,也就是說,最終,我們可以在瓶子的上方獲得一部分的氣體用于檢驗。
那么,這個裝置有什么優勢呢?學生回答:可以在瓶子放入更多的植物,從而收集到更多的氣體,而且裝置也更簡單……
但是由于這個實驗需要約2-3個小時的時間和足夠的陽光,所以無法現場進行,老師提前在光照下放置了一段時間,并錄制了一個微課和大家分享。(PPT上播放)
剛才在視頻中,大家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學生:冒氣泡
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大自然的奇妙之處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實際上,老師手上這一瓶就是視頻中的那一瓶植物,我們已經收集到了一部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分的氣體,現在我們一起來檢驗。演示,觀察到木條復燃。
可見,這部分氣體確實是氧氣。
現在,氧氣的檢驗已經完成了,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光合作用的另一個產物有機物呢?(PPT放映)有機物大家知道嗎?事實上,葡萄糖是光合作用首先制造出來的一種有機物,但是很快葉子就將其轉化成淀粉,檢驗葉子內的淀粉要比檢驗葉內的糖容易得多,所以葉子含有淀粉可以看成是發生光合作用的依據。
那么請大家回顧一下,我們如何檢驗淀粉?學生:淀粉遇碘變藍色。 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讓你來進行這個實驗,你會怎么設計?
預期回答:我可能會摘一片葉子然后滴上碘液,看看有沒有變藍色。 好像確實也挺有道理哦! 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我們卻有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考慮到。
那么具體如何操作?現在,給大家1-2分鐘的時間閱讀課本上的實驗過程。(學生閱讀,我準備播放視頻)由于前期的準備時間太長,所以老師提前請同學幫忙一起錄制了一個vlog,大家來觀看一下。
現在,老師有兩個小問題:
1、為什么要先進行24小時的遮光處理?
2、老師在用鋁箔遮蓋葉子時,是在同一片葉子上遮蓋了一部分,這里的變量是什么呢?
給大家1-2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這兩個問題。
學生回答:1、消耗、運走原來的有機物(我們也可以稱為饑餓處理);2、變量是有無光照。
因此,這里運用了什么科學方法? 學生:控制變量法。
也就是說,這個實驗我們還可以順便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實際上,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要注意:為什么是在同一片葉子上進行操作?就是說,我能不能一片葉子全部用鋁箔遮光處理,另一片葉子不遮光,讓它充分接受光照,這樣不是也可以嗎?
學生……(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可以提示:不同的葉子大小就先不一樣了,吸取到的水分啊,二氧化碳啊,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用同一片葉子也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是為了控制變量的原則,控制無關的變量,防止對結果造成干擾)
那么,到目前為止,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成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現象?也就是說,是有鋁箔還是沒有鋁箔遮蓋的地方會有淀粉產生?
學生:沒有鋁箔遮蓋的地方(有光照的地方) 接下來,我們可以直接滴加碘液來檢驗淀粉了嗎? 學生:不行。
后續的步驟,需要大家合作完成。我們先再次明確一下實驗的過程。 我們來看,第三步:酒精隔水加熱脫色。(配合PPT)也就是說,等會大家把葉片放到酒精中,再對酒精進行水浴加熱。
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來介紹一下這個步驟的注意點?
1. 酒精要水浴加熱,不能直接加熱,因為酒精易燃2、為什么要用酒精進行脫色?(溶解葉綠素,防止干擾顏色的觀察)3、能不能用水來進行脫色呢?(水不能溶解葉綠素,酒精可以)
另外,老師提示一點:等會大家在大燒杯中加入約150-200ml的熱水,在小燒杯中加入20-30ml的酒精。
然后,等葉片脫色至黃白色,用旁邊的清水進行漂洗,這里漂洗的是什么?葉綠素。對,可能有葉綠素附著在表面,我們清洗一下會更好。另外,老師告訴大家,剛脫色完的葉子是比較脆的,用清水漂洗一下也可以起到軟化的作用。
然后我們再滴加碘液,大約半分鐘后,等顯色反應出來后,再用清水漂洗掉多于的碘液。
最后,觀察并記錄現象,完成任務單上的內容。過程大家都明確了嗎? 先別急著動手,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教科書對銀邊天竺葵情有獨鐘呢?普通天竺葵可以嗎?它只是沒有銀邊而已。有沒有小組愿意嘗試一下?選2 組做普通的。
實驗過程中隨堂直播展示成果。
任務單內容: 蓋鋁箔的部分是否變藍? 不變藍
不蓋鋁箔的見光部分是否變藍? 變藍
說明了什么呢? 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 銀邊天竺葵葉片的綠色部分變藍色了,白色部分卻沒有,說明了什么?
浙教版 八年級下冊
《光合作用》教學設計
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因此,銀邊實際上控制了有無葉綠體的變量)
(3) 為什么選擇銀邊天竺葵?普通天竺葵有什么優缺點?
普通天竺葵葉片比銀邊天竺葵要厚,所以脫色比較慢,而且不能進
行有無葉綠體的對比。
現在老師請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實驗中得到的結論。光合作用能產生有機物,且實驗必須在光照條件下,在有葉綠體的細胞中才能產生。
環節四:闡明意義,形成評價
也就是說,這個方程式中,反應的條件和產物我們都已經得到了證實。不過,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必要性還等待著我們進一步的驗證,時間關系,同學們可以自己嘗試著設計實驗,我們下節課再進行討論。
那么再次回到光合作用上來,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在書上開頭有這樣一句話“光合作用被稱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你認為它重要在哪里呢?有什么樣的意義?或者說它的產物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
實質上,光合作用的本質,主要體現在兩個轉化上,一方面,物質的轉化:將簡單的無機物轉化成了復雜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的生長,也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同時釋放出氧氣,供給生物的呼吸。另一方面,我們看,所謂光合作用這個名字,光合光合,光能合成的作用,那光能合成了什么能啊?光能轉化成了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是生物所需的能量來源。因此,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光合作用就是這樣維持著大自然的生命平衡,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共生共息。 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