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元朝的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北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1課元朝的統治-北海市第一中學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通過宣政院管轄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認識元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2.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元朝疆域的概況、行省的實施;掌握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的歷史事實,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機構。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識讀《元朝疆域圖(1330年)》,學會聯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統治的系列治理措施。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白西藏、臺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認識元朝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3.教材分析
本課在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從“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三大線索展開,講述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對全國的統治措施。
教學重點:“行省制度”;元朝對西藏和琉球(今臺灣)的管轄措施 教學難點:元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4.教學過程設計
步驟1:視頻導入——元朝疆域變遷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回顧歷史,回答問題。
提問:元朝的版圖疆域有何特點?
教師點撥:我國當今是大國,在中國古代也有一個空前遼闊的朝代,那就是元朝,面對如此強大的疆域,如何來統治就成為元朝統治者最大的難題。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聯系現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步驟2:學習新課
一、元朝的疆域 1. 元朝疆域的范圍 投影:
學生活動:學生結合課本51頁元朝疆域圖(1330年),歸納出元朝疆域東南西北所到的范圍。
教師點撥:陰山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流沙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遼左在今天的遼寧省東部,南在今天的西沙群島。
設計意圖:運用歷史地圖,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并通過“十”字形,引導學生學會從繁雜的文字中梳理出主線,提高歸納能力。 2.元朝疆域的特點
投影: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各個時期疆域面積的數字對比圖,結合課本總結歸納出元朝疆域的特點。
教師點撥: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設計意圖:運用歷史數字資料,學生更易直觀了解元朝的疆域,從而培養學生史料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投影:(元朝、西漢以及唐朝的疆域)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各個時期疆域的對比圖。分析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教師點撥:從疆域圖中,我們可以知道元朝的疆域大大擴展,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二、行省制度 1.含義
教師點撥:元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2.內容
投影:元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示意圖
學生活動:通過元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示意圖結合課本,完善示意圖。
教師點撥:在這個示意圖中,我們發現皇權始終是至高無上的,總的來說,相權一分為三,不斷分散削弱,地方權力也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
3.意義 投影:
材料:不管怎樣,元朝確立的行省制度在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和地方政治制度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歷史影響極其深遠,中國至今一直沿用的省制正是肇端于斯。
---陳長琦《中外政治文明歷程》
學生活動:結合材料聯系現實以及教師的提示進行思考,回到問題,部分學生能找出關鍵詞并總結歸納。
教師點撥:我們今天的行政區劃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脈相承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和突出教學重點。
4.啟示 投影:
材料:忽必烈即位后,在漢族官員的幫助下,參照金制,吸收唐宋舊制,建立起獨具一格的政治制度。
---陳長琦《中外政治文明歷程》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材料,找出材料的關鍵詞,并表達自己從中得到的啟示。
教師點撥: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可以說是一種創舉,給我們班級制度建設以及國家的制度建設都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這種啟示作用就是傳承與創新。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多種角度看問題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投影:(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元朝時的
1.臺灣人民:你與大陸的前世、今生。 2.西藏人民:你與中央的前世、今生。
學生活動:展開激烈的討論并做好記錄,各組派代表介紹自身的前世今生。
教師點撥:統一是歷史的主流,臺灣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圖分割祖國領土的行為都是逆人心而動的,都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輾得粉碎。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會全面探討問題; 步驟3:課堂小結
提問:元朝的版圖疆域有何特點?
教師點撥:我國當今是大國,在中國古代也有一個空前遼闊的朝代,那就是元朝,面對如此強大的疆域,如何來統治就成為元朝統治者最大的難題。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聯系現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步驟2:學習新課
一、元朝的疆域 1. 元朝疆域的范圍 投影:
學生活動:學生結合課本51頁元朝疆域圖(1330年),歸納出元朝疆域東南西北所到的范圍。
教師點撥:陰山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流沙在今天的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遼左在今天的遼寧省東部,南在今天的西沙群島。
設計意圖:運用歷史地圖,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并通過“十”字形,引導學生學會從繁雜的文字中梳理出主線,提高歸納能力。 2.元朝疆域的特點
投影:元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示意圖
學生活動:通過元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示意圖結合課本,完善示意圖。
教師點撥:在這個示意圖中,我們發現皇權始終是至高無上的,總的來說,相權一分為三,不斷分散削弱,地方權力也不斷削弱,中央權力不斷加強。
3.意義 投影:
材料:不管怎樣,元朝確立的行省制度在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和地方政治制度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歷史影響極其深遠,中國至今一直沿用的省制正是肇端于斯。
---陳長琦《中外政治文明歷程》
學生活動:結合材料聯系現實以及教師的提示進行思考,回到問題,部分學生能找出關鍵詞并總結歸納。
教師點撥:我們今天的行政區劃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脈相承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問題,進一步實現本課的三維目標和突出教學重點。
4.啟示 投影:
材料:忽必烈即位后,在漢族官員的幫助下,參照金制,吸收唐宋舊制,建立起獨具一格的政治制度。
---陳長琦《中外政治文明歷程》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材料,找出材料的關鍵詞,并表達自己從中得到的啟示。
教師點撥: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可以說是一種創舉,給我們班級制度建設以及國家的制度建設都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這種啟示作用就是傳承與創新。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搜集信息、多種角度看問題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
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投影:(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元朝時的
1.臺灣人民:你與大陸的前世、今生。 2.西藏人民:你與中央的前世、今生。
學生活動:展開激烈的討論并做好記錄,各組派代表介紹自身的前世今生。
教師點撥:統一是歷史的主流,臺灣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圖分割祖國領土的行為都是逆人心而動的,都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輾得粉碎。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會全面探討問題; 步驟3:課堂小結
投影:
思考:元朝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哪些貢獻?
學生活動:結合課文第10、11兩課的內容,展開討論,對元朝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的貢獻有了初步的認識。
教師點撥:元朝實現統一后,全國各族人民都處在一個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交往和聯系,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許多民族在一個地區交錯雜居的局面,促 進了民族的融合。 步驟4:練習反饋
1.(山西陽泉中考題)山西地區在歷史上隸屬中書省轄區,被稱作“腹里”的朝代是(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元朝
2.(內蒙古包頭中考題)元代開始實行的行省制度,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治南的局面,從而使行省長官失去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這一舉措( ) A.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促進了邊疆經濟發展 C.改變了南北經濟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趨向
3.(元朝的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 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①元朝的疆域有何特點?
②為了進行有效統治,元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③對邊疆地區又是怎樣管轄的?
設計意圖:作業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利用題目來進行課堂練習,具有導向性,判斷學生在課堂中是否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步驟5:板書設計
一、元朝的疆域: 歷史上最大
二、行省制度 1.含義 2.內容 3.意義 4.啟示
三、 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1.琉球(臺灣): 2.西藏: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清本課思路,鞏固所學知識。
元朝的統治
5.教學設計特色
兩大亮點:
1.小組合作,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突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2.注重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啟發學生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歷史。
6.教學設計反思
兩大困惑:
1.以小組方式進行學習,是否割裂了知識的完整性,學生只關注自己負責的部分而忽略了整體的知識?
2.在課前的“預設”與課堂的“生成”問題上教師的點撥與指導是否到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