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北宋的政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江蘇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江蘇省省級優課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梁豐初中 曹萍
案例 背景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新版七下第二單元“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一課。主要介紹了北宋的建立以及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經過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武將擅權、軍閥割據和地方豪強割據等頑疾被革除,中國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進了社會安定,有利于國家統一。同時,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還促進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榮。但是,這些新的措施也帶來了諸如官僚機構臃腫、財政負擔沉重、軍隊戰斗力弱等社會弊端。
學情分析
初中生在進入青春期后,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此外,初中生的思維雖然已經是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水平還較低,處于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的過渡時期;由于辨證思維剛開始萌發,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基于學生心理年齡和思維特點,并根據他們已習得的歷史知識,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習者和被學習者,拓寬學習的空間,給予更多的表達機會,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與辨證思維。
教學 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輕武給北宋帶來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識讀相關地圖,從中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通過對北宋強化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及影響的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講述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等歷史故事或表演課堂劇等形式再現歷史,多渠道感悟歷史。
情感態度 價值觀
通過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與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吸取歷史經驗教訓。
教學策略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從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準備采用自主展評式生態課堂的教學模式。具體說本節課由三個基本環節組成:前端學習;探究展評;暢談心得.
教學重點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強化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和影響 教學準備 導學案、教學課件.
第 2 頁 共 5 頁
教學流程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設疑 激趣, 導入
新課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先后出現了八十多個朝代。同學們知道一個新的朝代的建立有哪些方式?
打天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有一個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時間里,就黃袍加身。被人戲稱為歷史上最輕松的開國皇帝。你們知道這是哪一位皇帝嗎?
展示:趙匡胤圖像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有“唐宗宋祖”的詩句,說的就是趙匡胤,想必他在政治上也是很有建樹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北宋的政治。 揭示課題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回憶以往朝代建立的方式并回答
個別回答
歷史知識的縱向聯系,培養學生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 前端學習,讀圖識史
【一、披上黃袍得天下】
前端學習展示:北宋的建立和統一預習檢測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他的繼任者開始南征北戰,國家形勢出現了巨大變化。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從圖中讀歷史。(展示:五代十國(前期、后期)和北宋形勢圖)
觀察比較五代十國和北宋的形勢圖,你發現了什么不同?
展示:圖冊P62《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再來看完整的北宋時期形勢圖,請問北宋是否實現真正統一? 當時有哪些政權與北宋并立?
歸納:北宋的確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統一了中國部分地區。但在宋朝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區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的政權與之并立,北宋并不是一個統一了全中國的王朝。
小組核對答案,展示評價
個別回答
七嘴八舌
師生歸納,共同得出結論
鞏固探索知識的過程,形成自己的方法
通過比較地圖,得出歷史結論 三 史 料 閱讀 ,合作探究
【二、扛起江山治天下】
宋太祖黃袍加身,輕松地做上了皇帝,但他當政之初卻煩惱重重,晚上失眠,睡不著覺。他煩惱什么呢?我們來看一段史料: 展示:史料
一日(太祖)召趙普問曰:“自唐季(唐朝末年)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第 3 頁 共 5 頁
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閱讀史料獲取信息,趙普分析唐末以來政局動亂的原因是什么?
唐末藩鎮割據,武將飛揚跋扈,最終導致唐朝覆滅。太祖擔心自己親手建立的國家也會如此。因而擔心傷神。權衡之下,太祖宴請了自己的手下武將們來喝酒,于是就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請一個學生講講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我們再回到史料中,針對太祖的擔憂,趙普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決“君弱臣強”問題的措施?
宋太祖是怎樣“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 探究1:閱讀教材P29-30,找出宋太祖在以下方面采取了哪些鞏固統治的措施?
方面 措施內容
收兵權(軍事) 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定期換防; 奪臣權(行政) 中央:削弱相權;設多重機構,分割宰相軍政、財政大權 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長官;設通判分知州權力; 制財權(財政) 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 設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文化 發展科舉制。 補充宋代科舉制的錄取情況,提問:宋代科舉制有什么新發展?
補充材料:
科舉對于知識的普及和民間的讀書風氣,亦起了相當的推動作用。雖然這種推動是出于一般人對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對知識或靈性的渴望;但客觀上由于科舉入士成為了風尚,中國的文風普遍得到了提高。
科舉產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國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眾多有杰出貢獻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詩人、學者、教育家、科學家、外交家。如 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司馬光、朱熹、包拯、寇準等。 ——出自360百科
根據材料,思考宋朝改革科舉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宋朝科舉制使得文風得到了提高,五代十國時期是否
如此呢?
出示材料:
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毛筆,
代指士人),焉足用哉! ——《舊五代史》
個別回答
請學生講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個別回答 做好筆記
學生先小組交流,后全班展評
個別回答
閱讀材料
根據材料回
答
閱讀材料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提
第 4 頁 共 5 頁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宋朝童謠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宋朝諺語
提問:三個材料說明人們的觀念發生了什么變化? 追問:同學們能否從剛才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中找到重文輕武的表現?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重文輕武是北宋政治最明顯的特征。
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有沒有取得成效呢?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內,懲累朝藩鎮跋扈,盡收天下勁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寧),逾百年而無犬吠之驚(內亂),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
提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埋下禍根危天下】
材料三: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
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
弱,靖康之役(北宋滅亡的標志),虜騎(少數民族騎兵)
所過,莫不潰散。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
合作探究2:和你的小伙伴們一起找找,哪些政策出
了問題?出了什么問題? 連線題鞏固。 個別回答
個別回答
閱讀材料
學生個別回
答
學生先小組
交流,后全班
展評
派代表上臺
練習
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淺談感悟,拓展提升
【你辯我論】
材料四: “賢相輩出,卻無力改變官場的腐敗昏庸;名將咸聚,卻無法抵擋小國的進攻;才子云集,卻熱衷無休無止的內耗;經濟富裕,卻用于購買和平;文化昌盛,卻不能扭轉頹敗的國運。這是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糕的時代。”
——《如果這是宋史3》
正方:北宋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 反方:北宋是一個最糟糕的時代。
(提示:可以從政治、經濟、民族關系、文化、科技等方面
找證據。)
完成板書,排列順序。(陳橋兵變 北宋建立 吸取教訓 加強皇權 重文輕武 積貧積弱)
總結: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辯論的,宋朝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卻也是一個糟糕的時代。擦拭開歷史的塵埃,我們還會看到一個怎樣的大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前行。
思考并個別
發言
.
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的能力
第 5 頁 共 5 頁
板書設計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統一 二、加強中央集權
三、北宋政治的特點:重文輕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