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湖北省級優課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是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的第二課,上承《北伐戰爭》,下啟《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本課主要介紹了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在探索道路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今后中國革命的道路產生了重大影響。
歷史課程標準中對本科課程內容在要求是: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結合新課標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領導武裝斗爭的過程中,逐漸開辟了一條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八年級歷史知識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已有知識和學習方法,分析、探究獲得新知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南昌起義,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理解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斗爭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開辟了井岡山道路,認識這是中國革命唯一正確的道路。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培養結合歷史材料和相關地圖學習歷史的能力以及講述歷史故事的能力.
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字材料等方式獲取有效信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和理解中國共產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艱辛,體會先烈們無畏艱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習他們排除萬難、不斷前進的堅強意志和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學會面對挫折和失敗,要不屈不撓,善于總結經驗教訓,體會井岡山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
四、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南昌起義,講述井岡山會師的故事。 難點: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五、教學方法
講解法、創設問題情景、多媒體展示、討論法、比較法、對話教學、情境再現、課堂活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播放學生參觀我縣革命遺址制作的小視頻。
學生看視頻。
挖掘本地區與本課相關的鄉土教學資源,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身臨其境,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 習 新 課
一、尋路
1、背景:
出示時間軸教師講述。讓學生明確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沒有氣餒,繼續領導革命。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
2、武裝斗爭: 合作探究: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有哪些相似之處?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有哪些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中國共產黨應該吸取哪些教訓?
3、文家市講話:
采用情景再現,學生表演。突出敵強我弱,結合我國的國情,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
4、三灣改編: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及問題。
在比較過程中體會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艱辛。
成功: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八一建軍節的來歷。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向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失敗:攻打大城市失敗。
學生搜集資料,編演。
由城市轉向農村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觀看視頻歸納為什么選擇井岡山?
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學生通過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表格的填寫,也就是完成了對知識的歸納,采用列表的方式,為學生提出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線索的理解。
通過扮演歷史角色,深入理解為什么要放棄城市而選擇農村進行革命。讓學生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進行心靈的碰撞,進而對歷史做出價值評判。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出示材料: 材料一:在進軍途中,失敗的情緒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逃跑的人越來越多。賴毅回憶:“那時,逃跑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竟然互相詢問:‘你走不走?’‘你準備往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 材料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秋收起義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次新黨員入黨儀式,并給陳士榘、賴毅等6名新黨員逐條講解入黨誓詞:“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入黨誓詞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黨”四個字。
小組討論:進軍井岡山途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難?你認為這種困境下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毛澤東又做出了怎樣的決擇?
學生閱讀材料,小組討論。 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補充兩則細節材
料,挖掘能夠深入人心、發人深省的歷史敘事。生生、師生在對話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自我想象投射,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感染。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學生史料閱讀能力和培養論從史出的史學意識。
二、筑路
1、井岡會師故事多: 展示井岡山會師圖片以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地圖,一個學生講會師故事。 2、工農武裝割據: 測一測:你能成為偉人嗎? 轉戰農村后,中共領導人面臨的難題有哪些?怎樣做? 材料研讀: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面。 ----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你認為怎樣才能創造“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學生講故事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講述與材料分析相結合。
依據材料分析工農武裝割據存在與發展應該具備的條件:一是需要革命陣地,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二是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即在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三是需要進行武裝斗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軍隊進行游擊戰。三者密切結合,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學生運用希沃5的圖片克隆,點亮各根據地的星火。
鍛煉學生搜集資料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此環節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充分利用材料,由淺入深地分析,從分別敘述到總結概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工農武裝割據,從而化解難點。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以及學生的論從史出的意識和從材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興趣。4、井岡山道路: 讀圖學史: 問題一:這些革命根據地的地理位置有怎樣的特點? 問題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學生觀察地圖分析歸納。
井岡山道路: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運用地圖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分析、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 三、行路
1、井岡紅軍歌: 播放音樂《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
你從這首紅軍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
2、軍民魚水情:
教師講述“軍紀誕生”的故事
3、聯系現實:
教師列舉對待挫折和困難應采取的積極態度的詞句以及消極態度的詞句,運用希沃5里互動課堂“小組競爭游戲”,讓學生判斷對待挫折和困難應采取的積極態度。
學生閱讀紅軍歌謠,聽音樂。
學生談感受。
學生進行互動游戲。
通過創設歷史情境,再現歷史,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深華,激發他們真摯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和表述能力。
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判斷應采用的積極態度,對學生的感情教育不是說教,而是潛移默化,感染影響學生。
課堂小結
井岡山道路
尋路
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
井岡山會師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筑路
土地革命 武裝斗爭 根據地建設
行路
井岡山精神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尋求新的道路,走向成功。
運用希沃5里的知識配對游戲檢測知識掌握情況。
七、板書設計
16、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槍桿子里出政權 定理 由城市轉向農村 定心 建立革命根據地 定向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定型
八、教學反思
1、這節課設計符合歷史新課程標準,通過補充材料、播放視頻和展示圖片,既彌補了教材內容枯燥乏味的不足,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充實,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從材料、音像、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教學設計突出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充分利用材料,由淺入深地分析,從分別敘述到總結概括,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工農武裝割據,從而化解難點。培養學生的閱讀、歸納能力,以及學生的論從史出的意識和從材料中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在三灣改編這一環節中,補充兩則細節材料,挖掘能夠深入人心、發人深省的歷史敘事。生生、師生在對話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自我想象投射,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感染。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3、能夠采用問題教學法、分組討論法、比較法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方法,也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信息技術(希沃5),形象生動,課堂互動,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開發鄉土資源,挖掘本地區與本課相關的鄉土教學資源,賀龍元帥從1928年到1935 年件間十余次戰轉五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帶領同學們參加了我縣革命遺址,同學分小組制作了小視頻作為導入,讓學生身臨其境,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觀“景”生“情”,讓學生在體驗歷史的基礎上,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