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部編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新疆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簽訂,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時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表現;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歸納其中的共性和個性。
2.過程與方法:本課著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突出“時空觀念”在歷史學習中的重要性。通過重溫史實,使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疑問,然后教師協助其解決問題;借助年代尺,讓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掌握自主歸納的方法;借助圖片,生動再現歷史,加深對史實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的改善、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的恢復和各國同中國建交熱潮的出現,學生能明確知道,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從而認識到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產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當中強調的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中美關系正常化;中國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
交布局。
教學難點:中美關系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學情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對歷史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思維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但是,學生所積累的許多知識是零散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課堂特色】
本課注重主要體現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的培養途徑與方法,“時空觀念”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比較難掌握的環節,本課涉及的時間、是指點較多,在授課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法加強對學生時空觀念意識的培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設問(1):觀察表格《新中國成立至今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表》,與中國建交國家的數量又少變多急劇增加是在哪個年代?
設問(2):為什么80年代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急劇增多,70-80年代究竟發生了什么,使新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原因又是什么,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觀察表格思考問題,并回答。 表格導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外交事業發展的轉機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 使學生對本課要掌握的知識點有
一個大致的時間概念。
講授新課:
一、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回顧】在上節課學習的內容當中,我們了解5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
【設問】展示圖片《喬的笑》1971年10
回顧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使學生對于史實的學習融會貫通,形成系統,并提醒學生注重史實
月全世界爭相刊登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外交官喬冠華再為何事開懷大笑?
回答: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合作學習】合作學習: 通過閱讀第一目的內容,四人為一小組,回答問題。
1、中國在______年,在第______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合法席位?
2、為什么用“恢復”而不用“加入”? (強調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國民政府竊據。)
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阻力是如何被沖破的?
(注重講解中國政府如何突破美國帶來的阻力)
4、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歷史意義?
觀察圖片,注重記憶,加深印象,思考問題。
【合作學習】結合教材,自主學習,完成上述的問題。
四人為一小組迅速通讀教材,根據教師給出的題目完成自學,大致掌握本目書本提供的學習材料。
之間的關聯性。 引入《喬的笑》作為中考考點,加深印象,展示圖片,直觀體驗,創設情境。
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學生回答時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分析圖片、文字材料的能力,并引發積極思考,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艱辛,以及非洲國家對中國的幫助。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關系的變化 【創設情境】
展示(1)1954年日內瓦會議杜勒斯與周恩來爭鋒相對、甚至不愿握手的圖片。
設問:杜勒斯與周恩來的關系如何?折射出中美關系如何? 展示(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美國對華軍
事包圍示意圖》。
設問:根據該圖和書上的提示,回答新中國成立之初中美關系如何?持續了多長時間?
(新中國的外交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艱難起步)
展示(3):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機場與周恩來握手圖,該圖片展示兩人關系如何,折射中美關系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播放視頻】乒乓外交 【創設情境】
根據教師出示的圖片和所學知識結合思辨新中國成立之初(20世紀50年代)中美關系?
思考:從拒絕握手和近20年的對抗,到主動握手,中美關系如何變化?為何會發生變化?兩國關系的轉機是什么事件
觀看視頻,尋找中美關系變化的轉機。
根據文字材料完成示意圖。
充分分析圖片和文字材料,提高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結合歷史背景思考問題。
人物之間的關系折射國家關系的變化,從細微的史實變化拓展到歷史情境的變化,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培養分析史料的能力。
分析材料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
展示20世紀70年代美蘇關系、中蘇關系兩段文字材料。
設問:分析材料尋找70年代中美關系變化的原因?(注重強調時間,培養時空觀念。) 了解中美關系的緩和是在國際環境變化的前提下,雙方共同的需要。
【學生活動、自主學習】
四人為一小組自主學習,完成中美關系發展歷程表格。
展示:《聯合公報》《建交公報》的兩段材料。 設問:從1971年乒乓外交到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雙方的斡旋經歷了8年之久,中美關系之間最敏感、最重要無法避免的問題是什么?
設問:中美關系緩和之后,作為美國的追隨者其他國家會如何表態?
總結:因為70年代取得了如此多的外交成就,所以達到了建交熱潮的局面。
三、全方位外交 【過渡】
20世紀70年代不僅是我國外交事業大發展的時間,還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70年代末期我國發生了某件事,使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是什么事件?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社會快速發展,很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也表現在外交事業上。
【觀看視頻】大國外交
完成表格,小組匯報。
通關觀察材料,找出能佐證中國反復強調,美國最終認可的相關詞句,發展兩國外交關系轉變的原則是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的合法性以及臺灣的主權歸屬問題。
聯想、回答問題。
觀看視頻,結合從生活中獲得的實時信息思考改革開放后我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整合成示意圖,提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示意圖能幫助學習整理三國在70年代關系的變化,培養學生在國際環境背景下分析歷史事件,掌握歷史規律。
將書本上的文字知識歸納整理到表格中,以時間為線索補充歷史史實,既可以培養學生提煉重點的能力,又已時間為線索將零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系統,方便記憶。
反復強調,主權問題是我國無法讓步的原則問題,培養學生的主權意識,正視臺灣主權歸屬問題,使學生明白在國家主權問題上絲毫不的退讓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美日關系,牢記中日建交的時間
解決導入時留下的為題,呼應主題。
設問:(1)新世紀的中國外交形成了什么樣的布局? (2)中國輝煌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的實施。
整合材料,回答問題
考察學生對于時事信息的了解情況,要求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發展,培養作為國家小主人公的意識。
培養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歸納、整合、總結的能力,以及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難點突破】
我們掌握7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事業發展的大致脈絡,為什么這一時期中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外交成就? 【播放視頻】
展示由教師自己剪輯的中國外交發展史? (選段剪輯了鴉片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開國大典、抗美援朝、萬隆會議、原子彈的成功研制、大慶油田的開采、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建交、舉辦奧運會、APEC會議、抗戰勝利大閱兵、中國高鐵的興建等等)
【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通過完成時間軸,總結并回顧本 所學的知識點。
通過觀看視頻,回顧八年級上冊、下冊所學過的知識點,回顧舊中國、新中國的發展,總結外交事業發展變化的原因。
(1)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 (2)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3)國際形勢的變化。
對比新舊中國的發展變化,使學生將過去所學的知識串聯總結,通過視頻資料達到震撼和恍然大悟的效果,使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成就是過去一百多年的努力的結果,達到情感的自然過渡和升華,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產生危機感繼而提升自己的使命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板書設計】
完成時間軸,并學會掌握用時間軸歸納知識點的方法。
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歸納掌握記憶歷史知識點時間的方法,并激勵學生自己尋找記憶知識點的小秘訣
通過板書歸納新中國成立之后每個時段的外交特征,方便學生記憶,從新舊中國外交事業重點詞的對比突出難點。
三、課后反思
本節課注重突出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從多種方式多角度出發,結合文字、圖片、圖示、視頻等多種歷史材料幫助輔導學生進行學習,取得很不錯的效果,既有效的學到了知識點,也進行了學法指導,學生收獲良多,頁提供了許多學習的靈感。但是學生活動的方式較為專一,雖摒棄了“為活動而活動”的無效活動,但是沒有更好的啟發學生的活躍性,有待改進,需要繼續努力。 四、練習
PPT出示練習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