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教學能手,種子植物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二批生物學教學能手評比優質課《種子植物》虎門外語學校(附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二批生物學教學能手評比優質課《種子植物》虎門外語學校-黃翠琴-課堂實錄
東莞市第二批中學生物學教學能手優課
教 學 設 計
【教學內容分析】
1.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種子植物”是生物課程標準中第三個大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要求能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描述種子在球果和果實中的位置;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能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是安排在介紹完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結構特點、繁殖方式及與人類關系的基礎上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種子植物種子的結構特點,進一步明確種子植物更適合陸地生活的原因所在,種子植物和我們人類之間的關系,懂得愛護植物的重要意義。所以本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本課主要包括兩個內容:“觀察種子的結構、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觀察種子的結構”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觀察種子的結構,無疑是感悟種子植物更適于陸地生活的好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的基礎:我校初一學生通過開學到現在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及較強的分析和實驗能力,經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孢子植物。日常生活中對種子植物及種子的果實、種子也比較熟悉,但對種子的結構特點還地比較模糊的。
2.學生的認知特點:初一學生的形象識記和抽象識記都在發展。注意力正趨向比較穩定的發展中,通過前面幾節實驗課的鍛煉絕大多數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他們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相對開學來來說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但這種能力還需要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的興趣:初一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著疑惑和好奇,對生物也是如此,特別是自己親手做實驗探究生命的奧秘是他們的最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并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描述種子在球果和果實中的位置。
能力目標:
1、運用觀察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掌握區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簡單方法,并應用于對植物的識別之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交流和合作的情感。
2、 通過學習種子結構,讓學明確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解剖和觀察單、雙子葉植物的種子,認識種子的結構。
2、教學難點:玉米種子的解剖和觀察。
【教學用具】
浸軟的白蕓豆種子、花生種子、已萌發的黃豆、生熟兩種玉米種子(實際上是果實)、碘液、滴管、培養皿、鑷子、小刀、解剖盤、放大鏡、小燒杯。
【教與學的策略】
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老師只做一個引導者。為此,我本課主要以“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自主觀察”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過動手活動,自主探究,認識種子的結構。由種子的結構分析各部分的作用,小組成員合作討論完成學導案內容,鍛煉推理思維能力,理解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讓學生在實驗中快樂輕松地學習和掌握本課知識。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 ||||||||||||||
教學環節 | 教師的活動 | 學生的活動 | 設計意圖、依據 | ||||||||||||
一.創設情境引出種子植物 |
學生課前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種子和果實。 在正式上課前放歌曲《我相信》調動學生激情。 【提問】 PPT呈現孢子植物的圖片。 1、這些植物用什么繁殖后代,稱為什么植物? 2、孢子的萌發需要怎樣的環境條件? 【引出新課內容】 1、PPT呈現圖片各種種子,植物除了用孢子繁殖后代外,還可以用什么來繁殖后代?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收集到種子。 我們把能產生種子,并用種子繁殖后的植物,叫種子植物。 3、種子還有什么用途? 【設置懸念】 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有關種子的故事。 故事一:圖片和音樂展示在各種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種子植物。 故事二:課本P79想一想,議一議。(組織學生齊讀)。 請學生說出感受。 【小結】 種子生命力頑強,種子很有營養,種子養活了我們,這與種子的什么有關呢? |
學生期待上課,心情激動。 學生思考,積極回答,并感受孢子植物脆弱的生命力。 【回答】 學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收集的種子。 學生回答可以食用。 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種了生命力,在讀書聲中感種子生命力。 學生思考并回答,與種子的結構有關。 |
讓學生親眼觀察、親手觸摸實物,為教學作準備。 讓學生明確孢子的萌發對環境條件的依賴,體會孢子生命力脆弱,適應陸地環境的能力差。 學生感受收集的成果,明確什么是種子植物。 知道種子與人類的關系。 讓學生體驗種子頑強的生命力。 在小結的基礎上引出觀察實驗。 |
||||||||||||
二、種子的結構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
【觀察實驗】 1、介紹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特別強調玉米種子有生的和煮熟的兩種,以便更好的觀察。 2、讓學生齊讀課本P79-80,了解實驗的方法步驟。強調觀察時要從表到里,從宏觀到微觀。 3、明確實驗任務,完成學導案的《自主學習1》這一內容。 4、對實驗中較難操作的地方利用圖片進行技術指導,特別強調生熟玉米的觀察方法。 5、實驗時間8分鐘左右。 【呈現實驗現象】 用實物圖呈現學生觀察到的白蕓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 讓學生分別說出所觀察到的兩種種子的結構。 請你根據觀察說說白蕓豆的子葉與哪個結構相連。 【成果展示】 逐一完成學導案的《自主學習1》 1、出示清晰的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模式圖,請學生說出各結構的名稱。并利用結構模式圖和實物圖進行比較,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玉米種子的胚。 2、利用表格比較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綠色開花植物根據子葉的多少可分為單、雙子葉植物;并讓學生學會通過葉脈來區分單、雙子葉植物。 演示淀粉遇碘變藍的實驗,讓學生了解淀粉的特性。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檢測胚乳的主要成份。 【知識拓展】 我們吃的大米主要來自水稻的哪一部分? 種下大米能長出水稻嗎?為什么? 3、種皮有什么作用?種子中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4、種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強得多,壽命也長得多,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課件呈現主要原因,學生齊讀。 【能力提升】 1、組織學生觀察已萌發黃豆的外形; 2、讓學生獨自動手解剖花生,并說出各結構組成。 【學導案自主學習2】 讓學生觀察帶來的各種果實,找種子,敘說種子的著生部位。讓學生結合課本P82圖3-11觀察油松的種子的著生情況。 【師生共同總結】 油松、側柏、蘇鐵他們的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著,稱為裸子植物;而蘋果、橙子、提子等必須剝開才能看到種子,種子有果皮包被,稱為被子植物。 【活動】 學生分別列舉兩類植物。 同學們所例舉的裸子植物中,銀杏和水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 【問題】 1、為什么我們列舉的裸子植物不能和被子植物一樣多?說明什么? 2、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分布更廣,更適合陸地生活? 課件展示主要原因,學生齊讀。 【小結】 今天同學們觀察到了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并且了解了它們的結構和區別,還了解了種子植物的分類,那掌握得怎樣呢?我們來做個小測試吧。 【學生測試】 |
學生積極性很高,在認真的聆聽中期待進行觀察實驗。 學生實驗 。 學生踴躍呈現實驗成果。 學生齊答與胚軸相連。 學生積極舉手回答,認真聆聽。 學生積極舉手回答,認真聆聽。 學生好奇,積極動手。 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 學生根據觀察結果和生活體驗眾說紛紜。 學生觀察,解剖,描述。 學生觀察、議論。 學生高興地進行總結。 學生踴躍舉例。 學生討論后回答。 |
讓學生明確實驗材料用具、方法步驟、關鍵技術操作及觀察任務。以便達到實驗目的。 檢查學生觀察實物的成果。并反饋存在的問題,為后面講述輔墊。 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觀察物體要細致的好習慣。 利用學生觀察到的實物圖與結構圖模式讓學生讓認識種子的結構組成,特別強調玉米種子的胚。 在掌握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結構的基礎上,了解綠色開花植物的分類,并學會用更簡便的方法區分它們。 讓學生認識到單子葉植物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胚乳里面。 鞏固所學的知識。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描述種子各結構將來發育的情況,為后面作輔墊。 讓學生體會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統一的。得出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的結論。 觀察已萌發的黃豆種子,為后面種子的萌發作輔墊。再次解剖雙子葉種子,讓學生體驗運用知識的喜樂。 讓學生親眼觀察,親手觸摸實物。感受兩類種子植物種子的著生特點,從而學會區分它們。 通過列舉讓學生感受兩類植物的數量和種類,并讓學生知道銀杏和水杉是我國特有的孑遺植物,感受我國地大物博,激發愛國情操。 通過列舉例子、討論知道被子植物分布更廣更適合陸地生活的原因。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老師根據情況給予肯定、補充。 及時反饋。 |
||||||||||||
板書設計 | |||||||||||||||
第二節種子植物 一、 種子的結構
![]() ![]() ![]()
![]()
結 結 胚根 構 構 二、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 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外面無果皮被 2、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