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魚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四節《魚》初中生物人教版-湖北省 - 宜昌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四節《魚》初中生物人教版-湖北省 - 宜昌
新設計評論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本節課主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為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為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首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課,課間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微課制作,視頻資源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主動獲得了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并通過比較泥鰍和鯽魚的形態、運動和呼吸方面的差異,構建了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教學目標評論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鯽魚的外形,描述魚類適應水中生活外部形態特點。
2、觀察并認識魚鰭,描述魚的運動特點。
3、觀察魚鰓,了解魚鰓的結構特點;觀察紅糖水進出鰓的情況,理解魚在呼吸方面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4、通過比較鯽魚和泥鰍的差異,構建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能力目標:
嘗試完成“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動,在小組實驗過程中,提高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動手動腦的實驗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樂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
3學情分析評論
優點:首先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很多學生從小就生活在河邊,不僅經常釣魚,還經常以魚為食,魚和泥鰍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對魚的特點的探究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尤其是提供了鯽魚和泥鰍兩種實驗材料,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八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的生物學習,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對比觀察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也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和生物學觀點,所以理解的時候應該不會太難。
缺點:雖然學生對魚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八年級實驗較少,可能在實驗的方法步驟方面可能存在著不足,所以教師要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引導他們學會觀察、探究、合作、歸納、概括,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4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探究魚類在外形特征、運動方式和呼吸方面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觀察活動的組織開展,尤其是比較鯽魚和泥鰍的差異。
5教學過程
5.1第三學時
5.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視頻導入,做出假設評論
教師活動:
1.播放《美麗的海洋世界》視頻資源。
2.提出問題:魚兒為什么離不開水?引起學生猜想,引導學生做出猜測。
3.板書課題。
學生活動:
1.欣賞視頻內容。
2.對魚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進行猜想,做出大膽而合理的假設。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資源展示魚的多樣性和魚的美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猜想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活動2【活動】 合作探究,層層深入:小組探究鯽魚的外形、運動和呼吸;比較鯽魚和泥鰍的差異,構建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評論
教師活動
1.出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分組觀察鯽魚的外形、運動和呼吸,比較鯽魚和泥鰍在外形、運動和呼吸方面的異同點。
2.播放視頻資源。
3.指導學生有序的進行觀察探究,并對探究中的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
4.組織學生進行展示,并對重難點進行精講,更好的突破。
學生活動:
1.各小組按照所選的觀察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將觀察結果進行整理,填寫學案。
2.各小組交流觀察結果,通過實物投影講解鯽魚的外形特征,演示鯽魚的運動方式和呼吸特點。
3.比較鯽魚和泥鰍在外形、運動和呼吸方面的異同點,構建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師生總結:
魚在外形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體色背深腹淺,是一種保護色;體形流線型,適于在水中游泳;體表覆蓋鱗片,表面有黏液,可以減小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泳。魚的運動方式是游泳,主要是通過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以及各種鰭的協調作用來完成的。魚的脊柱支撐著整個身體,兩側附有發達的肌肉,對運動起著重要的作用。魚用鰓呼吸,鰓由鰓絲構成,鰓絲又多又細,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增加了與水的接觸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案導學,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避免觀察的隨意性;通過展示觀察結果,明確魚在外部形態、運動方式和呼吸方面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通過比較鯽魚和泥鰍的異同點,構建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活動3【活動】知識運用,拓展思維評論
教師活動:
1.教師設疑:魚離開水后,很快就死亡了,這是為什么?在水中生活的其他動物都是用鰓呼吸的嗎?下列動物是魚嗎?你是如何判斷的?
2.引導學生思考。
3.出示毛筆在水中和離開水的現象,引導學生理解魚離開水后無法呼吸的原因。
學生活動:
1.思考并回答問題,做出自己的判斷。
2.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理解魚離不開水的原因。
3.鞏固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素質。
活動4【活動】盤點收獲,理清脈絡評論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梳理知識,形成連貫的知識脈絡。
2.德育滲透:對實驗用的小魚如何處理?
學生活動:
1.理清思路,梳理知識。
2.整理實驗裝置,形成愛護生命的情感。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知識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建構概念;通過對實驗材料的處理形成珍愛生命的情感。
活動5【練習】目標檢測,鞏固知識評論
教師活動:
1.出示隨堂練習。
2.錯題講解。
學生活動:
1.獨立答題。
2.全班展示。
設計意圖:用適當的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展示反饋,對教學進行查缺補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魚”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四節《魚》初中生物人教版-湖北省 - 宜昌”,所屬分類為“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四節《魚》初中生物人教版-湖北省 - 宜昌”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