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教材分析評論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五節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密切。本節的知識點包括以下四點:一: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三:細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四: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本節知識結構并不復雜,但是從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角度看,內容和形式不容忽視,因為它為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體驗生物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機會。同時《舌尖上的中國》正在熱播,本節內容所涉及到的發酵美食不僅涉及了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美食文化,同時也融合了學生在親自動手制作美食過程中所體驗到的酸甜苦辣,因此,本人大膽創新,將本節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課題定為《舌尖上的課堂》,學習“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這樣的設計不論內容還是形式都讓學生覺得新穎,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好奇心,動手實踐制作發酵食品的熱情。本課時內容也為學生后續探究第二課時的內容 “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細菌、真菌和疾病防治”、“細菌與環境保護”打下基礎,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
2學情分析評論
初二的學生精力充沛,朝氣蓬勃,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實踐。通過初中一年多的學習,他們基本熟悉了新課程生物學科的學習方式,并初步具備搜集與處理信息、合作與競爭、表達與交流、獨立自主地進行科學實驗等探究活動的能力。他們需要一個能夠展示自我的舞臺,品嘗成功的喜悅,并愿意為之而努力。教師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將學生分成各個課題小組,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動手實踐,并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將成果以“學術交流”和“美食爭霸賽”的形式進行展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3教學目標評論
1.1 知識目標
①了解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②掌握制作饅頭、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的相關概念原理。
1.2 能力目標
①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練習制作蛋糕、饅頭、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②通過觀察、探究、收集資料等活動,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1.3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②學會欣賞別人的勞動成果,感受勞動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③通過美食爭霸賽,激發公平競爭的意識。
4重點難點評論
4.1 重點
①了解細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②掌握制作饅頭、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的相關概念原理。
4.2 難點
①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練習制作蛋糕、饅頭、酸奶、泡菜、米酒、豆腐乳。
5設計理念評論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將學到的生物知識及技術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意識。 因此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力求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以及學習資源的限制,課前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向父母老師請教等途徑收集各種食品的制作方法,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并鼓勵學生深入生活,親自動手實踐,“做中學”,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和深化,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以“學術交流”的方式和“美食爭霸賽”的形式進行展示交流,互相品嘗和評價,增強了學生獨立完成探究活動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達到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6課前準備評論
6.1.1 教師準備:將學生分成5個小組,分別布置每個小組的課題,要求學生以分配的課題為目標,分別用照片記錄相關食品的制作花絮;
制作多媒體課件、協助每個課題組的學生準備相關的實踐材料并給予必要的指導。
6.1.2 學生準備:第一小組的同學準備發酵實驗,每天觀察并記錄氣球的變化。同時各小組自學“細菌、真菌與食品的制作”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上網或向家人咨詢制作本小組的發酵食品的方法,并利用周末回家制作相應的發酵食品,請家人品嘗,提出改進建議。
6.1.3 讓部分有經驗的同學擔當小老師,指導同組其他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在實驗室親自體驗饅頭、蛋糕、泡菜、酸奶、甜米酒、豆腐乳的制作過程。拍攝記錄制作花絮,制作多媒體課件。
6.1.4 準備美食品鑒相關用具。從食堂借來餐盤,購買一次性紙杯等,各小組課前分好自制的發酵食品,以制作同種食品的同學為小組圍坐一起,互相品嘗各個小組辛勤勞動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7教學過程
7.1第一學時
7.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回顧饅頭制作花絮,營造學習氛圍評論
首先,教師以學生制作饅頭時記錄下來的一組活動照片導入課題,讓學生重新體驗當時的愉快心情,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提出問題:饅頭為什么會膨大松軟?
活動2【活動】小魔術表演評論
第一小組的學生代表表演小魔術---“酵母的發酵實驗”:介紹本小組每天記錄的氣球的變化情況并展示相關的照片,然后在兩個錐形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再把從發酵瓶上拿出來的氣球伸入到錐形瓶的軟管中。其他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并回答相關的問題:1.你能用相關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嗎?2.氣球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來的?3.請幾位同學聞瓶中的氣味是什么氣味?這種物質是怎么產生的?通過生生互動積極調動學習興趣,總結得出白糖和酵母菌在無氧狀態下產生了二氧化碳和酒精,從而完成了“發酵原理”的學習。
成就感和自豪感。
活動3【講授】美食大擂臺,明確比賽規則評論
教師引導,主持美食大擂臺,“美食爭霸賽”,講述比賽的規則:每個小組分別介紹本組課前制作的發酵食品,包括所應用的原理以及制作過程,展示制作花絮。同時設計并現場表演一個簡短的廣告,將本組的美食推銷出去。
活動4【活動】美食品鑒,感受成功的喜悅評論
在各個小組分別介紹之前,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品嘗美食,此時教師組織一個十分鐘的美食品鑒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品嘗各組制作的發酵食品,體驗成功的喜悅,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同時也為接下來各組的介紹奠定情感基礎。
活動5【活動】美食爭霸賽評論
第一小組的學生代表展示并介紹本組制作的發酵食品---紫薯玫瑰花饅頭和小蛋糕。介紹其原理并展示具體的制作花絮,最后表演廣告,推銷本組的美食。
第二、三、四、五小組代表依次展示并介紹各組制作的發酵食品---酸奶、豆腐乳、泡菜、米酒。介紹其原理并展示具體的制作花絮,分別表演廣告,推銷本組的美食。在各個小組代表介紹之后,教師適時地進行小結和引導,并對各個小組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
活動6【活動】“美食王”誕生評論
在各個小組都完成介紹后,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價,投票選出“美食王”、并頒發獎狀和獎品,同時點評和表揚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優秀表現,并根據各小組學生參與程度及表現度按比例計入期末開放式考評成績。
活動7【講授】 交流心得體會,課堂小結評論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在美食制作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讓學生體驗其中的艱辛,學會感恩父母和老師,升華情感教育。教師小結,結束本節。
共1學時
課堂實錄 評論
百度開放云
共1學時
課件
查看(260)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吳呈香
第一小組 酵母發酵實驗
第二小組 泡菜的制作
第三小組 酸奶的制作
第四小組 豆腐乳的制作
第五小組 米酒的釀制
課后作業
查看(42)
第一小組 酵母發酵實驗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四小組 豆腐乳的制作
第三小組 酸奶的制作
第五小組 米酒的制作
第二小組 泡菜的制作
點評全部(2) 教師(2) 教研員(0) 其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所屬分類為“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