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鳥的生殖和發育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生物學》八下第一章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鄭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新人教版《生物學》八下第一章第四節鳥的生殖和發育-鄭州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介紹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為鳥卵的結構及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其二為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本節課是在前兩節課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更高等動物在生殖發育方面的特點、過程及與環境的適應,同時,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生殖和發育與人類以及與環境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通過以往的學習,學生對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了一定的認識。日常生活中對鳥類也比較熟悉,但對鳥卵是如何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還比較模糊。因此在知識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盡可能貼進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所思考的問題既熟悉又新奇,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三、學習目標
1.通過資料分析,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雞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3.通過關注朱鹮野外種群數量的事件,確立保護自然環境和愛鳥護鳥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資料分析,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2.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雞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二)教學難點
1、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雞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五、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的材料:新鮮雞卵,放大鏡,剪刀,鑷子,解剖針,培養皿。
2.收集關于鳥的生殖和發育的視頻和圖片,制作課件。 (二)學生準備
收集教材中出現的各種鳥類的背景知識(如形態大小、生活習性、繁殖行為等),特別要關注自己不熟悉的鳥類。
六、教學過程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教學有效性的問題日益成為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率高起來,打造具有生命力的高效課堂,成為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本質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達到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引入新課
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張朱鹮的圖片,喚起學生回憶。接下來播放一段朱鹮的生殖發育錄像,創設情境,“是什么魔力使得朱鹮的野外種群數量從1981年的7只,發展到2014年的1500多只?”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導入新課。《鳥的生殖和發育》
(二)趣味認知,層層深入 展示視頻中的六副截圖,引導學生總結出鳥的生殖和發育的六個階段(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培養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因為這六個階段是連續的,所以在講解中逐一展開,利用問題導學法,針對不同的問題,設計了不同的情景。
根據本階段的學生能夠通過對圖片的觀察解決問題,設置了以下兩個問題: (1)鳥巢在什么時期發揮重要的作用?
(2)朱鹮和雞在雛鳥形態和育雛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根據本階段的學生對鳥類繁殖行為的知識積累,設置了三個問題: (1)鳥類求偶的方式有哪些? (2)孵卵的職責是誰在承擔?
(3)所有的鳥類生殖和發育都需要經歷這六個階段嗎? 從而順利完成對鳥的生殖和發育這個重點的學習,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深入理解鳥類的繁殖行為對種群繁衍的意義,從而樹立愛鳥護鳥的意識。
小結:鳥從求偶到產卵是它的生殖過程,由卵成為新個體是發育過程,鳥卵具有怎樣的結構能孵出鳥呢?
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出了本節的重難點:探究雞卵的結構,說出鳥卵適合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三)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1.通過設計探究試驗,讓學生對雞卵的結構和功能初步了解,并能夠將結構模擬圖與實物一一對應。
在實驗前需要學生做的是:先明確觀察的目的和順序,設計觀察方案,設計方案時務必考慮方案的可行性,以便達到最好的觀察效果。提醒同學每個操作選擇合適的實驗用具。參考書上鳥卵的結構圖進行觀察。
并對學生做實驗時提出紀律要求。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指導探究,組織交流。
展示學生探究活動時的教學視頻和圖片
將結構模擬圖和實物一一對應,可以幫助學生面對更真實的生物學,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實驗后,對于學生試驗過程中的不正確操作給于糾正,讓學生給于反思,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知雞卵的結構特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糾正日常生活的錯誤認識:一個雞卵是一個細胞嗎?
很多同學認為是一個細胞,卵黃就是細胞核。我用熟知的雙黃蛋提出質疑:難到一個細胞有兩個細胞核嗎?使學生認識到以往的認知是錯誤的,很自然的通過胚盤中含有細胞核得出了正確答案,并進一步介紹卵細胞外面包被的結構都是是經過輸卵管和子宮時,分泌物包裹形成的。徹底解決了學生的疑惑。同時又讓學生認識到這些附屬的結構保護著卵細胞,擺脫了對水環境的依賴。 (2)對于胚盤的講解我把她放在了“養雞場”的環節中。
由于時間和場地的限制無法帶學生真的去養雞場參觀。只能通過圖片的講解。
通過對雞卵的孵化選擇引出未受精卵和受精卵胚盤的不同;通過讓學生看胚胎發育過程圖更進一步了解雞卵的結構和功能,在此基礎上再提出雛雞長大后獲得的經濟價值是成為人類的食物和繼續產卵,引出飼料和它的生長、產卵率有一定的關系。
(3)剝去卵殼的雞蛋還能孵出小雞么?(播放視頻) 質疑:為什么要在保鮮膜上穿幾個小洞? 卵殼上面有氣孔。
實驗證明卵殼上有許多氣孔。 (四)最后請學生對雞卵的結構特點總結,說出鳥卵適于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培養了學生總結概括能力的同時,加深了對雞卵結構特點的認知。 (五)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朱鹮野外種群數量的恢復,離不開我們搶救性的保護措施。鳥類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能不能為它們做些什么?
此時布置課外活動內容,為工人文化宮及學校周邊樹林設計和懸掛鳥巢和向同學發出保護鳥類的倡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