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歐姆定律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物理人教版九年級17.4歐姆定律-湖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物理人教版九年級17.4歐姆定律-湖北省 - 荊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分析歸納得到歐姆定律。
2. 理解歐姆定律,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解決簡單的電路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根據實驗探究得到歐姆定律,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 通過應用歐姆定律,學會解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3. 通過歐姆定律的應用,使學生學會由舊知識向新問題的轉化,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悟用“控制變量”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2、通過了解科學家發明和發現的過程,學習科學家堅韌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熱情。
2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對電學非常感興趣,電學基礎較好,在已經完成探究實驗的基礎上來組織這堂課效果應該較好。
3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
2、教學難點
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的簡單計算。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歐姆定律
回顧并思考上節課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實驗結論。
活動2【講授】歐姆定律
(一)、歐姆定律的內容
1、閱讀教材第78頁2-5段的內容,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歐姆定律的內容: 導體中的電流,( ).
(2)公式: ( )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U—( )—( ), R—( )—( ) , I—( ) — ( )
說明:歐姆定律中的 I、U、R是指同一導體、同一時刻、同一段電路上對應的物理量。各 物理量的單位必須統一成國際主單位。
(3)歐姆定律的變形式:①求電壓:U = ( ) ,②求電阻: R = ( )
2、例 由歐姆定律公式I=U/R變形得R=U/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導體兩端電壓越大,則導體的電阻越大
B.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則導體的電阻越小
C.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D.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師】 對R=U/I,能否說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對U=IR,能否說導體兩端的電壓與導體的電阻和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大家討論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對物理公式不能單純從數學的角度去理解。
●公式R=U/I,它表示導體的電阻在數值上等于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的比值.這里要注意的是,導體的電阻是由導體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它跟導體兩端是否有電壓或電壓的大小,導體中是否有電流或電流的大小無關.所以,我們不能認為電阻R跟電壓U成正比,跟電流I成反比。
活動3【活動】歐姆定律
(二)、歐姆定律的的應用
【師】下面我們看看歐姆定律能解決什么問題.,如果要利用歐姆定律得出電路的電壓或電阻,各需要什么條件?
【題型一】 求電流I
例1 一輛汽車的車燈,燈絲電阻為30Ω,接在12 V的電源兩端,求通過這盞電燈的電流。
【題型二】 求電阻R
例2 如圖所示,閉合開關后,電壓表的示數為6V,電流表的示數為0.3 A,求電阻R的阻值。
反思:通過例2我們可以得出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即:可以利用電流表測出通過電阻的( ) ,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 ) ,應用歐姆定律的的變形式( ), 計算出電阻的大小。
【題型三】 求電壓 U
例3 一個電烙鐵的電阻是0.1 K Ω,使用時流過的電流是2.1A ,加在電烙鐵上的電壓是多少?
●公式U=IR,表示導體兩端的電壓在數值上等于通過導體的電流和該導體電阻的乘積.但要注意,電壓是電路中產生電流的原因.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電流為零,但導體電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認為電壓跟電流成正比,跟電阻也成正比。
【用圖像處理物理問題】
在探究通過電阻的電流跟電阻兩端的電壓的關系時,小東選用了兩個定值電阻R1、R2分別做實驗,他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如圖所示的圖象,請你根據圖象比較電阻R1與R2的大小,R1 ( ) R2。(選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活動4【練習】歐姆定律
(三)、課堂練習
1、某導體兩端的電壓為4V時,通過它的電流為0.2A,它的電阻是( ) ;當它兩端的電壓為6V時,它的電阻是( ),通過它的電流為( ) ;當它兩端的電壓為0V時,通過導體的電流是( ),它的電阻是( )。
2、如圖所示,將兩電阻串聯接入電路中,R1=5Ω,R1兩端的電壓U1=2V,R2兩端的電壓U2=4V。求R2的阻值。
3. 如圖所示,R1=4Ω,R2=8Ω,將它們并聯后接在電源兩端。如果說經過電阻R2的電流為2A。求流過R1的電流大小。
活動5【作業】歐姆定律
教材p79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