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磁現象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七章《磁與電》第一節《磁現象》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七章《磁與電》第一節《磁現象》天津市濱海新區
《磁現象 磁場》教學設計
【課題】磁現象 磁場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 第二十章第1 節 【課標要求分析】
1.了解簡單的磁現象。
2.通過實驗認識磁極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通過實驗認識磁場。
4.知道磁感線可用來形象的描述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分布狀況。 5.知道地磁場 【教材分析】
本節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磁現象,另一部分是磁場。磁現象是學生認識磁,以及理解電和磁關系的啟示概念,是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磁場也是一個抽象的物理概念,看不見摸不著,它也是重要的物理概念之一,對磁場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直接影響后面電和磁關系的學習。本節內容是電和磁現象的開端,因此讓學生在本節充分理解基本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學生分析】
在小學自然(科學)課程及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磁體,并且對磁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有所了解,但是對于本板塊的知識缺乏系統化,掌握的深度還不夠。作為本章的第一節有較多的物理概念,它是后續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做好學生實驗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概括出來物理概念或規律,是本節的主要特色。由學生熟悉的事物進入物理知識的探究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簡單的磁現象,認識磁極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知道磁感線可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分布狀況。 3.聯系生活實際,知道場。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會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通過磁感線的學習,感受抽象方法在物理學中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對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養成團結合作、主動與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 【教學重點】
知道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知道磁場的方向 【教學難點】
如何認識磁場的客觀存在 認識到磁感線是虛擬的。 【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啟發是比較重要的,教師清晰的思路能正確的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并學習到新的方法,因此教學過程中以引導學生實驗為主。 【學習方法】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
2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物理情景,引入新課 用實物投影展示小魔術——磁流體玩具,讓學生猜測教師手中的神秘物體是什么。
觀看魔術,對教師的提問進行思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進行新課
1.磁現象
課前充分準備實驗器材:木條、銅片、鋁片、鐵片、鐵釘、大頭針、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細線、小磁針等。 限時探究,動手實驗,完成學案上對應的問題每組隨機答一題,答對加一分:
1.磁體能吸引哪些物質? 2.磁體吸引大頭針,哪能吸得最多?
3.讓磁體自由轉動,靜止時,指向的特點是?
4.兩個磁極相互靠近,每種情況受力是怎樣的? 5.磁體能不能吸起一串大頭針?這種現象是?
6.磁化的好處?害處?
探究時間限時5分鐘,計時結束后6組學生根據電腦抽簽分別回答一個問題,回答對的加一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補充。結合PPT的圖片,復習上一競賽環節的相關知識點。
競賽一:
學生自主探究。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動手實驗探究問題,學習相應的知識點,把問題的答案填寫在學案上。自主閱讀教材,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與教師一起總結。邊看圖像邊理解磁現象。思考并總結。
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借助實驗儀器,自己動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圖片能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3
2.磁場
教師準備裝有小磁針的小盒,用紅色紙包好的磁體,用藍色紙包好的塑料管,從外觀上看起來差不多。分別用兩個物體靠近小磁針,引導學生小磁針的不同運動狀態,進而引出磁場的概念——磁體周圍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
如何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教師展示被風吹動的云的圖片,風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如何判斷風的方向?學生:依據云的運動方向。教師引出“轉換法”這一重要研究方法。
教師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實驗:吹風機吹出的風看不見,如果在其中放上一個小紙片,就能根據紙片運動的方向判斷風的方向了。所以要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需要在其中放入一個會運動的物體,請同學們思考。學生演示:在磁場中放入一個小磁針,小磁針在不同位置的指向會有所不同,進而能探究不同位置的磁場。教師總結:轉換法:利用小磁針的指向,探究磁體周圍的磁場方向的特點。物理學規定: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方向為磁場方向。
學生分組實驗一:利用小磁針探究不同磁體周圍的磁場方向。教師用手機拍照收集實驗現象,利用傳屏軟件投影到大屏幕上分析結論,磁體周圍,不同位置的磁場方向不同。沒方小磁針的地方有磁場嗎?如何探究?需要放更多的小磁針……教師解釋說明,鐵屑鐵屑被磁化后相當于無數小磁針,在磁場的作用下,形象地顯示出磁場的分布。
學生分組實驗二:利用鐵屑探究磁
活動一:猜一猜紙里包
著什么,根據教師的引導:小磁針轉動→小磁針受力→并沒有接觸→施力物體是?得出: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是:磁場。
依據實驗現象,對比磁體和非磁體,更容易接受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
4
場方向。教師用手機拍照收集實驗現象,利用傳屏軟件投影到大屏幕上分析結論。可以看出,磁體周圍的鐵屑成線狀分布,不同位置的磁場方向不同,所以用語言描述起來非常麻煩,可以利用模型法:將磁場用帶箭頭的曲線畫出來——磁感線。
教師演示畫條形磁體周圍的磁感線。器材:裝有小鐵棍的塑料板、透明度很好的硫酸紙、小磁針、馬克筆。將塑料板放在條形磁體上面,輕輕敲打塑料板直至小鐵棍有規律地分布,將硫酸紙放在塑料板上,用馬克筆畫出小鐵棍的線狀分布,再將小磁針一次放在每條曲線上,觀察N極方向,用箭頭標出。
學生競賽二:分組實驗畫出不同磁場的磁感線,兩組PK,獲勝一組加一分。一組二組,PK畫蹄形磁體周圍的磁感線;三組四組畫同名磁極間的磁感線;五組六組畫異名磁極間的磁感線。教師利用手機拍照收集實驗現象,利用傳屏軟件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們分析判斷那組獲勝。教師總結,磁感線可以用箭頭描述磁場方向,不同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N極發出回到S極,還可以描述磁場強弱,磁感線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
學生練習,用flash軟件,快速找到不同磁體對應的不同磁感線。
學生競賽三:搶答題,答對加一分,答錯扣一分
(1)磁感線是為了形象描述磁場而建立的模型,是 的。(存在/不存在)
(2)磁體外部的磁感線都是從
極出發,回到 極,內部相反。
5
(3)磁場的方向沿磁感線的 方向,每個位置的磁場方向是唯一的,因此兩條磁感線 相交。(能/不能) (4)磁感線越密,磁場越 (強/弱)。
(5)磁場分布在磁體周圍的整個空間里,沒有畫出磁感線的位置 磁場。
教師用教具演示,磁體周圍的磁場不是平面的,而是成空間立體分布。
課堂小結
練一練
學生觀看小視頻《6個神奇的小實驗》,教師提問能用本節課的知識解釋視頻中的現象嗎?其中前兩個實驗可以用本節課知識解釋,可是其他實驗涉及接下來幾節課的內容,所以有那么多神奇的現象需要我們學習了更多知識才能解釋,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地磁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