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Where did yo,go on vacati
所屬欄目:初中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Writing
一、教學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次授課內容選自人教版“Go for it!”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課型為寫作課。該部分不僅綜合檢測學生是否已掌握本單元相關話題所涉及的詞塊、句型和語篇,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在撰寫旅行日記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分析比較,使其了解各地文化風俗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本課圍繞中心話題“Travel”展開各項教學活動。本課為本單元最后一課時,學生在Section A與Section B部分,已學習了與話題相關的詞塊、句型,積累了相關語篇。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本內容進行較大幅度的整合,只保留與話題相關的部分內容,補充更貼近學生實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著重通過過程寫作教學,培養學生審題、構思、撰寫、修改、賞析的過程寫作策略。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策略。
(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過程性,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使學生能系統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本課教學重點為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過程寫作,而其中指導學生如何修改、點評、賞析則為本課教學難點。同時,在各教學環節中滲透與話題相關的文化知識,使學生了解不同地區地理特征、文化風俗等方面的差異,如:氣候特征、飲食習慣、作息習慣、出行方式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 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本次授課為八年級的第一節寫作課,剛剛結束的假期經歷給寫作話題“travel”提供了豐富的真實背景素材,學生有著較強的表達和分享的意愿。同時,不同假期經歷產生的信息差,更有利于相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寫作興趣。而作為八年級的學生,對于“travel”所涉及相關話題,如:天氣、交通、購物、飲食等,均較為熟悉。在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和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中,學生學習了如何運用一般過去時描述已發生的事情,對一般過去時意義、結構和語用功能已較為熟悉,這些積極的因素都將有利于學生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2)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寫作,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差,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寫作后的評價和賞析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表達看法和建議。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通過各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在分析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在此過程中了解到差異的存在,認同差異的存在,并尊重差異的存在,進一步培養了跨文化意識。
3. 教學目標
(1)掌握as soon as, so...that..., especially, 等詞匯、句型的語義、形式及語用功能;
(2)強化、鞏固對一般過去時的綜合運用,并正確使用一般過去時,以日記的形式描述自己的旅行經歷;
(3)通過使用習作評價標準,客觀地進行自評與互評,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 (4)能了解文化差異,尊重差異,培養跨文化意識。 4. 教學思路
2
(1)備課思維過程
本課的設計思路基于過程教學理論,分為“話題引入——焦點討論——結構分析——模仿寫作——評價反饋”五個教學步驟。通過教師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話題寫作。在此過程中,貫徹“重過程,輕結果”的形成性評價,培養學生構思、撰寫、修改、賞析能力。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后,本課主要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3)教學設計優化
通過詳盡的學情分析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教學目標和課堂容量的相關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以下整合與優化:
① 運用簡單且易于激發學生興趣的自制視頻作為導入,簡單明了,直奔主題。
② 摒棄課本中與話題不相關的內容,對教材進行合理整合,自編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結構——語篇理解——語言賞析”三步學習閱讀材料,并將本環節培養的能力遷移到寫作過程中。
③ 寫作后的習作自查、同伴互評和小組評價,著重培養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同時,點評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習作的結構、內容、語言等方面進行評價賞析,激發并保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和欣賞他人的品質。 二、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介運用
Step-1 話題引入
1. Brainstorming
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National Day vacation? 2. Play a video T: I took a lot of photos with this camera when I went on vacation. And I made them into a video.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it? Find out the places or things you know.
1.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
問進行思考、回答。
2. 帶著任務觀看視頻。 圖片、視
頻、ppt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別開生面的引入,迅速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教師用自己拍攝的照片制成的視頻,既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能迅速引入本課話題“travel”。 Step-2 呈現寫作任務
呈現本課寫作任務: Write a travel diary for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nother way to keep those memories along our trip by writing a travel diary.
明確寫作任務 圖片、ppt
設計意圖 通過呈現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
video presenting
Pre-writing Learning objective presenting reading for writing Timed writing Peer-checking Self-checking While-writing Post-writing Group evaluation
話題引入,激發背景知識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有針對性參與課堂 積累詞、句、語篇等相關素材,培養仿寫能力 限時寫作,監控寫作過程 根據自查量表檢查習作,培養自我糾錯能力
同伴互評寫作,培養合作意識 小組評價,培養相互協調、合作學習的能力
3
Step-3 焦點討論
1. 引導學生思考在撰寫旅行日記的時候,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T: What should we think about when we prepare to write a travel diary?
2. 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別對指定的部分進行合作討論,協作完成思維導圖。
1、思考撰寫旅行日記需要涵蓋的內容。 2、小組討論,合作完成思維導圖。
黑板、ppt
設計意圖
1. 引發學生對相關話題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思考;
2. 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同時也為稍后的寫作提供了語言支持。
Step-3 閱讀分析
1. 文本分析。引入Tom’s travel diary,完成信息卡。 2. 結構分析。引導學生分析旅行日記的文體風格與文本結構。
3. 詞句積累。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連接詞,并積累好詞好句。
T: Please find out the connecting words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or phrases you like or you don’t quite understand.
4. 句子仿寫。通過學習文章原句,引導學生對句子進行仿寫。
T: Please rewrite th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words.
1. 閱讀文本,完成信息卡。
2. 分析范文結構。 3. 劃出文中的連接詞及好詞好句。 4. 仿寫句子,為寫作積累語言素材。
ppt
設計意圖
帶領學生走入文本,分析文本。通過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structure analysis以及reading for language appreciation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進行篇章閱讀,內化知識,為下一步寫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
Step-4 限時寫作 梳理撰寫travel diary的基本框架和相關語言知識,要求學生限時寫作。 T: Let’s write a travel diary like Tom’s in 8 minutes.
進行限時現場寫作。 黑板、ppt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限時寫作,既能保證學生寫作時間,又能提高寫作效率,同時,學生完成作文的情況也可以作為本節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 Step-5 修改評價
1. 引導學生根據學生自我評價表,對習作進行自我檢查和修改。
T: Please check and correct your travel diary according to the self-check list.
2. 讓學生交換習作,根據同伴評價表,并使用修改符號進行互改互評。
T: Now, exchange your travel diary with your partner and help each other to correct the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peer-check list.
3. 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相互欣賞組內同學的習作,選出每組中的Writing Star。
1. 根據學生自我評價表,對習作進行自我檢查和修改。
2. 交換習作,根據同伴評價表進行互評。 3. 進行小組合作,相互欣賞組內同學的習作,選出每組中的Writing Star。
ppt
4
三、板書設計
四、課后評析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基于過程教學理論,分為“話題引入——焦點討論——結構分析——模仿寫作——評價反饋”五個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扎實地學習如何撰寫旅行日記,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效果高效。其中有以下教學特點:
1、話題引入環節,教師通過自己拍攝的照片進行引入,能迅速地和學生產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閱讀分析環節,教師通過三個步驟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structure analysis以及reading for language appreciation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在reading for information部分,教師創新性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信息卡,提煉信息,有助于培養學生梳理脈絡,歸納信息的能力。
3、修改評價環節,教師引入星級制評分方式,是教師重過程,輕結果的表現。而在修改互評方面,教師設計了學生自評表和同伴互評表,使學生根據明確的標準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
4、作業布置方面,讓學生將習作上傳到QQ空間或者微信朋友圈,能讓學生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是評價在課后延伸的體現。
以上各個教學環節均較好地體現了教師對寫作課型的相關教學理論的熟悉,以及對課堂教學較好的調控能力,高效地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