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夜洛城聞笛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春夜洛城聞笛》湖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春夜洛城聞笛》湖北省 - 孝感
《春夜洛城聞笛》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春夜洛城聞笛》是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之一,這首詩系因詩人厭倦飄零、思歸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詩人在徹夜不眠之時寫的,表達了思歸安陸的強烈感情。
學情分析:學生進入初中將近一年,對詩歌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從培養學生喜愛詩歌進而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出發,本節課將著重“讀“,通過詩歌五讀法讓學生掌握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情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關鍵詞掌握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情感; 2、掌握詩歌學習方法(詩歌五讀法),學習積累、擴寫詩歌。 教學重點:通過關鍵詞掌握詩歌內容,感悟詩歌情感;
教學難點:掌握詩歌學習方法(詩歌五讀法),學習積累、擴寫詩歌。 教學方法: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獲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相關PPT,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李白的相關知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幻燈片展示《中國詩詞大會》外賣小哥奪冠的畫面。
2018年2月的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中,由一個外賣小哥斬獲桂冠。這突然驚醒了我們,原來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我們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瑰寶之一。在華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們聽到了遠古傳來的關關雎鳩在水一方唱響,我們聽到了那三百首唐詩和宋詞的余韻至今傳唱,我們聽到了梧桐深院漢宮之秋的旋律蕩漾耳畔。這是中國的詩歌華夏的精華。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代詩仙李白帶給我們的《春夜洛城聞笛》
二、讀準字音
1、 找多音字,請學生讀
學生糾錯、點評 2、 播放錄音,請學生聽 3、 請學生正音后再讀 4、 學生齊讀
三、讀通詩意 1、解題
師:詩人在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時間、地點、事件) 2、關鍵詞
第一組:聞、誰、暗、滿
聞:聽到(古今異議)
誰:笛聲出處不明,對應“聞”;
暗:形容笛聲悠遠輕細,與聽笛者不期而遇;
滿:夸張,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寂,為后面思鄉作鋪墊; 第二組:折柳、何人不起
折柳:折柳贈別;《折楊柳》曲;“留”;
何人不起:誰不升起(反問,加強語氣);由己及人,聯想到遠離故園、客居他鄉的人
故園:故鄉 3、構置意境
(1)學生根據關鍵詞先說; (2)屏幕提示后再請學生說:
這是一個_____的夜晚,詩人聽到_______的笛聲,就是那一曲________勾起了詩人________之情。在這情懷中,詩人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生再用自己的話來購置意境 4、師生合作,意境伴讀
你們說得真好!這樣,吳老師來營造意境,你們來讀出詩境,讀讀看是哪一句詩,要讀出詩歌的情境哦! 師:不知從誰家的窗戶里悄然飄出了陣陣悠揚的笛聲 (誰家玉笛暗飛聲)
師:這笛聲隨著春風傳遍了整個洛陽城 (散入春風滿洛城)
師:在夜里傾聽一支表達惜別之情的《折楊柳》曲 (此夜曲中聞折柳)
誰能不勾起懷念故鄉之情呢! (何人不起故園情) 四、讀懂詩人 1、寫作背景
師:哦,我們仿佛已經走進詩人,走進洛城,感受到悠揚的笛聲,寂靜的洛城,滿懷的思緒……可吳老師不禁想問,詩人因何浮想聯翩,又因何作下此詩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離詩人再近一步。
學生分享寫作背景。
10歲,讀諸子百家,通詩書。
24歲,年少有為。“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5歲,辭親遠游。“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34歲,初到長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42歲,待詔翰林,“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44歲,賜金放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45歲,雙子星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五、讀懂詩情
師:詩人思歸故里,方才寫下此詩,由此可見,詩歌表達的是 一種怎樣的情感?
(思鄉之情)
師:誰能告訴我,詩歌中這種情叫什么情? (故園情)
師:是啊,何人不起—— (故園情)
師:怎么理解這句詩?
(是啊,誰的心中能不升起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呢?)
師:吳老師知道咱班上有些孩子是留守學生,是外地人,平時會想家、想父母的舉手?那你們覺得,根據觀察,你們周圍的哪些人會格外地思念故園?
(乞丐——無家可歸的人)
(商人、游客、學生……——離家在外的人)
師: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人思鄉,我們讀詩也思鄉,那當時和詩人同處洛陽,一樣聽到悠揚的《折楊柳》的笛聲時,還有誰也在思鄉?
(在外經商的人,家破人亡的人,獨自求學的人……) 師:簡而言之,是遠離故鄉的人!讓我們再讀詩歌,讀出離家的傷感,讀出在外的憂愁,讀出詩人的愁緒。
學生齊讀 六、讀出畫面感
1、想象畫面,模擬李白思鄉的情景
師:有多少人遠離故鄉,有多少人魂牽夢縈,有多少人心生向往, 因為思鄉,納蘭性德“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因為思鄉,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因為思鄉,李白又會怎樣呢?此時的他,會有怎樣的動作、神態、心理呢?讓我們將想象凝聚于筆端,去描繪當時的畫面。 同桌討論,組織語言; 學生展示,模擬場景;
2、 展開聯想,模擬其他思鄉人
師:李白如此,那其他遠離故鄉的人呢?他們聽到笛聲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例如夜半打更人、進京趕考的學子、······誰來試試看。
學生模擬。 七、 總結
1、總結學法
(1)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內容、主旨 (2)詩歌五讀法
(2)舉一反三,重在積累 2、小組合作,展示讀法
師:現在就來檢驗你們的學習效果,試著小組合作,選擇齊讀、男女生分讀、唱歌、表演、說書或講故事的形式來展示這首詩。 小組合作,商量展示方式。 小組展示。
八、 拓展詩歌,誦記
1、對比閱讀武元衡《春興》
師:語文學習不能是單一的一節課,我們還要走進生活,不斷積累,不斷提升,現在吳老師就考考你們的語文功底,對比分析兩首詩。
同是思鄉,兩首詩蘊含的情感和運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呢? 2、
拓展詩詞積累
師:春天的景物、悠揚的笛聲悄然間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詩句有思鄉之意呢?
九、布置作業
1、背誦《春夜洛城聞笛》; 2、發揮想象,擴寫詩歌;
3、推薦席慕蓉《鄉愁》,希望同學們下去之后做到古今賞讀。 十、板書設計
詩歌五讀法 春夜洛城聞笛 1、 讀準字音 李白 2、 讀通詩境 誰 暗 滿 3、 讀懂詩人 折柳——思鄉之情 4、 讀出感情 關鍵詞——內容、主旨 5、 讀出畫面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