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河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河北省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示了聞一多先生對于文學事業和革命事業的兩種獨特態度:作為學者,他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作為革命家,他是“做了就說”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實有一個精神核心——愛國情。潛心學術是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革命斗爭也是為了踏出一條救國救民的血路。第一單元所選的題材均和歷史人物有關,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所以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社會生活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看法,表達個人觀點的欲望強烈。由于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他們關注時髦、偶像、網絡游戲等話題,而對于傳統文化,對周圍的人和事卻漠然視之。所以,對學生進行恰當適時的引導就顯得尤為必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本文的四字詞語,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培養學生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概括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澎湃的愛國激情,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難點
積累本文的四字詞語,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培養學生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概括的能力。
教學突破
本節課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表現欲強,對未知領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本節課前,他們通過學習《鄧稼先》已初步認識到:學習名人應通過了解他們的感人事跡來學習他們的精神。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此資源,針對他們對聞一多先生還缺乏完整系統的認識,先通過《七子之歌》導入新課,進而以題目的“說和做”為切入點,以“聞一多先生是如何處理好‘說’和‘做’這兩種行為的?請結合文章語句進行分析。”作為課堂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實質,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設想
首先由《七子之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感知聞一多的愛國情;然后以題目的“說和做”為切入點,以“聞一多先生是如何處理好‘說’和‘做’這兩種行為的?請結合文章語句進行分析。”作為課堂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實質,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聞一多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底蘊,為能游刃有余地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作準備。 2.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文章重難點,并依據學情備課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解決生字詞并搜集聞一多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初識聞一多 1.播放《七子之歌》導入新課。
質疑1:你知道課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嗎?他的創作者是誰?(旨在引出聞一多) 質疑2:你知道聞一多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七子之歌》嗎?(旨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聞一多先生作為詩人所表現出來的熱情澎湃的愛國情。)
——資料鏈接:1925年夏,聞一多從美國留學歸國。走下海輪,詩人難以抑制心頭的興奮,將西服和領帶扔進江中,急切地撲向祖國懷抱。然而,等待他的,卻是無邊的黑暗和奇恥大辱……放眼家園國家,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列強占了七塊土地……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并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廣東湛江)和旅大(旅順、大連)。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被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改編選作主題曲,由于該紀錄片的影響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主題曲。作者)(教師板書:愛國 熱情澎湃的詩人)
質疑3:這樣一位熱情澎湃的愛國詩人又是如何處理好“說”和“做”這兩種行為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作家臧克家走進《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探個究竟。(旨在導入本課的學習,教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2.出示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②學習聞一多澎湃的愛國激情,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二、研讀文本——走近聞一多
質疑1:聞一多先生是如何處理好“說”和“做”這兩種行為的?請結合文章語句進行分析。 明確: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教師一并板書)
質疑2:“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這些“說”和“做”的行為為什么會迥乎不同呢? 明確:“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是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說了就做”是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的方面。(教師板書:學者 革命家)
質疑3:“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是一位怎樣的學者?請同學們研讀課文,用“聞一多先生是一位 的學者,我是從文中 (課文語句或字詞) 中讀到的”的句式對聞一多先生加以評價。
示例:聞一多是一個“珍惜時間”“廢寢忘食”的學者,我是從文中“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中讀到的。
(學生依據文本內容暢所欲言)
質疑4:這樣一位“珍惜時間”“廢寢忘食”“鍥而不舍”“刻苦鉆研”“一絲不句”“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不動不響”“無聲無聞”的學者取得了哪些成就?
明確:①《唐詩雜論》;②《楚辭校補》;③《古典新義》
質疑5:除了文中提到的,他還有哪些代表作品?(旨在引導學生會讀書,會利用書中的注釋。) 明確:代表作有詩集《紅燭》《死水》,學術著作《神話與詩》《唐詩雜論》等。(答案見教材第9頁注釋①)
質疑6:可見作為詩人和學者的聞一多先生取得了累累碩果,所以作者稱聞一多先生是什么樣的學者?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個詞語大聲告訴老師。
明確:第19段的“卓越”。(教師板書:卓越)
質疑7:累累碩果的背后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作為學生的我們,你從聞一多先生身上學到了什么?請你大膽說出來和大家共勉。
(學生暢所欲言)
質疑8:“說了就做”的聞一多先生又是一個怎樣的革命家呢?他究竟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結合原文加以闡述。(旨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0、11、14——18自然段,感受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明確:課文第10、11、15、16、17自然段為聞一多先生說的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反復朗讀;課文第14、15、18自然段為聞一多先生做的內容,即“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上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體會聞一多先生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為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所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教師板書:大勇)
播放聞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講》視頻,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大罵特務”“慷慨淋漓”“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理解,切身感受聞一多先生所展現出來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教師小結:聞一多先生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無論是作為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還是作為革命家“說了就做”,他始終都是 ,這是他人格的寫照,所以作者在課文結束給了他的“說和做”以高度的評價,他是 。(教師邊小結邊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并板書“言行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標”,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句,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質疑9: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話“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小組討論并交流,注意理解句子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步著手①確定并理解關鍵詞;②聯系上下文;③結合文章主旨,即作者的寫作目的。)
三、主旨感悟——禮贊聞一多
教師過渡:正是這樣一位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震驚了億萬民眾,人們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
——資料鏈接: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
“聞一多的死是一首偉大的詩。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冰心
“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周恩來 請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筆,根據本節課所學為聞一多先生寫一段頒獎詞。 示例:
民族大義的衛士,書香儒雅的學者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他卻潛心貫注,心會神凝,又向“古典新義”邁進,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做了再說,做了不說”是他身為學者的真實寫照。在國共關系緊張時,他挺身而出,向全國人民疾呼: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以生命為代價,大罵特務,起草了政治傳單,并參加了游行示威隊伍。最終用寶貴的生命,證實了自己的言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四、教師寄語——銘記聞一多
本文的作者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詩中寫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聞一多先生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英魂卻永遠在我們心中,不斷地激勵著我們前進。我們應該時刻銘記著——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讓我們大家一起喊出他的名字:聞一多!
五、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太陽吟》《死水》《靜夜》等詩作,欣賞其藝術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