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晚春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晚春》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晚春》黑龍江 - 齊齊哈爾
春風十里,詩情畫意
教學課程:《晚春》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材內容分析:這首《晚春》選自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古代詩歌。教學重點是學會欣賞事物的內在美,接受精神啟迪,加強閱讀積累,激發學生對熱愛大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情感。借助注釋讀懂詩文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領會詩文的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再結合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教學的要求,基于學生只在初一時學過古詩五首,對詩歌朗讀、鑒賞的方法還很模糊的現實,我想把這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充分理解詩歌內容,領略詩人寫詩意境之美的基礎上提高詩歌朗讀和鑒賞能力。 學習者特征分析:
初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了初步的詩歌學習基礎,學生對寫景抒情詩歌好奇心強,就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能夠理解這篇課文的內容。 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積極創設情境,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學習興趣和探求熱情,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領悟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不斷加強語言積累;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好地實現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描寫春天的詩句,感受詩詞的音律美。
2、掌握多種誦讀的方法,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珍惜美好時光的熱情。
3、學會運用詩歌鑒賞方法: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談話導入,揭題激趣。
一、探春
1、猜字謎:三人同日去賞花。 (春) 2、看到這個“春”字,你想到了什么? 二、讀春
1在這草長鶯飛的時節,有時想想,做一個讀詩之人何其幸福。這里是一個讀詩的世界,與每一首詩的相遇,都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這一次,我們師生又會有怎樣的邂逅呢?春天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千姿百態的,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用飽含深情的詩句描寫、贊美春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 (1)資料助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閱讀詩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快速背誦,加深對文本的印象。
【課件出示關于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然后,教師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加深印象。】
1.關于作者: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州)人,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關于背景:此詩是《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詩估計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所見后感悟而作,同時又是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期,正好又是在官場上不得志的時候。 (2)朗讀詩歌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認識,并較熟練地朗讀全詩,為下面的了解詩意奠定基礎。 1.提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芳菲(fēi) 榆莢(jiá) 解(jiě) (2)讀出節奏,注意停頓。(按音節停頓或按意義停頓)
2.方法指導:讀出節奏,前提是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停頓為主。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朗讀詩歌 (1)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點評。
(4)范讀,明確節奏,讀出正確的節奏。 (5)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朗讀《晚春》 。
(6)運用其中一種方法練習朗誦一首自己喜愛的春天的古詩。 三、賞春
1、讀了這首詩,結合老師提供的注釋,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心情。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方法引領、指導自讀自譯、梳理詩意等步驟,指導學生快速疏通文意,培養學生自讀自譯的能力。
1.方法引領:結合詩后的主題,寫作技巧的詮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翻譯全詩,畫出疑難語句,師生共同解決。 2.師強調,生做好記錄,并記住重點詞語。 草樹:指草本和木本的各類花木,即花草樹木。 久不歸:意為春天很快將要過去了。 斗:競爭,比賽。 楊花:指柳絮。 榆莢:指榆錢。 才思:才氣,才華。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天空。
3.合作交流,理解詩人描繪的內容。哪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所描繪的內容?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四、悟春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主旨,學會欣賞詩歌的能力。 1.這首詩前兩句運用怎樣的手法?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的好,請賞
析。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詩的主旨,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明確〕 這首詩每兩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意思,開頭兩句“草樹知春久不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寫花草樹木探得消息,得知春天用不了多久就要離去了,為了將春天多留些時日,各自都使出了最大的本事,爭芳吐艷,各顯美麗姿色。霎時,萬紫千紅,春色滿園。“草樹”,指各種花草樹木。“久不歸”,不久就要歸去。
一個“知”字,一個“斗”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
(2)有姿色的花草樹木爭芳斗艷,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又怎樣了呢?退避三舍不敢出來了嗎?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
〔明確〕 “楊花榆莢”雖然沒有任何姿色,無法像其他花草那樣呈現嬌艷,吐露芳香,但是它們也不自卑,不藏匿自己的短處,而是加入了“百般紅紫”的“斗芳菲”行列,將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化作了漫天雪花,翩翩起舞紛飛。“無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進而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 3.結合寫作背景,后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我們什么? 〔明確〕 “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放棄那點微不足道的自尊,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五、《苔》主題學習
苔 袁枚(清)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
讀詩談感受,從(內容、寫法、思想感情、哲理)賞析本詩歌。 六、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詩歌。
2、預習:《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3、運用今天學到的詩歌鑒賞方法:誦讀—理解—品析,課下以小組為單位解讀其他詩歌。 七、教學評價設計
1、及時性,對學生的積極表現給于及時鼓勵。
2、以鼓勵為主,即使學生回答錯了,也應該給于正面鼓勵。 八、幫助和總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