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熱力環流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熱力環流》-欽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熱力環流-欽州市第二中學
熱力環流教學設計
【考試大綱】 1.熱力環流 【課程標準】
1.掌握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
2.能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象 【教材分析】
熱力環流原理是“大氣”重點。它承接大氣受熱過程,是學習大氣水平運動的基礎,也是分析三圈環流的基礎;它也是一個模式,能解釋海陸風、山谷風和城市熱島效應,可以分析出近地面高低壓影響下產生的天氣。 【學情分析】
學生基礎薄弱,經過第一單元“行星地球”的狂轟濫炸已經焦頭爛額,學生覺得地理難學很多時候是因為看不見摸不著想不出。而熱力環流的原理又是學好“三圈環流”及“海陸分布對氣壓分布的影響”的根基,本節課旨在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并且參與到課堂當中。 【課前準備】
1.地興趣小組燃放孔明燈觀察“熱脹”原理,教師制作成微課。
2.地理實驗室準備好:透明玻璃缸、熱水、冰塊、香、打火機、黑色紙板、白
色紙、黑色馬克筆、小組桌牌。 3.學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 繪圖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熱力環流的定義,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2.能力目標:①觀察實驗繪制熱力環流圖并說出繪制的依據。
②運用熱力環流原理分析常見的熱力環流(海陸風、城市風、山谷風)的形成并繪圖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實驗動手能力、合作探究的團隊精神、初探人地關系。 【教學重點】
1.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2.常見的三種熱力環流(海陸風、城市風、山谷風)。 【教學難點】
1.大氣的垂直運動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氣壓差異。 2.山谷風的分析原因。 【課前實驗】 實驗名稱
時間
地點
參與者
孔明燈實驗
課前三天
欽州二中圖書館前空地
地理興趣小組
實驗目的 驗證:“熱脹冷縮”中的“熱脹”
3
實驗過程(Step1~Step4)
Step1:點火
Step2:放飛
Step3:升空
Step4:回收
實驗成果
教師制作成1分32秒的微課(留作課堂上使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
熱力環流
透明玻璃缸、熱水、冰塊、香、打火機、黑色紙板、白色紙、黑色馬克筆、小組桌牌。
預習教材 完成導學案 導入新課
孔明燈:祈福 引起學生興趣和共鳴
學生的好奇心被引起 播放微課
孔明燈實驗驗證
播放微課
觀看微課 分析微課 實驗
運用物理知識分析“熱脹”現
象
引導學生觀察孔明燈運動方向并分析原因。
運用密度差來
回答
4
觀看微課前教師引導
學生解答熱脹原理
課堂實驗 熱脹冷縮實驗
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和觀察熱水和冰水上方氣體的運動方向
學生代表做實驗,各小組派代表上前近距離觀察實驗
學生代表做實驗
各小組代表觀察實驗
繪出熱力環流圖
熱力環流模式圖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到的試驗現象繪圖
學生代表回到小
組內一起來繪制熱力環流圖并講解熱
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小組內討論繪熱力環流圖
選出兩個小組代表分析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5
小結 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做小結并形成筆記 學生認真做筆記
教師板書小結
學生做筆記
應用
常見的三種熱力環流:山谷風、海陸風、城市風 教師在黑板上版圖:山谷、海陸、城郊
學生小組內討論在學案上繪出大氣運動方向,小組代表到黑板上繪出相應的熱力環流。
教師板圖
三個小組代表繪出大氣運動方向,并且分析
原因
知識探究
熱島效應的影響
教師在電子白板上打出問題:
1.城市熱島環流對城區大氣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哪些影響? 2.應該如何減緩?
學生小組內討論 并作答:1、植樹造林2、低碳出行,減少污染物排放
6
教師在電子白板展示問題
學生作答
課堂練習
熱島效應的影響半徑及工廠的選址問題 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展示題目
學生小組內討論作答:工廠要建在熱島效應影響的半徑之外
教師展示問題
小組代表回答工廠選址依據
課 堂 小 結
1.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1)根本原因:太陽輻射能的緯度分布不均。
(2)作用:實現熱量和水汽的輸送;形成各種天氣現象。 2.常見的熱力環流
(1)海陸風--- 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2)城市風---風從郊區吹向城市。 (3)山谷風---白天吹谷風,晚上吹山風。
課 堂 反 饋
1. 通過觀察實驗得出知識,符合新課改精神。
2. 能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 3.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能力。
4. 教師面對錄像機的儀態不夠自然大方,學生對山谷風的理解不到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