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的家鄉,怎樣發展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我的家鄉怎樣發展》山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我的家鄉怎樣發展》山東省昌樂及第中學
1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是以山東省濰坊市為例進行家鄉發展的探究。主要從現狀、出現問題、解決措施方面依次進行探究,最終讓學生總結出家鄉最合適的發展方向。 (一)教材分析
本課為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研究課,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學生在學習了區域經濟發展和區域合理開發的基礎上,能從學習過程中提取出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方法,并且能夠通過此方法切實分析家鄉的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本課最終目的是一方面讓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分析研究中強化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了區域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掌握了分析區域問題的方法。且在初中學習過鄉土地理,對學生自己的家鄉—濰坊現狀有所了解。同時學生能夠充分聯系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圖文資料,高效準確的進行分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借助地圖,運用區域認知方法概括濰坊市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2)以濰坊市特色農業為例,從人地協調的角度分析因地制宜確定區域發展方向及措施的重要性,提升綜合思維素養。
(3)結合濰坊市農業發展的實例,解決現實中的地理問題,認識地理學科的實踐價值。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平時觀察、實地了解、網絡搜索等多種方法了解濰坊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2)通過對家鄉發展的調查研究,學會分析評價濰坊市農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3)應用所學知識,為濰坊市農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2
通過對家鄉發展情況資料的收集,培養學生關注社會、民生、地方發展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實事求是的態度。
4、重點:家鄉農業發展的條件、存在問題、借鑒經驗和解決措施。 5、難點:充分利用所查找資料進行分析。 6、教學方法:資料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 (四)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播放視頻——濰坊農業節選,看了這段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肯定像我一樣感慨我們濰坊市農業經濟的騰飛。前面我們學習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學習知識是為了具體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因此這節課我們就以我們的家鄉濰坊市為例,借鑒前面學習的方法和經驗,共同分析我們的家鄉濰坊市如何發展。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1)借助地圖,運用區域認知方法概括濰坊市的自然環境特征及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2)以濰坊市特色農業為例,從人地協調的角度分析因地制宜確定區域發展方向及措施的重要性,提升綜合思維素養。
(3)結合濰坊市農業發展的實例,解決現實中的地理問題,認識地理學科的實踐價值。 2、新課講授
探究家鄉發展的一般思路。 首先了解一下家鄉的基本情況
多媒體展示:濰坊市的地形圖和降水量圖,以及閱讀濰坊市的資料。 師:(1)讀圖概括濰坊市自然環境的特點。 (提示:從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方面)
(2)簡述濰坊市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
生:討論總結 ,回答問題 師:多媒體展示答案
(1)①位置: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地跨35°32′N至37°26′N,118°10′E至120°01′E。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
3
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
②地形:南部低山丘陵區,中部洪積、沖積平原區,北部濱海地區 ,地勢低平。地勢南高北低。
③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季節變化大。
④河流:中小河流眾多。 ⑤植被:森林覆蓋率高。
(2)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土壤肥沃;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
師:通過對濰坊的認知,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的地理學科素養:在哪里?有哪些地理事物?這些地理事物有何特征?彼此間有何聯系? 師:同學們知道濰坊的特色農業有哪些嗎? 生:踴躍回答。
師:這些農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同學們能為濰坊農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一個“金點子”嗎? 生:小組討論,教師提問
師:同學都很有能力,那我們這節課以壽光蔬菜、昌樂西瓜、青州花卉為例,共同探討一下這三個縣市是怎么做的?請同學們閱讀學案第二部分歷史陣痛,回答問題2.
多媒體展示:濰坊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壽光蔬菜: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特色農業為基礎發展的壽光進展迅速,城市化建設飛快,但是農業的發展仍存在如下問題:蔬菜種子大部分來自國外,儲藏、加工手段落后,缺乏核心競爭力。龍頭企業加工技術落后,產品深加工能力低。菜農的蔬菜安全意識淡薄,出口企業對蔬菜衛生狀況檢查不到位,政府對農藥的生產、使用監管力度不夠。蔬菜的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未能實現市場多元化。 青州花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花卉行業逐漸成了有活力的行業之一。青州作為整個中國花卉發展比較早的縣級市,在花卉產業的發展上,遇到了一些問題:產業缺少組織,市場競爭力弱,無法駕馭市場;生產的專業化程
4
度低;生產設施還非常落后,花卉種植以普通花卉為主,高端花卉較少;花卉銷售過程中,易相互壓價處理;物流相對較亂,價格參差不齊。花卉品種單一,品質不高。流通環節不夠健全,流通過程中信息不夠透明。花卉深加工項目非常少,處于初級階段。
昌樂西瓜:西瓜是昌樂的形象產品。昌樂西瓜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技術先進,國內領先。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生產的盲目性大,無法準確確定種植的品種和種植規模。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和保護設施的改善,西瓜總量增加,上市提前,但是近幾年上市早的優勢在弱化。病蟲害加劇,使西瓜品質下降。缺乏雄厚的資金運行,品牌力度打造不夠。 生:黑板作答
師:講解補充,并提出問題:簡述以上縣市農業發展存在的共同問題。 引導學生看多媒體的顏色、符號標識,總結答案。
師:多媒體展示答案:政府管理力度不夠;深加工能力不足;農作物的品質得不到保證;市場開發不足;品牌效益不明顯;科技投入不足 過渡:針對出現的問題,請同學們為三個縣市的發展獻計獻策。 生:思考,積極出謀劃策。 多媒體展示:
【全新嬗變——農業發展中的轉型】
壽光蔬菜: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分析,反復論證,確定了充分發揮優勢,壽光氣候水土條件較好,農民種菜有傳統的優勢,大力調整種植結構,重點培植蔬菜產業的發展思路。打破過于零散的土地承包方式,努力擴大保護地蔬菜栽培面積。
1989年,試驗成功了17個冬暖式大棚,實現了喜溫性蔬菜深冬上市。通過改革,我市冬暖式大棚不斷上檔升級,種植模式也有了很大改進。近年來,我們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結合本地實際,大膽地采用了組裝栽培、無土栽培和微機化管理等技術,推行了“兩作兩收”、“三作三收”、甚至“四作四收”,有的農民還用大棚種瓜果、種花卉,種植效益明顯提高。
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和現代消費需求,生產綠色食品蔬菜,進一步拉長我市蔬菜產業的優勢,1995年以來,我們把發展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蔬菜作為蔬菜生產的主攻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減少蔬菜公害。
5
近幾年來,為盡快適應加入WTO新形勢,把國外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品種引到壽光來,把壽光高質量的農產品銷到國外去,規劃建設了農業高新技術走廊。 青州花卉:近年來,政府加大了對花卉產業示范園的建設扶持力度,努力實現花卉人才的引進,最大可能的提高花卉種植的質量水平和新品種花卉種植的技術引進,全面提高花卉的品種更新,努力做到花卉品種與國際化接軌。引進花卉深加工工業,發展新型花卉產銷模式。擴大交流,加快信息的流通,提高花卉的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拓寬融資渠道,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解決花卉規模化生產中遇到的土地和資金問題。青州花卉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
昌樂西瓜:近年來,政府進一步完善市場功能,充分利用市場優勢,加強信息化建設;政府出資加強基地建設、提升質量,培育品牌,把昌樂西瓜進行了地理保護產品登記;與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組織西瓜專題攻關,設立技術小組,建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師:提出討論要求。
合作探究:要求:按照“問題——具體措施”的思路進行探究 1.認真審材料,并緊扣材料,總結出關鍵詞 2. 獨立思考作答
3.討論 約5分鐘:a.自己對本題的理解和作答情況 b.黑板上同學作答
【探究】按照“問題——具體措施”的思路進行探究,填寫下表。
縣市(問題) 具體措施
壽光蔬菜
青州花卉
昌樂西瓜
生:黑板講解作答。
多媒體展示:每個縣市的具體措施。
師:提出問題【問題3】簡述濰坊市推動農業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6
師:展示主要措施,提出人地和諧發展觀。 1.發揮地區優勢,發展特色農業。 2.科技興農,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3.開拓市場,樹立品牌意識。 4.國家政策、資金支持
5.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出 農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良好景象。 師:總結歸納解決措施 農業可持續發展思維建模
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發展特色農業。 ②科技興農,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③積極開拓市場,樹立品牌意識。
④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加強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⑤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農業,生產無公害農產品。 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⑦推進農業的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 師:課堂小結:
我們這節課以濰坊農業發展為例,探討農業發展之路。農業開發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區域特征發展不同的農業,打造不同的品牌,加強合作,優勢互補,保護環境,發展生態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