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五第二章第1節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章 第一節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課程標準
1.分析中國在世界自然災害帶中的位置,理解自然災害種類多樣的原因。 2.掌握我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的表現和特征。
3.理解我國成災人口多與農業災情嚴重的原因,掌握我國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區和農業災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國6個災害帶及每個災害帶的地域分布和每個災害帶的主要自然災害種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從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受災體和災情等方面,了解中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
2.能力目標:學會用地圖闡述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特點。 3.情感目標:深入理解中國是一個人口多、農業災情重的大國國情,樹立因地、因時的減災區域觀,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建設國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國自然災害的三個主要特點
難點: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等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先來看一段前段時間對我國影響很大的一次臺風—利奇馬的視頻材料。臺風是影響我國比較大的自然災害,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選修五第二章第一節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中國在世界自然災害帶中的位置,同學們思考,世界有哪兩個典型災害帶?為什么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生:世界上兩個典型災害帶。一是環太平洋災害帶,處在太平洋板塊和其他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是災害點位最多的地區。二是北半球中緯度災害帶,沿地中海一喜馬拉雅一帶災害點位密集。 中國正好位于這兩條災害帶的交匯處,災害多發。
下面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找出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有哪些?
一、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師:我國自然災害類型多樣,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澇、臺風、風暴潮的危害最為嚴重。為什么?看大屏幕 讀圖思考: 原因:
(1)我國處在兩大自然災害帶的交匯處;
(2)我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 (3)我國2/3的面積是山區,地貌類型復雜多樣;
2
(4)季風氣候不穩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壓勢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動,導致了我國頻繁的旱澇災害。
師:讀圖2.2 中國重大自然災害點位圖(1900~2000年)分析我國自然災害的地域分異有何特征?為什么? 生:略
我國自然災害的地域分 布表現為: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是旱災多發區; 洪澇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黃淮海平原;地震多發生在臺灣省以及華北、西北和西南地區;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集中在西南地區;東北地區低溫冷害嚴重;臺風主要發生在東南沿海地區。
師:中國自然災害地域分異的總特征是: 災害種類 地域分異 原因 旱災
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為多發區 季節降水和年際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
衡
洪澇 長江中下游平原、黃淮海平原為多發區 受夏季風的影響大,受夏威夷高壓實力
的大小、雨帶進退快慢的影響
地震 臺灣省、華北、西北、西南為多發區 臺灣位于亞歐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交界
區;西南區位于地中海——喜瑪拉雅地
震帶上;華北、西北位于環太平洋構造帶上。
滑坡、泥石流 西南為多發區 西南為多發區 西南地區地形崎嶇,地質構造復雜,大斜坡多,降水歷時長
低溫冷害 東北地區為多發區 緯度高、氣溫低,接近冬季風源地
臺風 東南沿海為多發區 瀕臨西北太平洋
二、中國自然災害的災情特點——成災人口多,農業災情嚴重
1、自然災害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
圖2.3中國自然災害成災人口(1978—2000年) 思考:
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
通過分析可以知道:我國人口分布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沿黑龍江黑河——云南騰沖畫一條人口分界線,此線東南集中了全國90%以上的人口,此線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這種不平衡分布,與水旱等自然災害多發區相結合,使得我國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結論1: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使得成災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
3
2、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的關系
圖2.4中國農作物成災面積(1978—2000年)
圖2.4展示了我國農作物播種面積占土地面積的比例和近20年來我國各省區成災面積占全國成災面積的比例。 思考:
我國耕地集中分布在哪里?
通過讀圖分析可以知道:我國東部農作物播種面積比較大的地區,如山東、河南、江蘇等省,也是成災面積較大的省。
結論2:我國耕地集中分布在東部,影響農業的災種也集中在東部,使得農 業災情特別嚴重。
圖2.中國因災死亡牲畜(1978—2000年)
通過讀圖可以知道:我國因災死亡牲畜比較多的省區是: 內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區。我國天然草場分布在大興安嶺——呂梁山一線以西以北的地區,這里草原面積廣闊,經濟較落后,主要是靠天養畜。由于經營粗放,不僅載畜量小,一旦遭遇雪災、旱災、蟲災等災害,就會形成嚴重的災情。 三、自然災害地域差異顯著 讀圖2.6 中國自然災害區劃圖 (完成表格)
我國主要自然災害地域差異 災害帶
分布地區
主要災害
形成原因
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
海洋災害帶 東部和南部海域 以臺風、風暴潮、赤潮等自然災害為主 受海洋環境的影響 對海洋漁業和石油平臺、船舶、港口造成
災情 東南沿海災害帶 連云港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 臺風、風暴潮、暴雨、洪澇、海水入侵等自然災害為主
受海洋與陸
地雙重環境
的影響
對城市、港口、海水養殖場等造成嚴重災情
東部災 害帶 主要指第三級階梯 主要指第三級階梯洪澇、旱災、病蟲害是主要的自然災害。此外,東北的霜凍、華北的地震也很顯著
是許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區
對農業和城市危害嚴重
中部災害帶 主要指青藏高原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是中國自然環境最為復對農業、交通設施與建筑物造成嚴重危害
4
以東的第二級階梯
泥石流等災害為主,而且水土流失、風蝕沙化等土地退化問題嚴重
雜、地表物質最不穩定的
大斜坡地帶 西北災害帶 主要指西北內陸的
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西
部地區
以地震、沙塵暴、霜凍、干旱、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為主
是中國的干旱區 對綠洲農業、城市建筑和畜牧業造成災害 青藏高原災害帶 主要指西藏、青海和
四川西北部 以暴風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災害為主
高原氣候區 地勢高、起伏大
對畜牧業造成嚴重災害
板書設計并總結
§2、1 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
一、自然災害種類多樣且災次頻發 1、原因:
2、地域分異的表現
二、成災人口多,農業災情嚴重
1、自然災害的成災程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 2、農作物成災面積與播種面積的關系 三、自然災害地域差異顯著 1.海洋災害帶
2.東南沿海災害帶 3.東部災害帶 4.中部災害帶 5.西北災害帶
6.青藏高原災害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