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藍色浙江,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第三章第2節3.2《藍色浙江—海岸帶的開發利用》浙江省 - 紹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藍色浙江——海岸帶的開發利用》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藍色浙江——海岸帶的開發利用》
學生年級 高一
課
時
1 教學內容分析
取材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選修二《海洋地理》第三章海洋和海岸帶的第二節 海岸帶的開發利用。在必修的水循環幾地表形態的基礎上,關注整體性,進一
步理解海洋和陸地的交匯處,深刻體會可持續發展的人地關系理念,是一個在原有基礎上的加深和擴展。
學生分析
通過觀察發現,高一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海洋水的知識,也學過地表形態,對于地理有一定的興趣和基礎,而選擇浙江作為具體的案例對象有比較多的了解,能夠聯系生活的實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加深拓寬。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列舉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 2.理解開發利用海灣的重要意義。
3.知道港口建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
4.理解灘涂是人類可以直接利用的海洋資源和重要的土地資源;知道灘涂的開發利用價值。
5.理解海岸帶的生態脆弱性,知道保護海岸帶的有效措施。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聯系學過的自然地理,通過案例分析海灣在開發利用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加深對海灣開發利用意義的理解。 2.運用地圖,聯系學過的自然地理知識,通過案例分析海港的建港條件和優勢,理解海港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所具有的意義。
3.利用地圖和地理景觀圖片提供的地理信息,分析海岸帶合理開發和不合理開發的具體案例,探討保護海岸帶的具體措施;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浙江的港口建設方面內容的學習,加深對浙江的海洋經濟。
2.通過對海灣、灘涂、海岸帶等開發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強化“海洋領地”意識。
3.通過“海岸帶保護”內容的學習,感受破壞海洋生態的嚴重性,增強保護海岸帶的緊迫感。
教學重點 港口建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海岸帶合理開發和不合理開發 教學難點
港口建設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海岸帶合理開發和不合理開發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一)教學方法 1. 任務驅動法
讓學生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應掌握的知識點。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來來獲取知識 2.協作學習法
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的成員互相協作來完成任務。 3、創設情境
創設學生熟悉的具體的情景代入。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網絡教室、相關教學課件、視頻、Google earth。 1.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總結鞏固”。
(1)自主學習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2)小組協作學習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互幫互助法
教學環境及 資源準備
1、ppt互動課堂 2、學案
3、錄制Google earth的視頻,剪輯視頻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以浙江的海域面積和海岸線以及海洋經濟的重要性作為導入,引出海岸帶是一個特殊的地理地帶,如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海岸帶可持續發展,作為生活在海岸帶的我們,應該對這一問題予以關注。
讀懂圖表,理解海岸
帶的定義
通過身邊的案例引入
情境,明晰概念,引
起興趣。 新課環節一:海
灣的開發利用
展示杭州海灣圖,總結海灣的概念。
以朱家尖的海灣為例介紹較小的海灣由于具有某種資源優勢,可以進行單項開發。
以杭州灣為例,介紹
人類開發利用海灣的歷史悠久。人類對不同大小海灣的開發利用現狀不同,大部分海灣已被綜合利用,尤其在大型海灣周圍,己發展成以航運、交通為先導的經濟發達的產業區和城幣帶。
思考海灣的定義。
認識海灣的不同開發方式。
創設熟悉的情境,通過地圖的呈現總結歸納獲得海灣的知識。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逐漸投入情境。
環節二: 港口的建設 以海灣利于海港建設引出杭州灣的寧波港,
展現寧波港的文字\資料及俯視圖,引導學生理解港口的定義。
通過對于港口的設施、組成的呈現,以問題
主動思考歸納港口的定義。
和同學開展小組探究討論,港口設計的地理條件有哪些?
通過問題導引和團隊的探究討論,發揮
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通過實踐自主學習這部分知識,突破重點難點,
層層深入,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探究,分析影響港口建設的條件。
通過展示寧波港與舟山港的材料,分析寧波港和舟山港的區別,探究為何要建設寧波舟山港?
為什么要進行港口建設? 并進一步理解海岸帶是一個極具開發價值
的地區。
環節三: 港口的作用
展示浙江經濟與貨物中轉的數據信息、寧波港產業信息的實際數據,引導學生探究港口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閱讀分析相關數據圖表,分析港口給周表地區帶來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通過實際數據的多方面展現,直觀呈現港口的經濟價值,并通過數據的分析,提升解讀數據圖標的能力 環節四:灘涂的可持續開發 展現景觀圖,突出灘涂的特點,詢問學生對于
灘涂的體驗。
通過Google earth和錄屏展示人進海退的過程,展現人類對于海岸帶的開發過程。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的案例對于材料的解讀,結合生活中的見識和已有的知識點,討論是否贊同大規模開發灘涂?為什么?
通過圖片和統計圖表,展示灘涂的生態脆弱性。引導學生體會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觀看景觀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對于灘涂的體驗。
通過視頻理解人進海退的過程。
通過對于材料的解讀,結合生活的見識,相互討論研究。
體會灘涂的脆弱,體驗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通過技術展現情境,引發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的熱情和鉆研精神,從而展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并在實際的情景中體會人地矛盾的存在并獲得人地協調的概念。
總結 回顧整體內容,總結
升華主題,強調可持續的開發利用。
回顧知識,體會可持續的開發。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理解海岸帶的開
發對于浙江的重要性,進一步了解家鄉。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有4個特點:
(一)教學流程設計上符合認知規律,逐層遞進 (二)鼓勵學生以小組主動參與探究,發揮能動性 (三)多樣化的方式創設情境,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綜合生活實際,貼近生活區域,激發學習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