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分散系,及其分類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一年級第二章第一節第二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分散系及其分類教學設計
教師: 【引入】
(ppt展示圖片)
在開始今天的新課之前,老師先和大家分享幾張圖片。圖一是一間房間的角落,我們看到有一束光從窗外射入,留下一條光路。圖二看起來是清早的樹林,幾束光透過樹蔭灑落在地面上。圖三是今年熱播電視劇《瑯琊榜》中的一處情節,在一間囚室里,同樣有一束光射進來。
看了這幾張圖片以后,我不禁在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幾幅圖中都產生了光路呢?
有的同學說因為有光照射,那我們這間教室也有光照射進來,你有看到一束一束的光嗎?
同樣的道理,老師用一支激光筆照射墻壁,也只能看到光點,卻看不到光的路徑,也就是說要形成光路,只有光是不夠的。下面請大家結合生活經驗,嘗試著分析:要形成光路,除了有光源外,可能還需要什么條件?
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 (丁達爾效應實驗)
由實驗我們發現,要形成光路,不僅要有光,還要有一些介質。那么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一起進入今天的新課:《分散系及其分類》 【行課】
既然我們研究的對象是分散系,那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分散系,下面請大家翻開教材,齊讀并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組成。
下面我們就來做個小練習 (ppt 題目)
由這幾個習題,你能總結出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點?
通過剛剛的分析,我們發現,分散系可以是食鹽水這樣的液態體系,也可以是空氣這樣的氣態體系。那么如果要將分散系進行分類,首先就可以按狀態來分。
(ppt)
同學們自己看一下按照狀態能分成幾種分散系?
那么,比如食鹽水屬于固液分散系,我將面粉撒到空氣中就屬于固氣分散系。
那么,如果分散系的狀態相同,他們的性質是否也一定相同呢?
請大家觀察1、2、3號試管,先用肉眼直接觀察三者的區別;再用一束光照射,觀察并記錄現象,小組內分工合作,限時2min,匯報現象
根據你觀察到的現象,請判斷3號試管是哪一類混合體系?
學生: 有光照射 沒有
室內要有灰塵
(齊讀) 分散系:
由分散質和分散劑組成 分散質: 分散劑: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體系
同一個分散系中,分散質和分散劑不是一定的 九種
肉眼觀察,1號和2號都是澄清透明的,三號不澄清不透明
用激光照射,1號沒有明顯現象,2號有光路,三號能看到光,但沒有光路。 濁液
三支試管在用光照射的時候,有些能形成光路,有些不能。這種用光照射形成光路的現象,我們稱之為“丁達爾效應”
那么丁達爾效應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呢?請大家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
(ppt問題)
(1)結合文字介紹,判斷①號、②號分別是哪種分散系。 (2)為什么②號能發生丁達爾效應而①號不能? (3)推測:濁液不能形成光路的原因。
同學們的結論基本正確,我們通過動畫來加深理解 (觀看演示動畫) 思考下一個問題:
(4)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所以,我們可以按照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將分散系重新分類: 溶液 膠體 濁液
(表格展示,常見的膠體)
在上述三種分散系中,我們最不熟悉的就是膠體,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膠體的性質
第一個重要性質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丁達爾效應。下面就請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在生活中見到過丁達爾效應呢?
老師也給大家看幾個例子:
重慶是一座經常出現大霧的城市,大家看著這幅圖想一想,為什么大霧天司機要開霧燈呢?
再有,城市夜晚的高樓上,經常有各種光柱在舞動,其實我們現在知道,也是應用了丁達爾效應使夜空更絢爛。
上面是丁達爾效應在生活中的應用,下面,你能不能試著總結丁達爾效應在化學實驗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應用?提示一下,我們剛剛才用過。
丁達爾效應可以用來鑒別溶液和膠體,那么,我們需不需要再找一種方法來區分濁液和膠體呢?
請直接用肉眼觀察2、3號試管,有什么區別
我們都知道,濁液在靜置一段時間后會出現沉淀,這時他的不穩定性,我們又看到,膠體靜置后沒有出現沉淀,說明膠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實際上,膠體的穩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并不是一種絕對的穩定,我們把膠體的這種性質成為“介穩性”
下面請大家閱讀教材,歸納總結膠體具有介穩性的原因。
(結合動畫講解)
膠體粒子顆粒較小,收到的重力作用不足以使之沉降下來。同時,由于膠體粒子由于相對表面積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選擇性的吸附溶液中的某種電荷而帶點。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不能聚到一起。 而膠體的介穩性在生活中也能解釋很多問題。
比如說,這幾年一直令我們頭痛的“霧霾”就可以看做是膠體。我們知道霧霾的特點是“悄然來襲,久久不散”,現在你能不能試著解釋一下為什么霧霾不容易散去?
霧霾有個好兄弟叫沙塵暴,他的特點就是來勢洶洶,去也無聲,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里給我們治理霧霾提供了一個思路,可以怎么做呢?
1號是溶液,2號是膠體
2號中膠粒直徑大小適中,使光發生散射
濁液中顆粒太大,使光發生反射
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
霧是膠體,光能穿過霧并形成光路,提高了安全性
鑒別溶液和膠體
不需要,肉眼可以直接看出來
3號試管出現沉淀,2號沒有
膠體粒子帶有電荷 布朗運動
具有介穩性,比較穩定
顆粒較大,可以沉降下去
想辦法破壞霧霾的介穩性,讓霧霾顆
沒錯,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有什么辦法能破壞膠體的介穩性,讓膠體粒子沉降下來。
下面請大家結合介穩性的原因,討論一下,可以通過哪些簡單的方法破壞膠體的介穩性?
大家首先想到了通電,但是這個方法過于復雜,我們留到下節課再詳細研究,再想想更簡單的方法,除了通電有沒有別的方法中和掉電荷呢?
這里帶電的物質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離子。所以我們的第一種方法:加入電解質。
這個方法是否可行呢?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 (學生實驗)
實驗結果說明加入電解質可以破壞膠體的介穩性。再想一下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
加熱可以使熱運動加快,使膠體粒子有更多碰撞到一起的機會,從而聚成更大的顆粒。
這種膠體粒子據稱更大顆粒沉降下來的過程稱為膠體的聚沉。
膠體的聚沉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首先我看來看一段視頻。
(豆腐的制作)
除此外,我們還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傷口上撒鹽”,一般用來指落井下石,但是在化學的角度上,我們能不能解讀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提示一下,血液是膠體,鹽是電解質。
再比如,照片上是一個工地的施工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積水。于是我下去取了一些,過濾以后就得到了我手中的這杯。其實看起來和普通的水已經很相似了,但是如果用光線照射就發現了問題:有一束光路。說明里面有一些微小的顆粒和微生物,并不夠純凈。
初中我們學習過,可以怎樣凈水呢? 加入絮凝劑可以使膠體聚沉,現在我們知道,加熱也可以使膠體聚沉。由此我們聯想到,水垢的形成也有聚沉的原因。
說到這,我們再回頭看前面提到的問題,有沒有什么辦法能破壞霧霾的穩定狀態使它更快沉降下來?
我們會發現,這些方法都比較難實現,不能大規模使用,所以整治霧霾還是要從根源出發,從治理環境入手。
最后個大家布置一道思考題:長江三角洲的形成。 粒聚成更大的顆粒沉降下去。
通電
加入帶點的物質
加入硫酸鈉的試管出現渾濁,用光照射,無明顯光路。
加熱 鹽可以使膠體聚沉,加快血液凝固。
加入絮凝劑 煮沸
加電解質,加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