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4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課標要求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廢行省,設三司;胡惟庸案;廢丞相,權分六部;內閣制的創立和發展;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2)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3)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4)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提供圖片、視頻、漫畫、文字等材料,設置新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學習的動力。
(2)通過史料閱讀、問題探究、視頻欣賞、歷史比較、圖表分析等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多渠道搜集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的歷史資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素養,更好地與高考全國卷模式相鏈接。
(4)通過閱讀課本及搜集的資料,提煉相關的歷史信息。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四、學情分析
1.已有基礎:高二學生之前已學過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有關知識以及在影視上對明清的一些制度如軍機處有所了解。
2.認知能力:高中學生自身的知識、個性與社會性都有了較為充分的發展,他們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他們的分析能力、辯證思維也明顯增強,而且獲得比較豐富的學習策略。在復習階段,著重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及素養,更好與高考相鏈接。
3.身心水平:學生對政治史的內容覺得比較抽象、枯燥,這就需要激起學生的興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講清政治概念,前后聯系地分析政治發展的內在聯系與規律,用辨證、歷史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政治制度。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材料分析法、講述法、談話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等,創設情境,設疑引思
六、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展示圖片)設問:請大家觀察這幾幅圖片,看看大臣議事的禮儀發生了哪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坐而論道——站而論道——跪而論道,說明了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以此導入本課。 (二)授課過程
明清時期這里突出的特點是君主專制的加強,君主專制強調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君權的相權,主要是圍繞君相問題的解決。
(宰相。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宰”的本義為“主宰”,統領百官。“相”的本義是“輔佐”。(相夫教子、吉人自有天相等)這兩個字將這個官職的特點進行了高度概括:輔佐皇帝,統領百官。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除遼代設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個習慣用語,而不是一個正式的官名,它在不同時期稱謂不同。秦漢:丞相;隋唐: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宋:中書門下;元:中書省。
用以指輔佐皇帝行使權力、處理國家政務的主要官吏,輔佐皇帝,幫皇帝分擔,畢竟皇帝是人,不是神,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他還有一職能:統領百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如果宰相野心太大,通過各種手段使得自己人氣飆升,把朝廷里的小伙伴們都拉攏到自己旗下(來,快到我碗里來),就很有可能會君權造成威脅。)所以兩代統治者都想想盡辦法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直至明朝將宰相制度廢除。
一、明朝
1.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通過四則材料,讓學生總結出明朝廢相的原因)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明史紀事本末》 材料二:明太祖曰:“„„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權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覽庶政,故大臣得以專權自恣。„„” ──《明太祖實錄》卷59 材料三:1376年,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統領各部宰相權力擴大。
材料四:胡惟庸„獨相歲,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 ──《明史·胡惟庸傳》
(2)措施(啟發學生找出答案) (3)影響(通過材料,分析明朝廢相的影響)
材料:按照中國古代傳統的政治觀念,宰相制度是“賢人政治”的體現,可以適度彌補君主世襲帶來的一些弊病。廢除宰相之后,官僚機構對皇權的調節機能大為削弱,政治正常運作受到嚴重影響,其惡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體現。故后人云“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張豈之《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2.內閣的出現
(通過材料說明廢相使皇帝負擔加重,于是有了內閣的逐步形成,以此過渡到第二個子目的內容)
材料一: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內外諸司奏事札達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處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無法處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論思不可無人”。
材料二:“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
(1)確立過程(這一部分內容課本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且脈絡清晰,因此可采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表格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又可以鍛煉學生梳理知識、概括知識的能力。)
概念突破:票擬、批紅 票擬:一切內外章奏送到內閣,由閣臣先看,并提出處理意見,寫在紙條上,與章奏一道呈給皇帝。票擬成為內閣最重要的職掌。
皇帝名號 輔佐官員 職權 明太祖 殿閣大學士 侍從顧問 明成祖 文淵閣大學士 參與機務 明宣宗 內閣大學士 票擬權 明神宗
內閣首輔
侵奪六部職權
批紅:皇帝看過章奏及閣臣的意見后,由太監用紅筆抄出,交付施行,叫批
紅。
(教師分析:比如說班里有好多事情,班主任處理不過來。那么班長就先擬定處理意見,這個停宿走讀,這個罰掃地,那個擦窗戶之類的,寫在便利貼上邊。批紅就是班主任對于班長這些處理意見的認同與否。最終的決策要看票擬還是批紅?批紅。都是皇帝說了算。)
設問:內閣首輔能否等同于宰相 (通過材料分析內閣的性質) 材料一:(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 ——《明神宗實錄》
材料二:(明朝)國家并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 ——史學家錢穆《國史大綱》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宰相有制度所賦予得決策大權,有輔助皇帝和制約君權雙重作用。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結合教材,大家應明白,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并不來自于制度及其職位本身,不穩固,而是來自皇帝個人的支持和信任,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因此,盡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言,更談不上制約皇權了。(讓學生回歸課本:明朝內閣制度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作用。)
宰相制VS內閣制(通過表格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并通過高考題進行知識鞏固。)
(教師簡單總結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并自然過渡到清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明朝通過一廢一立(廢宰相、立內閣)來強化君
主專制,而清朝的君主也不甘落后,所采取的措施則使君主專制到達頂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清朝君主專制是如何到達頂峰的? 二、清朝
1.背景:議政王大臣會議削弱君權
材料:“軍國機要,主之議政處”;諸王大臣簽議既定,雖至尊無如之何。
2.措施:
(1)康熙:中樞分權(南書房、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軍機處的設立(播放視頻,讓學生邊看視頻邊找出軍機處設立的最初目的、職權、特點、意義等內容,再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材料: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始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人直繕寫。
目的:辦理西北軍務的需要
“(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清史稿•軍機大臣年序表》
職權: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材料:軍機處“直(值)廬初僅板屋數間„„ (屬員)直舍僅屋一間半”。 ——引自趙翼《檐曝雜記•軍機處》 特點:簡、速、密 材料:清廷平定準噶爾叛亂后,本應裁撤軍機處,但由于這個機構便于皇帝對軍政大事的獨裁,結果不但未將其撤銷,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軍機處的權力,其成為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常設核心機構。
——王業柱:中學歷史教學參考.《關于軍機處地位的分析》 2015年第20期 材料:世宗(雍正)的集權很是巧妙的,并不像以前的枝枝節節,他只設了一個軍機處,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整個拿來。
——【臺灣】徐宗懋《清代軍機處組織及職掌之研究》 意義:
提高了行政效率;(當日事當日畢)
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課后思考: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及影響
(三)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設計,讓生自己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并通過課后習題練于講相結合,來鞏固本課知識。在此基礎上對本課線索及主要知識點進行簡要梳理,并總結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及影響。
七、板書設計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
四、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明朝
1.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 (2)措施 (3)影響: 2.內閣的出現 (1)確立過程 (2)性質: (二)清朝 1.背景: 2.措施:
(1)康熙: (2)雍正:
(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及影響
八、教學反思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要求,突出重點問題“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認真設計了層層遞進、有梯度且能夠聯系現實、使學生感興趣能解答的問題,適當穿插師生的互動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求知精神,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引用大量的史料,通過分析材料使學生自然而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素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全國卷高考的模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