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商鞅變法,秦的強盛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岳麓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第4《商鞅變法與秦的強盛》內蒙古 - 烏蘭察布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4課 商鞅變法與秦的強盛
【課標要求】
了解商鞅變法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探討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
【學情分析】
1.知識層面:高二的學生已經學習完必修課程,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知識比較熟悉,這些對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內容及影響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2.能力層面:本班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較強,同時本人在教學中也注重對歷史信息提煉、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這對于課中所設問題的解決會有幫助。
3.思想層面:本班學生總體比較活躍,學習態度也比較認真,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這有利于完成合作探究這一環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認識其特點;認識并深入理解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及其歷史局限性,從而更為客觀的評價商鞅變法及商鞅本人。
2.能力目標:采用材料、問題歸納法以及學生討論等多種形式,并輔助多媒體教學,對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具體措施、影響等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商鞅變法及其影響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們的遠見卓識、大無畏精神,從而堅定社會主義改革的信心。通過分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快樂,增強同學間的友誼,進一步提高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和理解商鞅變法的內容;認識商鞅變法特點及歷史影響。
2.難點:認識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和局限性,進一步認識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從而認識改革的曲折性。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學習法、啟發法、材料解讀法、講述法 【課前預習材料】
1. 春秋:前770----前476
戰國:前475----前221
時代特征: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的重要時期
大變革: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大動蕩: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融和 大發展: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
2
2.學科素養
(1)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主要觀點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社會發展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曲折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
(2)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
(3)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價值關懷,要充滿人文情懷并關注社會現實,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3.改革的實質:是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使之適應新的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我們正處在改革的時代,時代變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動社會的進步。你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惠者。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任何推動社會進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秦國的商鞅變法就證明了這一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兩千多年前七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共同對商鞅變法作一番探討。
(設計意圖)通過營造學習氛圍的,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
【合作探究一】
小組討論:據ppt展示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概括商鞅變法所處的時代背景?(提示:政治、經濟、思想、階級)
1.時代背景: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大發展時期。
(1)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壞,諸侯相互征伐兼并,為求富國強兵,各國紛紛變法;
(2)經濟:鐵器牛耕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和小農經濟出現并發展; (3)思想:私學興起,打破學在官府,百家爭鳴;
(4)階級:奴隸主階級走向沒落,新興地主階級日益壯大,士人階層興起 2.秦國形勢: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六國。外交上諸侯卑秦。 3.孝公求賢:商鞅入秦
3
4.變法準備:說服秦王,獲得支持。論戰權貴,掃清障礙。南門徙木,取信于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展示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學習帶來的喜悅。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
【合作探究二】
任務:設置情景、小組討論,請同學們充當商鞅的智囊團,從軍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給出你的合理建議(措施),并簡要說明這些措施的意義。
內容
意義
軍事 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
官爵和軍功結合,增加士兵勇氣,提高軍隊戰斗力
打擊了貴族的特權,樹立地主階級優勢
嚴肅軍紀 提高軍隊戰斗力 實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證 經濟
廢井田,開阡陌, 土地私有,可以買賣 正式廢除井田制, 推動地主經濟發展.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
穩定國家財政;增強國家實力;提高生產積極性
統一秦國度量衡 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在經濟領域加強中央集權。
政治
建立縣制,國君任免官吏 縣制將取代分封制;強化了中央集權 什伍連坐制度 加強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權力 輕罪重刑
強化人民法律意識,保證變法徹底執行 思想 焚燒詩書 加強思想文化統治。 習俗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推行一夫一妻制。
增加財政收入
抽小組回答問題,其他組補充、評價: 【問題1】
假如你是商鞅,面對秦國當時的狀況, 你會首先會從哪個方面入手呢?為什么? 面對血雨腥風的殘酷的兼并戰爭,商鞅設計了什么謀略訓練出了一支秦國的虎狼之師? 【問題2】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來發展經濟,支撐秦國這架龐大的戰車的?
4
【問題3】
你認為商鞅的經濟改革中哪一措施對后來封建經濟的發展影響最大?為什么? 商鞅變法中的重農抑商思想被歷代秦君所繼承,嚴格地說,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觀念是從秦國開始的。漢承秦制,重農抑商的做法在漢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此,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里又多了一項新的重要內容,在幾千年里絲毫沒有得到改變。 【問題4】
為防止地方權力過大,出現犯上作亂的現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問題5】
商鞅在思想文化領域如何加強對民眾的控制的? 【問題6】商鞅變法有何特點? ①變法核心內容是“農戰”“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發展封建經濟,富國強兵,建立新型地主階級統治。 ③是實行最徹底、措施最全面,為期最長久,影響最深遠的改革。
(教師活動)關于商鞅變法的內容,教師布置了學習任務,課上由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其學習成果,教師進行精講點撥。教師重點強調商鞅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引導學生概括商鞅變法的特點:“農戰”與“法治”。通過對商鞅變法措施的分析,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商鞅變法的性質:戰國時期最徹底的地主階級的改革。
(設計意圖)采用談話法,材料、問題歸納法以及學生討論等多種形式,并輔助多媒體教學,對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影響等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學生質疑提問,師生互探。
三、商鞅變法的結果、評價、啟示——“商鞅雖死,秦法猶存”
【合作探究三】:根據ppt展示材料并結合所學,分組討論思考:
1.商鞅變法失敗了嗎?判斷歷史事件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什么? 2.如何評價商鞅變法?
3.通過學習商鞅變法,你有何認識,得出了什么啟示?
1.改革成敗的依據:
不應把改革者個人的命運作為判定改革成敗的標準,而應看其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反映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做到歷史地、辯證地客觀地評價歷史事件。 2.意義:
(1)收富國強兵之效,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發展了地主經濟,增強了國力; (2)推進了秦國社會的發展,推動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制轉型,為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奠定了基礎。
5
局限性:
(1)法律嚴苛,易激化社會矛盾;
(2)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為后來的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筆; (3)焚燒詩書不利于思想文化發展。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精講點撥介紹做題方法、答題思路,讓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方法分析出:強化法律意識,能夠保證變法的徹底執行,穩定社會秩序;但法律過于嚴苛,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滿,再次引發社會動蕩。 3.改革的認識和啟示
(1)認識: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樣性;復雜性、曲折性;進步性;局限性。 (2)啟示:
a只有改革,國家才會有光明前程。
b改革會遇到重重阻力,必須堅持不懈,有犧牲精神。 c改革應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 d要制訂法律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e改革要講究策略的靈活性,以減少改革的阻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熱愛生活、積極進取的精神。本部分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來設計的,主要考慮發揮學生的個性特征來思考問題,教師起導向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不同的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從不同側面來談對商鞅變法的認識和啟示。 五、小結
通過對商鞅變法背景、內容、結果、評價等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不僅為商鞅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為改革不顧個人安危的獻身精神所感動。
我們今天正處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期,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用改革創新取得的成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為實現“中國夢”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設計意圖)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六、板書設計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1.時代背景 2.秦國形勢 3.孝公求賢 4.變法準備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軍事、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習俗) (三)商鞅變法的結果、評價、啟示 七、課后作業(見學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